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佛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05 评论:0

是供僧众礼佛居住的建筑,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建筑类型。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是由当时的官署改建的,是一个以塔为主,塔在中心的寺院。隋唐以后,受到中国古代建筑中以殿堂庭院为主的传统影响,塔建于寺旁寺后或另建塔院,转变为以殿堂为中心的寺院布局。寺院局部装饰如火焰形拱门、束莲柱、卷涡纹柱头等,保留着外来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平面布局、木梁柱屋架、四阿或九脊屋顶,鸱屋、筒、瓦、勾阑等,基本上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隋唐时佛寺的主体部分,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及大殿等,殿堂为中心。此外钟楼的设置,至少在晚唐的庙宇中已成为定制,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并不是所有佛寺都采取中轴对称,十分规整的形式。西藏地区信奉藏传佛教,除佛殿、经堂外,还要有保存活佛遗体的灵殿、喇嘛住宅等。这种佛寺多建在山上,所以不采取绝对的中轴对称,而是随山势起伏灵活地布置,如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就属这种类型。山西浑源县的悬空寺更是一种奇特的形式,所有殿堂都用插入山石中的悬梁支撑,悬空建造在陡山壁上,上下交错重叠,表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佛殿最开始是长方形的殿堂,殿内有佛坛,坛上横向排列着众佛像。后来发展为楼阁式佛殿,因为佛像的形体越来越大,造型也日益丰富和复杂,一般长方形佛殿容纳不了。如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外观为二层楼阁形式,内部实为三层,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的空井,井内供奉着一座高达16米的观音塑像。在我国西藏、青海地区,还可以见到一种“都纲”式的佛殿,这是一种藏传佛教特有的佛殿形式,平面呈不规则形状,面积很大。这种佛殿的屋顶多采用藏族平屋顶,因为面积大,又要从屋顶采光,所以产生了由平顶、坡顶组合的,高低错落的复合式屋顶,具有强烈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中国佛寺除了用作宗教活动场所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文化和旅游建筑的性质,丰富了城市的建筑艺术面貌,也装扮了祖国河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1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佛殿建筑
下一篇:佛塔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