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二字起源于近代,在我国古农书中称肥料为粪、粪草、粪土、火粪、皮毛粪等。甚至绿肥也称粪,栽培绿肥称苗粪,野生绿肥称草粪,施肥称为粪田。我国在农业上使用肥料和讲求施肥技术,奠基于战国、秦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火耕”后草木灰留在地里,除草后杂草烂在地里,都可以使庄稼畅茂,收获增加(这种肥料就是我们后来通常所说的绿肥),从而渐渐懂得给庄稼施肥是一种增加产量的有效方法,这样便引导我国的农业生产走上了施肥的道路。当时的肥料叫“粪”,《荀子·富国》有“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就是当时已普遍使用肥料的一个证明。当时施用的肥料除人畜粪便以外,杂草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礼记·月令》中说:“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这讲的就是利用杂草作肥料,可见在我国利用绿肥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粪田畴,美土疆”指的是给地里的庄稼施肥,可以肥沃田土。由于对施肥的作用有了认识,加上这时期人们对土壤知识的认识,以肥改土,因土施肥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出来。这一技术当时叫作“土化之法”。《周礼·地官》中记载:“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意思是要区别各种土壤,施以不同的肥料。战国已重视施肥,但是施用于哪些作物,以及对施肥的目的、作用和技术措施仍然不甚明确,直至汉代才进一步明确施肥是为了供给作物养分需要,改善作物所需要的土壤条件,同时已经认识到施肥还有助于作物的防虫、防旱的功效。汉代已经施肥的作物至少有十种以上。
汉《汜胜之书》已经将肥料分作基肥、种肥、追肥和特殊的溲种法等四种使用方法。基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作物前期对养料的要求,为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营养条件。种肥是专门为供给种子发芽出苗时期应用的。《汜胜之书·麦》中说:到了应当种麦的时候,如果天旱,不下雨,地上没有足够的墒,就用酢浆调合蚕矢,浸渍麦种,半夜里放进去浸渍,快天明时赶快种到地里,使种子和露水一起下到地里。酢浆使麦耐旱,蚕矢使麦耐寒。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再进行施肥,以供应作物生长后期的需要。前汉已应用蚕矢和人粪尿作追肥,《汜胜之书·麻》中说:“麻苗展开叶子后,锄地。大率株距九尺。植株长到一尺高的时候,用蚕矢来施肥,每株用三升蚕矢。如果没有蚕矢,用粪坑中腐熟的粪来施肥也是好的,每株用一升熟粪。这里所指粪坑中腐熟的粪,即是腐熟的人粪尿。这说明,我国利用人粪尿充作肥料,最晚在前汉已经开始了。溲种法是一种使用种肥的方法,也是一种种子处理方法。《汜胜之书》所说的溲种法,大意是,剉骨粉煮汁,渍附子,加羊粪调和如稠粥状,溲洒在种子上,能使禾苗抗虫耐旱,这很类似今日所谓补肥或种肥,使幼苗能在它的附近及时地取得充足养分,生长旺盛。
我国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已看出绿肥效用,但是还未见栽培绿肥,只是利用野生绿肥。西晋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开始种草作肥。最早被人们作为栽培绿肥利用的就是苕子。《广志》记载说:“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到了后魏,用作绿肥栽培的作物种类增多了,有绿豆、小豆、胡芝麻之类。从此,我国开始栽培绿肥。栽培绿肥的出现,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肥源。对于绿肥的肥效和作用,当时已认识到:肥效很高,“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能提高产量,用绿肥作肥料,谷子能“亩收十石”,比当时谷子的一般产量提高3倍;能“不失地利、田又调熟”既能用地,又能养地。对于绿肥能够养地这一特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进行了充分利用,在很多地区实行绿肥与大田作物轮作,如苕稻轮作,用苕子套水稻;绿豆、小豆、胡麻与谷子轮作等。隋唐宋元七百多年间,我国肥料积制及施用技术又有很多新的进步。这时候的人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肥源,肥料种类更加多样,主要有河泥、麻枯、无机肥料、土粪、火粪、沤肥等。我国利用河泥作肥料的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的《橘录》。王祯《农书》指出河泥的肥效比普通粪的肥效高,同大粪拌用。利用麻枯作肥料,最早见于宋代《物类相感志》“种石榴树,以麻饼水浇,则花多”。陈旉《农书》也提到“秧田施肥,麻枯尤善”。宋元以前无机肥料利用得很少,可是到宋元时期已经用石灰、石膏、食盐和硫黄等。宋代陈旉《农书》两处提到“土粪”。陈旉《农书》有五次提到“火粪”。宋元时期的文献里虽然没有沤肥这一名称,但事实上已经使用这种肥料。这个时期的人们为了解决肥料不足问题,还创制了许多肥料积制方法,借以扩大肥源,同时也提高肥料的质量。主要的方法有厩肥堆制、杂肥沤制、饼肥发酵、烧制火粪。厩肥堆制的方法出现在唐代,其积制的方法是,秋收后积聚稿秆,每日填在牛栏中,任牛便溺践踏。第二天取出,堆放场上,任其自然发酵。杂肥沤制的方法出现在宋代,办法是在厨房边挖一宽阔的深池,不使漏水,平时将“砻簸谷壳”,“腐稿败叶”,“涤器肥水”,“渗漉泔淀”等废物积聚其中,任其腐烂,日久成肥。饼肥发酵的方法出现在宋代,见于陈旉《农书》的记载,办法是将渣饼用杵臼舂碎,与熏土拌和,堆起来任其发酵。等其发霉长出“鼠毛”样的东西后,便摊开翻堆,内外调换,这样堆翻三四次以后,饼渣不再发展,然后使用。烧制火粪的方法出现于宋代,并由陈旉《农书》记载下来。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扫除之土、烧燃之灰、簸扬之糠秕,断稿落叶,积而焚之”;二是“烧土粪”,这种泥肥,很有点像现在的熏土。最可贵的是,宋代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地力常新论”。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我国人民在土壤肥料学理论方面的辉煌贡献。宋代陈旉提出了“地力常新论”,并提出了一整套使地力常新的技术和其他相应措施,如施肥、土壤耕作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肥料是生产中的宝贝。
明清继隋唐宋元以后,在积肥、制肥、施肥等方面都有显着的发展。积肥方面,表现在肥源进一步扩大和肥料种类的更加多样化。从我们现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有一百种以上。明清两代对于肥料制造,有更加丰富而系统的经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有熏粪、蒸粪、酿粪、煨粪、煮粪和粪丹等。其中粪丹是明代的重大发明创造。粪丹是一种综合性的肥料,它的成分既包括植物有机肥料如豆饼等,又包括无机肥料如砒霜等,还包括动物性有机肥料如鸟兽内脏等等各种什物混合,养分浓度很高。因此粪丹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与无机混合肥料,又是一种动物性与植物性的混合肥料。明清时代除沿用前人的施肥方法外,对于施肥的作用,施肥的时期,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沈氏《农书》指出,凡种田总不出“粪多力勤”四字,施基肥尤其重要。《潘曾沂的区种法》也指出“在没有播种以前要事先施足基肥,播种后禾苗自然可以生长繁茂而健壮,稻穗子粒丰满坚实,假使不施基肥,一直等到出苗以后再施肥料,就是追施了许多肥料,也只是徒长枝叶好看而已,对水稻的抽穗结实起不到有益的作用,籽粒也不饱满,所以施足基肥是最重要的一着”。而且肥料施用,当时已注意“三宜”,即时宜、土宜、物宜三个方面。时宜:“寒热不同,各应其候”。春季宜用人粪、厩肥等速效肥料;夏季适合施堆肥、绿肥和泥粪等不易淋失的肥料;秋季宜用火粪,以利于消灭杂草种籽和病菌、虫卵;冬季可用骨、蛤、皮毛粪等一些杂肥和矿质肥料,土宜:由于“土脉不一”,应“随土用粪”。在阴湿的地方,宜用火粪;高爽处宜用猪粪;黄壤宜用渣粪;沙土可施用草粪、泥粪等。物宜:“物性不齐,当随其情。”稻田宜用骨哈蹄角粪及皮毛粪;旱地的麦粟宜用黑豆粪、苗粪;菜类、瓜类宜用人粪、油渣等。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强调施肥对提高地力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而资料显示,西欧在十至十一世纪的“先进庄园”里才懂得施肥,但以后一直没有普遍化。所以,我国人民的施肥习惯早于西欧一千三四百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0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