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二十四节气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12 评论:0

它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独特的发明与伟大的创造,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我们使用的日历中,都标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中的许多节气产生的年代很是久远,古六历产生的年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早就有了。《左传·僖公五年》记有:“凡分至启闭必书方物,为备故也。”后来注家都认为:“分至启闭”是指二分、二至、四主这八个节气,因而四立这四个节气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在先秦其它文献中,其它所有节气的名称也大都能找到,如在《管子·幼官图》中有“清明”“大暑”“小暑”“白露”“始寒”“大寒”等,在《楚辞》里有“霜降”“白露”等名称。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全部出现,《淮南子·天文训》中使用的农历是秦汉之际的颛顼历,因而至迟在战国末年二十四节气就全都产生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和流传,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各取一字编成一个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节”和“气”的总称,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中气,古代的置闰法就是根据中气来确定的(见置闰条)。二十四节气按照它们本身的含义可分为四类: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表示寒来暑往的变迁;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象征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表示降水量的多少;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反映了农事活动。

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有二种方法。一是平气法,或称为恒气。将一个回归年均匀地划分为二十四等份,如《四分历》中规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5日,每个节气的时间长度值为365.25÷24 = 15.218日,每过15.218日交一个节气。交节与节气的含义不一样,交节指的是时刻,如某日立春等,而节气指的是一个时段,比如从立春到雨水之间是立春节气。平气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它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近日点前后运行快,远日点附近运行慢,从春分到秋分需要186天多,而从秋分到春分需要179天,因而平气法是不科学的,于是出现了定气法。二是定气法。北齐时的张子信发现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不均匀现象,后代天文学家根据他的发现,发明了定气法。方法是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均匀地分为24等份,每隔15°作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太阳所走过的角度是相等的,这样节气便能如实地反映太阳所在的位置了。

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几乎是不变的,比如清明节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上半年来六、二十,下半年来八、二三,前后只差一、二天。”前后之所以有1至2天的出入,是由于太阳(实际上是地球)运动快慢的不均等造成的。二十四节气,每个月都有二个节气,每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比较整齐。在二十四节气中由于两个节气的时间长度大于一个朔望月,因而可能出现有的月只有一个节气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正好可以被利用来作为阴阳历中需有安插闰月的一个标志。同时,它比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一年中主要的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秦统一后颁行颛顼历,二十四节气就被所有的人接受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0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