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大豆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46 评论:0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古代叫作“菽”。大豆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不仅有古籍可查,还有考古发掘可证。在我国史前的遗址中发现过大豆的遗痕。在山西的侯马发现了2300年前战国时的大豆;在河南洛阳的烧沟汉墓中出土的陶仓上有“大豆万石”的字样,同时出土的陶制壶中有“国豆一钟”四字。我国古文献如《竹书纪年》、《周书》、《诗经》等都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例如《诗经·大雅》中说:“艺之荏菽,荏菽旆旆”,《豳风》中说:“七月烹葵及菽”,这都是我国古代对大豆栽培和利用的歌颂。《史记·周本纪》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树麻、菽……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是说周朝的远祖“弃”,少儿时好以种庄稼为游戏,所种的庄稼其中就有大豆(菽)。帝尧是4000多年前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部落首领。据此可知,大豆在我国的种植至少在四千年以上。大豆是我国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唐宋以后,大豆逐步向长江流域扩展。《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时江南一带曾遇饥荒,从淮北等地调运北方盛产的大豆种子到江南各地种植。大约到元代初期,全国凡可以种大豆的地区,几乎都有种植。大豆最初是做主食用,是古代的五谷之一。《诗经》中说:“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战国策》上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讲的都是民间以大豆为食粮的情况。在《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子建七步成诗的故事,诗文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此可知,公元3世纪我国黄河流域一带的人民,煮豆饭,烧豆秸,已是百姓家中的寻常之事了。汉代以来,人们发明了制豆腐、生豆芽和榨油技术,扩大了大豆的应用范围,使大豆的主要用途从主食逐步转为副食了。历代不少诗人为大豆和豆制品写下了动人的诗篇。例如西晋张翰的《豆羹赋》里,有“孟秋嘉菽,垂枝挺荚。是刈是获,充簟盈筐。时衔一杯,下咽三叹”之句,描述食豆叶藿羹的艰苦生活。元代郑允瑞在《豆腐赞》里说:“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剪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明代陈嶷的《豆芽赋》里说:“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大豆营养丰富,它对于缺少肉食的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食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蛋白来源,它为丰富我国劳动人民的饮食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从经验中总结出栽培大豆和其他豆类都有“养地”的作用。在先秦时期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已经是相互轮换或者套种了。汉代的《玕胜之书》曾指出大豆的这一特性:“豆生布叶,豆有膏。”这里说的膏是指大豆根瘤的肥田作用。清代的《说文释例》里也谈到:“大豆细根之上,生豆累累,凶年则虚浮,丰年则坚好。”虽然在当时尚不完全知道这是由于根瘤固氮的共生作用,可是,这在推进农业发展上却是一个重要贡献。我国是栽培大豆最早的国家,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差不多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引去的。公元712年,大豆在日本的《古事记》中始见记载。大约在三百年前,我国的大豆传往印度尼西亚。大约在18世纪后期,我国的大豆相继传入欧美各国。1779年传入法国。1790年传入英国。1786年引入德国。俄国在1901年才开始在北方引种大豆。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遍及世界各国。今天的拉丁文(Soja)、英文(Soy)、法文(Soya)、德文(Soja)和俄文(Cog),基本上都保留着我国大豆的古名“菽”音。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吃到大豆这种高营养的食品,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世界所做的又一贡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99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大戴礼记·夏小正
下一篇:大公无私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