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瓷都景德镇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02 评论:0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精细瓷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瓷都”。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长达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虽然曾先后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陶瓷窑场,但却只有景德镇窑能历经长久而始终盛烧不衰。景德镇晋代时称新平,属鄱阳;到了唐代,仍名新平,又名昌南镇。到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才改名为景德镇。由于这个地方生产的瓷器博得了宋真宗的赏识,于是他就命令烧制一些御用瓷器,并要求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个字,从此昌南镇就改名为景德镇,并沿用至今。景德镇开始烧瓷器,是在唐代武德年间(618~625),从唐至五代,是景德镇制瓷业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产品,有青釉器和白釉器,所产的青瓷与唐、五代的越窑器十分相似,被称为“艾色”;其白瓷制品,胎质致密,透光度好,已接近现代瓷器的标准了。这一时期的产品主要以日用瓷器,如盘、碗、壶等为主。宋代,是景德镇的发展时期。北宋中期烧造成功的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窑最突出的成就。影青瓷又名青白瓷,它的特点是瓷坯极薄,釉色白而隐现青色,坯体上雕着暗花,内外都可映见。这种青白瓷较定窑乳白釉瓷器略显青绿,光泽度更好,而比龙泉窑的梅子青、粉青瓷器却更白一些,釉层也薄得多。总之,无论是从造形及外观,还是胎的致密度、透光度与白度等方面看,景德镇的青白瓷器都是同时代的其他窑造瓷器所无法比拟的。宋代景德镇地区影响较大的窑场有胜梅亭、石虎湾、黄泥头、柳家湾、湖田、湘湖、南市街、小坞里等处。

南宋以后,由于覆烧法的应用与支圈组合窑具的流行,生产环节各部分工越来越细,产品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这时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工艺已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工艺水平也高于宋时的各大名窑。到了元代,朝廷也十分重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在至元十五年(1278),于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并将大批北方窑场工匠征调到南方,安插在浮梁服役,用以加强景德镇的陶瓷生产。而景德镇窑也借此机会走向融汇南北、贯通古今、全面发展的兴盛阶段。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的突出成就在于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瓷器的创烧成功。青花瓷器是以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料,经1 27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一经问世,就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迅猛地发展了起来,以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闻名于世,风行海内外。这是因为青花瓷有很多其他种类瓷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其一青花着色力强,色泽鲜艳,呈色稳定易于烧造;其二因青花是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色;其三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既实用又美观;其四烧制青花所用的青料在中国南方几省都有蕴藏,也可以从外国进口,原料来源十分充足。因此青花瓷器一举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而釉里红瓷器是以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施以透明釉料,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的呈红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虽然釉里红瓷器的制造工艺同青花工艺大体相仿,但烧造釉里红器物要比青花制作难得多,所以传世的制品极少。卵白釉瓷器是指元朝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卵白釉瓷器的特点是:胎骨洁白,质地坚硬,胎体厚重,釉层失透,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鹅蛋色泽,所以称之为“卵白”。卵白釉器物的装饰手法以印花为主,也有少量的颏划花。印花主要为缠枝花卉,花卉中间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此外,元代景德镇还创烧了两个新品种,即铜红釉和钴蓝釉。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至精至美的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明、清两朝历代帝王所需的大量御用瓷器,极大部分都在这里烧制。这时的景德镇窑,仍以青花瓷器生产为主流,就水平而论,则以明代的永乐、宣德、嘉靖以及清代的康熙为最高,且几个时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风格上也不尽相同。

明代景德镇在颜色釉的研制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先后创烧出了许多名贵的品种,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永乐鲜红”、“宣德红釉”、“宣德蓝釉”、“弘治黄釉”以及正德时的“孔雀蓝”,弘治时的“茄皮紫”,嘉靖时的“孔雀绿”、“青金蓝”、“瓜皮绿”、“枣皮红”等各色釉器品种。清代景德镇在颜色釉器烧制方面,成就十分突出,鼎盛时期颜色釉种类达数十种,其中着名的有红釉、蓝釉、“茄皮紫”、青釉等等。清代所烧红釉以康熙年间的红釉质量最好,当时名贵的红釉种类有:“桃花片”、“美人醉”、“海棠红”、“郎红”等,而其中以“桃花片”和“郎红”最为名贵。郎窑除产郎红之外,还创烧了一种绿釉,即“郎窑绿”,有“瓜皮绿”和“苍蝇翅”等品种,当时的郎窑绿比郎窑红还要贵重,实为中国古代绿釉中的珍贵品种。在彩瓷制造方面,明、清两代,创造了釉上彩。人们把红、黄、蓝、绿、紫等各种色调的彩料,用毛笔在洁白明净的白釉上画出五彩缤纷的花卉、竹木、鸟兽、人物、山水、图案、历史故事等等,还可以写诗题字,也可结合描金、刻花、印花等其他装饰方法,极大丰富了白瓷的装饰手段。釉上彩的着名品种有明代的“成化斗彩”,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素三彩”,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的“五彩”和清代的“乾隆斗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珐琅彩”。总的来说,明、清两代是景德镇瓷业的全盛时代。无论在制瓷技术、品种、产量和质量,以及装饰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制瓷技术上,只要是历代名窑能够制造的器件,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造,并且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其中有的被称为是“绝技”,比如体大、壁厚、量重的大型龙缸和薄如蛋壳、轻如羽毛的脱胎瓷器等都是罕见的珍品。

作为“瓷都”的景德镇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呢?概括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景德镇当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高岭土矿资源,其所蕴藏的高岭土,无论是质地、种类,还是储量,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居首位。得天独厚的优质瓷土资源,为景德镇瓷器长期称雄于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是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传统。景德镇的瓷业,从唐代开始,经历了五代、宋、元、明至清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其间无论其他的名窑是怎样的兴旺和衰落,只有景德镇既未遭受战乱的严重破坏,也没有因原料、燃料的缺乏而被迫停产,在发展过程中,又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因而在和其他的名窑竞争时,总是占据优势,始终没有被淘汰。三是它能努力学习历代各地名窑,取其所长,集其大成。如景德镇烧制青瓷的技术就是从龙泉窑学来的,同时,也受到越窑、汝窑和耀州窑的影响;它烧制铜红釉的技术渊源于钧窑;它的碎纹釉可能是从吉州窑、哥窑和南宋官窑学来的。此外,在烧还原焰、造型和装饰技术方面,景德镇也从历代名窑学到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以景德镇瓷器为主的中国陶瓷的大量外销,世界各国人民由精美的瓷器认识了中国,随着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的外流,带动了亚洲和西方诸国近代陶瓷生产的腾飞。景德镇以其卓越的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不愧为瓷器故乡——中国的瓷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99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词源
下一篇:辞源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