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诚信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50 评论:0

诚信,即诚实,讲信用。它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诚实是指一个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相一致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的根本特征在于实事求是,在于对人、对事情持诚心诚意的态度。诚实的对立面是虚伪、欺骗。而是否守信用,则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标准,守信用的人被称作“信士”,是有德君子;背信弃义的人,人们视之为不可与之交往的小人。讲诚信,成了人格美的体现。许慎《说文解字》:“诚,信也。”“信”字从“人”从“言”,从字面上看就是人言为信,也就是真诚无欺,讲求信用,信守不渝。《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正是所谓“至诚通天”。如果没有了“诚”,就根本谈不上会有忠臣、孝子、真朋等等。中国自古“诚”与“信”的含义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人还把“信”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并用它来调和“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关系,尤其是用它来作为“朋友”一伦的道德准则。孔子在《论语》中说过“朋友信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也曾强调过“朋友有信”。所以,无论处世待人,还是治理国家,诚实和守信都是必须遵循的守则。

《论语》记载了子贡向孔子请教关于为政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就是要“信”,即取信于民。不失去百姓的信赖和拥戴,否则国无以立。唐代的着名贤相魏徵在上书唐太宗时也指出:“君之所保,唯在诚信”。可见,以诚信治国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在处世待人方面,从古至今,更是强调以诚相待。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重然诺”等,即是此意。曾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大诗人李白也说过“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是古钱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诺重于千金”。古往今来,说话算数,诚实不欺的例子屡见不鲜。

清代的蔡璘是重承诺的典范。蔡璘的一位朋友寄放蔡璘家千金的财物。不久,朋友死了,蔡璘将全部财物还给了朋友的儿子。儿子毫不知道这笔“寄千金而无券”的财物,蔡璘笑着说:“券在心,不在纸,尔翁知我,故不语郎君。”这种在人死无对证的情况下还坚还亡友寄托之财的行为,正是诚信无欺,“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的美德的表现。三国时期吴国的卓恕,为人笃信,言不宿诺,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他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和雷电冰雪,也仍旧如期到达。有一次,他从建业回会稽,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返回,他回答说:“×日当再来拜见。”到了那天,诸葛恪摆宴等候卓恕。赴会的人都认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千余里,一路上很难说不会遇到什么风险,如何能一定如期到达?谁知,卓恕真的到了,令所有的人都很惊诧。卓恕成了“说得便须行得”的好榜样。言行相应则为君子;言行相诡则为小人。理想的人格就是通过仁人志士们的忠勇信义的德行来确立的。唐代卢照邻有一句诗:“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讲的就是守信用的理想道德。诚信是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良好准则。双方交往以彼此守信为基础。儒家讲“贵信”、“尚信”,而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之一的中华传统道德更是把诚信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德沿袭下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99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陈子昂
下一篇:程君房百子图墨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