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灞桥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10 评论:0

我国现存最古的桥梁。位于西安城东北二十里,因跨越灞水而得名。初为木桥,约始建于汉代,以石为梁。其后不知何时改为木梁桥。嗣后屡毁屡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重建的灞桥桥长415米,共67孔,各孔跨度4~7米不等,桥宽约7米。这次重建使灞桥得以历久不毁的原因在于其精湛卓绝的结构方案和安装施工技巧。其下部结构方面:桥墩由护底、柏木桩、石盘、石柱和盖梁组成,相互间确保坚固的联系,整体作用良好。上部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木制主梁,主梁迭在托木之上,托木横架在石盖梁之上。木制主梁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其上还铺满了枋板,板之长边与主梁垂直。在枋板之上沿左右两侧均安装拦土枋,土坊之间填以灰土,其上铺设一层石板作为路面。石板两侧砌筑拦墙石,其上构筑栏杆,且饰以石雕花果鸟兽。

这种结构看似繁复,实则煞费苦心:用托木可以减小主梁的受力和变形,并非画蛇添足;枋板之上盖覆以厚层灰土且铺以石板,是为了保护木制主梁,使免受腐蚀和磨损;填铺之物还能增加桥面重量,上面压重大了,提高了桥的抗弯程度,避免桥面毁于洪水浮力。灞桥还有附属建筑物:两堍筑了神祠、候馆和碑亭,作为祭祀神灵、迎送宾客与树立碑碣之用;为了护岸防坍,在两岸还加筑灰土堤三百丈。在安装施工方面也表现了可贵的才智,如筑堤排水,特制桩架、硪盘及矮车等。古灞桥历经一百二十余年的严峻考验,仍坚固如初。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加以改建。改建时在原石柱之上建造了混凝土实体墩,以提高桥面,增大桥下净空。为了继续使用原有的桩基,在设计时使新桥在石柱以上的重量仍与原桥相等。改建后的上部桥跨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板,其宽度大于原桥的上部结构,而其重量则轻于前者。今车行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全桥64孔,长389米,兼起交通桥与文物桥的作用。

灞桥 上图为灞桥原貌,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大修后的灞桥新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98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拔河
下一篇:白瓷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