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滋味细品:九个因果报应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74 评论:0

二十四、滋味细品:九个因果报应

《史记》中有许多人和事的记载,似乎都是在证明:好人会有好报,坏人必遭恶报。看起来,司马迁是认为:只要你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好的回报;相反,假如你坑害了不该坑害的人,迟早会有大祸临头。

略举几例。庞涓因为嫉妒自己的同窗好友孙膑,采取欺骗手段使无辜的孙膑遭受膑刑,结果自己死在乱箭之中。李斯嫉妒自己同窗好友韩非,迫使韩非来到秦国,后来喝毒药而死,结果是自己遭到了腰斩。汉景帝的酷吏郅都因为临江王刘荣曾经藐视于他,因而他在审讯临江王的过程中,不准他写信向父亲景帝申述原委,硬是置临江王于死地。郅都结局如何呢?被窦太后以“不法之法”处死。汉景帝直到最后还为他辩护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回击说:难道临江王不是忠臣吗?窦太后的话义正词严,恶人郅都得到了他应得的结局。

韩信一贯以计谋算计别人,被誉为常胜将军,结果自己却被一个女人算计而死。项羽杀害了不少该杀的人,但他同时也杀害许多无辜者,结果是被五六个壮汉联手攒杀而死。

《史记》以大量事实证明:为人做事终会有因果报应。为此,司马迁还特意讲述了最具典型的三个故事。

1.赵盾外出打猎,在桑树下吃饭,发现一个人很饿,于是就把自己带来的饭菜两次送给他吃。后来就是这个饿汉救了他的命。

2.秦穆公不追究山野之民盗杀他的一匹良马的罪行,反而赐酒给他们喝。后来,他在一次和晋国人的战斗中处于危险时刻,正是这些山里人跑来冲锋陷阵,从而使他转败为胜。

3.袁盎成全一对年轻人的婚姻,后来就是这个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逃出虎口。

司马迁所说的三个人都是因为做好事在前,所以在他们遇到危险的关头,受到了意外救援。救援他们的人正是曾经受过他们恩惠的人。

关于这三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史记》是这样描述的。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君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这个小人的意见。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发兵应战,让丕豹率军,自己也亲自随军前往迎击,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进深泥里。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情况十分危险。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野人,手持各种奇怪兵器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圈被冲开了。这三百多野人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

三百多野人为什么要来抢救秦穆公呢?因为一年前,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查问之下得知,岐山下的这些乡下人把它抓来煮熟吃掉了。官吏捉到他们,请示缪公要加以法办。

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给这些野人一些酒喝,并赦免了他们。

这日一早,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与晋国打仗,都要求跟随。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军包围,都高举自制兵器,呐喊着拼死而战,以报答被赦免的恩德。

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帝。”

周天子听说此事之后就说“晋君是我的同姓”,于是专程赶来替晋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就穿上丧服,光着脚,说:“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还得让君王下命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夫君。”

缪公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一件大喜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

于是,他转而与晋君订立盟约,答应放他回国,并给他换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十一月,他友好地欢送晋君夷吾回国,夷吾献出晋国河西的土地答谢秦国,而且派太子圉到秦国来作为人质。秦国也以礼相待,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太子圉做媳妇。

司马迁描述的第二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发生在晋国贤臣赵盾身上。当初,赵盾经常去外出打猎。有一次,他看到桑树下有个人是饿极了的样子。这个人叫提弥明(《左传》中记桑下饿人为灵辄,《史记》误把灵辄与赵盾的车右提弥明混为一人)。赵盾就主动走过去送给他一些食物,可是发现他只吃了一半就舍不得吃了。

赵盾就问:“为什么不吃完呢?”

提弥明回答:“我已经在外打工三年了,不知母亲是否还活在人间,我想赶快回家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吃。”

赵盾认为他很有孝心,又给了他一些饭、肉。不久,提弥明做了晋君的厨师,但赵盾不知此事。

这年九月,晋灵公宴请赵盾,预先埋伏好士兵,准备在宴会结束时杀死赵盾。提弥明知道后,恐怕赵盾酒醉,于是就走上前劝他:“君王赏赐您酒,只喝三杯就可以走了。”他想让赵盾赶在晋灵公翻脸之前能够离开。

宴会还没有结束,赵盾就要动身离去。灵公埋伏的士兵还未集合好,于是就先放出一只恶狗来撕咬赵盾。提弥明替赵盾徒手杀死了这只恶狗。

赵盾说:“抛弃人,使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呢!”

这时候,赵盾还不知道提弥明是在暗中保护他。一会儿,灵公埋伏的士兵追赶赵盾,提弥明又手持两把菜刀替赵盾断后,士兵们因此不能前进,赵盾终于逃脱。赵盾临逃离时问提弥明: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提弥明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

赵盾询问他的姓名,他却不愿说。自此提弥明隐遁而去。

《史记》记叙的第三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是说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叛乱,皇上派袁盎出使吴国,希望与吴国和好。当时晁错已被诛杀,袁盎是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王就想让他背叛朝廷,担任吴国将领反叛汉朝,袁盎坚决不答应。于是吴王便想杀掉他,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营中。

当初,袁盎担任吴国国相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从史爱上了袁盎的婢女,而且两人还私定终身了。袁盎知道了这件事,没有责怪这个从史,而且装作不知道这个事,对待从史仍跟从前一样。后来有人告诉从史,说袁盎已经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了,从史害怕极了便逃跑回家。袁盎知道后就亲自驾车追赶,而且把婢女赐给了他,仍旧叫他当从史。

等到这次袁盎出使吴国被围困,从史刚好是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这位校尉司马就把随身携带的全部财物都换了钱,用这些钱购买了两担味道醇厚的酒,送给值勤的士兵们喝。刚好天气严寒,围困的士兵又饿又冷,喝了酒之后全都醉了,围守城西南角的士兵也都醉倒了。于是校尉司马趁夜领袁盎起身,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决定明天一早杀您。”

袁盎不相信,说:“看你似乎很面熟,您是干什么的?”

司马说:“我就是原先做您的从史与您的婢女私通的人呀。”

袁盎这才吃惊地道谢说:“您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连累了您呀。”

司马说:“您只管走,我也将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来,您又何必担忧呢?”说着他就用刀把军营的帐幕割开,引导袁盎逃跑出来。二人分手后,校尉司马与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节旄揣在怀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里,天亮的时候恰好碰上了梁国的骑兵,他才被带到梁国。梁国于是派使者快速将袁盎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了皇上。

关于因果报应,司马迁还针对不同性格的人,做出不同的记载:知恩图报有项羽、张苍,恩将仇报的有刘邦斩杀恩人丁公,因为丁公曾经在可以斩杀刘邦的时候,放他一马(当然,刘邦也还有更多以德报恩的事迹)。

以德报怨的有韩信。使其受胯下之辱的那个泼皮,韩信不仅不杀他,还封他做了淮阴市公安局长。有仇必报的有晋文公重耳、秦国宰相范雎、飞将军李广。

李广将军被贬罚,闲居在兰田家中期间,有一天外出到朋友家喝酒,归来时经过霸陵,才知道霸陵出台了新规定:酉时以后通行需要出示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而李广出门总是不带任何证件,他的随行人员便再三向霸陵尉说明情况,恳求通行。霸陵尉也明明知道这位确实是李广,但是李广现在已经不是将军了,于是他坚持按章办事,而且还声称:“我是例行公务,任何人没有证件就不能通行,现任将军都得出示证件,更何况你还是一个不在职的将军。”

李广一行只好就在霸陵找个地方借宿,熬到天亮了才被准予过关。

俗语说得好:“死灰尚有复燃时。”

不久,匈奴入侵,皇帝重新启用李广为先锋将军。于是,李广上任前提出了他的要求:将霸陵尉带上作为随行,理由是这个人非常懂得按章程办事。

结果,霸陵尉刚被带到前线,李将军就立即斩杀了这个“只看文件规定,不顾实际情况”的小人。

《史记》记载对仇人实施宽容政策的有御史大夫韩安国。他犯罪被关押在狱中的时候,蒙县的一个狱吏田甲蓄意侮辱韩安国取乐。

韩安国面对这个小人的无耻行为说:你怎么知道死灰不会复燃呢?

田甲回答说:死灰如果复燃,我就撒泡尿再把它浇灭。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空缺,在窦太后提议下,朝廷任命被关押在狱中的韩安国任梁国内史。窦太后为什么会提议提拔老韩呢?也是因为老韩曾经做过一件好事,让窦太后两个儿子(汉景帝和梁孝王)重归于好。这样,韩安国从犯人一下子被提拔为两千户官员,蒙县狱吏听到消息后吓得连夜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下令让田甲立即赶来报到,不然就杀他全族。然而,当这个小人胆战心惊地来到韩安国面前时,韩安国并没有杀他,只是冷笑着说:现在你可以撒尿啦!

田甲立即下跪,叩首如捣蒜,千恩万谢。韩安国又说:我现在杀你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但是,我怕弄脏了我的手,我不屑与你一般见识,希望你以后如果再得志,不要太猖狂。

韩安国把田甲教训一番之后就放了他,但通知有关部门:田甲是个小人,不宜担任重要职务。

司马迁称赞韩安国这是一种大仁大义的报仇方式。

《袁盎晁错列传》还说到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

袁盎、晁错同朝做官,但是两个人却是处处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晁错一心想整死袁盎;同样,袁盎也一心想整死晁错。晁错本想借七国反叛的机会嫁祸于袁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成为七国反叛的替罪羊被斩杀于闹市。而袁盎借刀杀人,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他也被刺杀身亡。在司马迁的记叙中,这两个人系统演绎了“死斗俱败、斗败俱死”的因果报应。

《史记》不仅记载了很多因果报应的人和事,还讲述了许多善待他人犹如善待自己的故事。

在《孟尝君列传》中,司马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听说孟尝君喜欢免费招待宾客来家里吃住,一个叫冯谖的布衣百姓,便穿着草鞋走很远的路赶来见他。孟尝君一点不嫌弃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样子,很客气地问道:“先生远道而来,有什么指教我的吗?”

冯谖如实回答说:“听说来您这里吃饭不用花钱,我因为家里穷,想来您这里混口饭吃。”

孟尝君于是什么话也没说,就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新来的冯先生近来可说些什么话吗?”

负责接待宾客的人回答说:“哎呀,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破剑,还用草绳缠着剑把。但是这个人吧——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孟尝君鼓励负责人:“说吧,没有关系!”

“他每天不主动做任何事情,就是扑打着他那把剑唱歌:长剑啊,咱们回家去吧!吃饭没有鱼啊。”

孟尝君听后就说,那么就让他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去吧。

从此,住在中等食客处所的冯谖吃饭有鱼了。

又过了些日子,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谖的情况。

负责人又十分抱怨地回答说:“哎呀,这位客人又弹着剑唱:‘长剑啊,咱们回家去吧!出门没有车子坐呀。”

于是,孟尝君又把冯先生调整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让他进出门都有车子坐。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有点生气地回答说:“这位先生还是弹着剑在唱:长剑啊,咱们回家吧!自己吃饱了可是我没有办法养活家人啊。”

孟尝君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也还是原谅了冯先生,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怪他的意思。

大约过了一年时间,冯谖一直是吃喝玩逛不做任何事情,但也没有再提出新的要求。

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孟尝君就在薛邑放了一些高利贷。由于庄稼连续歉收,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利息,三千食客的生活费用面临着困难。

孟尝君为此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

住所负责人走上前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办事应该可靠,我看就派他去收债合适。”负责人心里想的是:这个家伙白吃白喝到现在啥事也没有做过呢。

于是,孟尝君便迎进冯谖向他请求说:“冯先生,我有一事相托: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我早先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这样下去宾客们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您替我去薛邑收取欠债好吗?”

冯谖没有推辞,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来到了薛邑。

冯谖首先把所有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很快就得到利息十万钱。这笔款项他没送回去上交,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他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谖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当面定下期限,一些穷得无法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他对大家说:

“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希望给有困难的人提供资金来进行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要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我们怎么能背弃他呢!”

在坐的人全都感动地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老百姓大多都是不能够按时付给利息,宾客们吃饭有困难,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席,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冯谖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一年也是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他们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得不到利息,还会招致社会各界不好的舆论,误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如果继续逼债,您甚至会有背离百姓、冒犯国君的恶名。而我采取的办法是弘扬您亲近百姓的名声,烧掉那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账簿,这是让薛地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美好的品行啊。您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孟尝君听了之后,连声说:好!好!您做的好!

这里,再说说冯先生为孟尝君办的另外一件事。

齐王听到来自秦国和楚国毁谤孟尝君的言论,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就罢了孟尝君的官。孟尝君的三千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大多数都离开了他。

这时候,只有冯谖主动前来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车,让我去秦国,我要让您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您看可以吗?”

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礼物送冯谖上路。冯谖乘车向西来到了秦国,他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向西来到秦国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乘车向东进入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齐、秦二国,是两个雌雄未定的国家。眼看两国都要与对方决一雌雄!结果肯定是誓不并存的就是强大有力的雄国,只有雄国才能够得到天下……”秦王听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着问冯谖:“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雌国,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冯谖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

秦王说:“听说了这件事。”

冯谖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楚国的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人情和国情,那么您就等着称雄吧!我的意见是大王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那么谁是雌、谁是雄,又将成为难说的话题了。”

秦王听了冯谖的话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谖告别了秦王,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他立即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国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秦国与齐国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必定弱小,这两个国家势必不能同时称雄。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成为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之后,临淄、即墨就会危在旦夕。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您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然是强国,怎么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来迎接人家的宰相呢!您要赶快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霸的计划。”

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但是他对冯谖的话很是怀疑,似信非信,于是就派人到边境上等候秦国使者。果然,当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入齐国边境时,齐国在边境守望的人,立即奔驰而回,向齐王报告了这个真实情况。齐王这才相信冯谖说的不是谎言。

于是,齐王下令:立即召回孟尝君,恢复他的宰相职位并且增加封邑一千户。

秦国的使者到了齐国听说孟尝君已经被恢复了齐国宰相官位,只好掉转车头回秦国去了。

自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原来的宾客们都离开了。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之后,只有冯谖一个人去迎接他。

孟尝君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所以我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然而宾客们看到我被罢官,都背离我而去,几乎就没有谁还在顾念我。如今依靠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之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呢?如果有谁再回来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

听了这番话之后,冯谖收住缰绳,下车而行跪拜之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这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

冯谖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的不全面。俗话说:万物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有其常规的道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孟尝君说:“我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冯谖说:“有生命的东西就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走于市的情景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离去这是有其道理的,您不能因此而怨恨宾客,更不要因此就阻断他们再投奔您的通路。我希望您对待宾客仍然像过去一样。”

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先生说的对啊,我听从您的指教就是了。”

俗话说:“善待别人,就是为自己积福。”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真实的人和事,证明了这句话是真理。

扁鹊原来叫秦越人,对于医药只是懂一点皮毛而已;他当初的工作也不是医生,而是管理一家小客店。他在这家小旅店当主管接待客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长桑君的老人,后来就是这个老人改写了他的一生。

有一天,他管理的小客店进来一位叫长桑君的老者。长桑君衣着破旧,而且全身都是脏兮兮的。服务员一接近他就能够闻到一股汗臭味,因此大家对这位老人都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然而,秦越人对老人的感觉与众不同,觉得他这么大年龄一个人来住店肯定有难言的苦衷,反而处处关心照顾他。一天晚上老人回来晚了,店里没有了开水,扁鹊就把自己的开水送过去给他喝。时间一晃七八年过去了,人们眼里的长桑君还是脏兮兮的老样子,但是他一直是这个旅店的常客。

突然有一天,长桑君把秦越人单独叫到一边说:我年龄大了,有个秘方,我想把它传给你,你千万要保密呀。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种药,说:你每天用荷叶或者树叶上面承接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很多事情……这些话刚刚说完,长桑君竟然就在秦越人眼前消失了。

秦越人心中突然明白:这位老人原来是神仙呀。于是他每天按老人的吩咐服药,三十天之后,果然就能够看见隔壁人家的东西和人。于是他开始给人家看病,看病的时候他能够看清楚病人的五脏六腑,什么地方有什么病状,秦越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秦越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人。他心想我想要尽快出名,还得有个招牌才行啊,于是就改名叫扁鹊,开始四处给人看病。因为身怀绝技,医术灵验,他终于成为一代神医。

说完“好人有好报”的扁鹊,我又想到知恩图报的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为人很是贤明。他在困厄之中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的待遇,自己在做了晋国国君之后,就一一予以回报:该感谢的就感谢,该攻打的就攻打,该屠杀的也不手软。

重耳路过曹国,曹共公无礼,不仅态度冷淡,还想趁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他的骈胁。曹国大夫釐负羁进谏说:“晋公子贤明,与我们又是同姓,穷困中路过我国,为什么对他无礼呢?”

共公不听劝告。釐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送食物,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釐负羁。

后来晋文公攻打曹国的时候,唯独下令军中保护好釐负羁家族。

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在泓水负伤,听到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重耳。宋国司马公孙固与重耳的重要随从子犯友好,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助你们回国,还是到大国去吧。”

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了宋国,但是心存感谢。为此,晋文公执政之后多次援救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的时候,郑文公的态度非常傲慢。郑大夫叔瞻劝告国君说:“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晋国又与我们同姓。君王您还记得吗,晋国是从武王分出,郑国从厉王分出,希望您考虑周全些呀。”

郑国国君说:“从诸侯国中逃出来的公子经过我国的太多了,我怎么可能都按照礼仪去接待他们呢!”

叔瞻说:“您若不能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

郑国君没有听从叔瞻的谏议。

回到晋国之后的晋文公,一心想消灭郑国,而且也是差一点就在秦国的帮助下灭掉了郑国。他在攻打郑国的时候,首先向郑国提出要求:一定要得到叔瞻的头颅。

叔瞻为了国家安危毅然自杀了,因为他当初提出“杀害晋公子重耳”的恶毒建议,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接待诸侯王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随从赵衰说:“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久,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却能够坚持厚待你,你不应该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啊。”

重耳于是也按照诸侯的礼节会见楚成王。成王很隆重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始终表现得十分谦恭。

成王说:“公子你将来回国之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阔有余,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礼物来报答您。”

成王说:“虽然如此,还是应该有一种方式可以报答我的吧?”

重耳于是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或者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请为大王您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晋公子如此恩重,然而他却出言不逊,请求大王让我杀了他。”

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他呢?况且我问他的问题也确实难以回答,他该怎样回答才算是正确呢?”

楚成王没有听从子玉的话,始终热情接待晋公子一行。

重耳在楚国住了有几个月时间,这期间,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跑了,秦王怨恨他,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想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来。

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很远,从楚国出发,要经过几个国家才能到达晋国。然而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的国君很贤明,您去秦国吧!”临行时,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后来重耳做了晋国国君,在与楚军战场相遇的时候,兑现了他退避三舍的承诺。

《史记》中还有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很是感人,说的是张苍报答王陵的救命之恩。一直到张苍担任了丞相之后,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始终不忘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王陵。

关于知恩图报,张苍还有着自己特别的认识:“功德大就应该回报高。”当他做了高官之后,他就认识到王陵的救命之恩应该加倍偿还。

于是他就开始把王陵当作生身父亲来侍奉了。王陵死后,张苍已经是丞相了,但是每逢五天一休假的时候,总是先拜见王陵夫人,像对待生母一样亲手献上美食之后,才敢回家。正所谓:德高望自重。前后算起来,张苍竟然做了十五年的丞相才因病离休。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95岁的张苍寿终正寝,谥号为文侯。他是汉代宰相中任职时间最长、寿命最长而且善始善终的丞相。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02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智者捧场街头卖老
下一篇:贺瑞麟事迹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