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孔夫子不提鬼神,有口难言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157 评论:0

三十、孔夫子不提鬼神,有口难言

正因为大家都说不清楚,所以平时孔子闭口不谈怪、力、乱、神方面的事情。《论语》的记载中,有多处说明孔子很少主动说及天命和鬼神。然而,老师越是不愿说,学生越是想要听。

一天,季路在同学们的怂恿下,就去问孔子: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鬼神呢?

孔子一听到他是来问鬼神的事,当即就显出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他批评季路说:你首先把现实中的人和事搞清楚、学会处理人事之后,才有资格询问鬼神的事情。人的事情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就想到要去了解鬼神的情况呢?《论语》对此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关于鬼神的这次讨论,孔子采取的是辩论方法中人们常用的一种回避躲闪法,与“王顾左右而言他”是相似的策略,目的都是不愿意直接回答和解释对方提出的问题。

然而,学术界为了维护圣人尊严,一直不承认或者说不愿意面对司马迁研究鬼神的这个结论,尤其不愿承认孔子也说不清楚天命和鬼神。所以,从清末民初开始,学术界就一直在争论:孔子究竟信不信天命鬼神?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三个字:不知道。或者说,谁也不知道孔子是信还是不信天命鬼神。以我愚见: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几乎都需要借助天命和鬼神,包括秦朝的造反派领袖陈胜也需要请鬼神帮忙,所以作为道德表率的孔子,为了顾全大局,维护社会稳定,他就只能表现为相信天命,尊敬鬼神。

我们说孔子“相信”天命鬼神,有一个具体事例。

有一次,他在卫国遭到群众围攻,甚至快要有生命危险了。跟随孔子的几个学生都战战兢兢、焦急万分,有的甚至认为这次怕是死定了。但是孔子态度坦然,仍然在弹琴、歌唱、吟诗。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我何?意思就是,既然上天把弘扬人世间道德的使命交给我了,桓魋这样的恶人能够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的行为表现,使在场的学生都很不理解。而孔子的表现就是在证明他坚信有天命存在,相信自己肯定会平安无事,因为天命在佑护他。

孔子相信天命和鬼神还留下了一条理论根据: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简单分析孔子的这段话:君子有三畏,语法上采用的是动宾结构做补语;句法上采取的是同类排比。天命、大人、圣人之言,三者具有同样神圣的性质,同样令人敬畏,同样真实存在。

以上是说孔子相信天命与鬼神。

然而,孔子对待天命和鬼神的态度也不完全就是“相信”。有的时候他的言论很是费解,比如他教导人们“敬鬼神而远之”。

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这些惹不起的鬼神,碰上他们了,你就得表示出尊敬,但最好的方法是回避或者远离他们。

那么,剖析这句话的内核,其实在说鬼神是不值得我们亲近和信赖的。因为真正能够使我们尊敬信赖的鬼神,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贴近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还得求助于他们。比如:突然发生天灾人祸、生死疾病,突然遭遇恶人施暴行凶、自己又无力反抗,这个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天呼喊:天哪!此时此刻,你会祈盼天帝、菩萨、鬼神之类突然出现——快来救救我吧!对人们精神上期盼的这些保护神,我们平时就应该去亲近他们,至少也应该保持密切联系才是,为什么要求我们远离他们呢?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或者说是自我告诫,叫: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说:平常日子里我们就应该经常用实际行动去敬奉菩萨,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当然也同样要尊敬那些有益于我们的鬼神,因为多数中国人对上帝、天帝、菩萨、鬼神之类是一概予以相信并无排斥——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信仰的民族)。这样一旦需要天帝菩萨鬼神救助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救助。

然而,孔子为什么希望人们远离、回避鬼神呢?可见孔子所说的鬼神并不是普通百姓心目中那些正义公道、顶礼膜拜的鬼神。孔子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别与这些鬼神走得太近,他们是靠不住的。

再说,“敬而远之”这句话从语义上说,是在表达一种反常的思维,是倡导行为对思想的背叛:尊敬却又疏远。但是孔子却认为这是人类对待鬼神最明智的行为法则,这也是孔子所创立的人与鬼神的关系学,而且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孔子从来没有清楚地说明鬼神是有还是无,是好还是不好,那么孔子为什么又要求我们尊敬鬼神呢?这真是一个难以解释的谜团。

我们再来考察孔子弟子们如何对待鬼神。

“祭神如神在”——这是儒家弟子领会了孔子思想之后,生发出来的祭祀鬼神的态度。

但这句话的潜台词分明是说:你也可以不去祭祀,假如你不去理睬它,它也就“不存在”。

“这些也许并不存在的鬼神——假如它们存在,那可就是我们惹不起的——你何苦不当众表现出徒有其表、且又不付成本的尊敬呢?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敬而远之,回避而不招惹他们。”——这可能是很多人从孔子教诲中悟出来的对于鬼神的理性态度。

细究起来,还是孔圣人高明。他用“敬畏”二字来表达人们思想上对待鬼神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又用“敬而远之”来教导人们在行动上与鬼神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无论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鬼神或者根本就不存在鬼神,这么做都是无可挑剔的。妙哉斯言!

天命与鬼神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假如存在的话,他们是否遵循自然界法则,与其近亲——人类构成一个互相发生影响的生死存亡链?还有,鬼神的主要职能又是什么呢?——是造物神用来沟通、交际、监督人类,从而扶助正义、遏制丑行么?那么,他们是喜欢赐福于人类,还是稍不如意就降灾于人类呢?

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自然会从心里崇敬太史公司马迁。

《史记》,也只有《史记》,才真正具有了实事求是的品格和精神。正如班固所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在这里称赞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显然是指《史记》对于权威乃至皇帝的相关信息记载,太史公都做到了既客观又透明。当然也包括对孔圣人思想行为的记载:是非功过、一律如实记录。虽然孔子是圣人,但是孔子懂的,就说他懂;孔子不懂的,就说他不懂。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包括少数学者甚至权威)却总是固守一些世俗观念:比如,只要是被称为伟人圣人的人,就一定没有了错误和缺点;即使发现了缺点,也要做出另外的解释予以遮掩。

比如孔子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说:老百姓觉悟不高,只管要求他们怎样去做就是,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东西太多。

然而,现实中有些学者,总觉得这句话有损于孔圣人形象——特别是在反对“愚民政策”的今天,这句话岂不是说孔子主张“愚民”吗?说孔子有愚民思想,这样多不好呀。

于是就有人千方百计帮忙遮掩,死活要确保孔圣人永远正确,至少不能有如此严重缺点。终于有人想出来一个主意说,说《论语》的这句话可以重新断句,这样就避开了“愚民”的意思。

然而,司马迁不是这样。他认为:圣人也好,伟人也罢,哪怕就是皇上,他们的言行也必须经受“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历史裁决。

我认为,司马迁之所以把《孝武本纪》称之为《今上本纪》,是有其特别用心的。这个特别用心不仅是突出写作时间,也不仅是故作亲切,更不是称呼上有什么回避和不便,太史公心中所要强调的意思是要提醒后人:这是作者在为“当今皇帝”写传记!而且作者所追求的正是要在《今上本纪》的名义下,毫不客气地记下汉武帝迷信鬼神、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制造冤案、不说真话(如:李广的儿子李敢是在狩猎时被霍去病故意射死,然而汉武帝却故意说谎是被鹿撞死的)等等诸多污点。

太史公就是要让将来的后人看见这样一面镜子:一位敢于直言批评当今皇上的太史令。这是一个史家必须具备的无所畏惧的气概和品格,这也是太史公构筑其“一家之言”的一道重要风景,或者说是《史记》的一个重要看点。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起《左传》记载的崔抒弑齐庄公的故事中,齐国史官兄弟因为坚持实录“崔抒弑其君”接连被杀,他的第三个弟弟仍然毫不畏惧,继续秉笔直书。这时候崔抒胆怯了,事不过三,他不敢再杀这些硬脊梁的史官了。

我们从司马迁的性格着眼,可以想象到,他之所以要命名为《今上本纪》,潜意识里或许也受到齐国史官正义气概的感染,因为我国历史上向来重视史官记录。人们的观念里历来就强调史书记载人事之重要。古人认为史书记载不仅关系历史真实,还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由此也能够检验出一个史官的品格是低俗还是高尚。司马迁正是要以这种正义的精神来以激励后人,所以他特别命名为《今上本纪》,也格外看重对《今上本纪》的直书和实录。

正因如此,班固深深地崇敬司马迁,因为只有司马迁才敢于有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批判精神。

可惜,多少研究《史记》的专家学者,读不懂也悟不出司马迁的良苦用心,以为司马迁是把“第十二本纪”随口说成为《今上本纪》,还有学者觉得“今上本纪”这个名称有点拗口、不畅顺,特别是与上文不衔接、不连贯,于是就有太多《史记》版本把《今上本纪》窜改为《孝武本纪》。显然,这些编辑是好心地认为《今上本纪》在形式上应该与上文《孝文本纪》、《孝景本纪》一脉相承,其实这是对太史公一个重要心愿的不理解。

《今上本纪》绝不等同于《孝武本纪》。

前者有特色、有个性,而后者混同于《孝文本纪》、《孝景本纪》。

《今上本纪》强调的是“现在正在进行”的语言时态,而《孝武本纪》连同《孝文本纪》、《孝景本纪》一起,给人意念上感觉是在记叙一个“已经完成了”的时态世事。

因此,把《今上本纪》与《孝武本纪》两者混淆一谈,这是非同一般的误读,这是把司马迁赋予《史记》的一个重要个性,也是闪耀着《史记》魅力的一道风景,一下子抹去了,湮灭了。

同样,对于孔圣人,《史记》也毫无忌讳地表明:孔子,他也有没弄懂的问题!关于天命、鬼神的有无,孔子就始终说不清楚。

多么珍贵呀!——司马迁的这个观点。

在历史上几乎所有典籍记载中,似乎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告诉我们这么一句大实话:天命鬼神这个问题,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

这个世上到底是有鬼还是没有鬼?司马迁的回答是:不知道。而且,不但他自己不知道,连孔子也不知道。

这其实是教我们明白一条真理:在浩瀚无际、高深莫测的宇宙间,渺小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类,也许就是一群正在折腾着的孩童罢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02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