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鞋帽论”盛行,说停就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35 评论:0

十一、“鞋帽论”盛行,说停就停

在研读《史记》的过程中,有一个课题被很多人忽略了,这就是在《史记》人物中,以司马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性格及其性格成因的分析。关于这个课题,司马迁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出身于书香门第和寒门子弟的知识分子,往往都带有一种可贵的品行:自恃才高,鄙视庸俗,为人诚正,忧国忧民。这些人不会看领导脸色说话,不懂什么是“仕途潜规”,不顾忌“官场忌讳”。一句话,不擅长官场上“猜心思”那一套。他们往往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

孔子、屈原、韩非、贾谊以及司马迁本人都是这样性格的人。

孔子、司马迁这一类文化人,由于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就是朴直真诚的传统道德,虽然也目睹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但很少亲历政治旋涡中的尔虞我诈。因此他们性格正直,为官之后一般情况下都能做到敬业爱民,同情弱者,见到不公平的事时,会声援公道,支持正义。然而,这样性格的人在官场上往往难以得志,还容易受到排挤和打压。司马迁不仅用亲身经历控诉了他所身临的人文环境,还记述一些同类人的命运,抒发出他的感慨,给了我们很深的教益。

孔子、屈原、韩非、贾谊以及司马迁本人的事迹为大家所熟悉,我就不再赘述。这里我想介绍一位与司马迁性格相似、为太史公所特别推崇的人物,他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申叔时。可以说从这位文化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正义光芒,至今仍然在我们面前闪耀。

申叔时的故事发生在陈成公元年,楚庄王为了主持正义、张扬大国威风,率领几个附属诸侯国,讨伐陈国大臣夏征舒杀害陈灵公的弑君之罪。

当联军开进陈国的时候,面对陈国百姓的惊讶和不满,楚庄王安抚陈国的民众说:“你们不要害怕,我们只是为了讨伐夏征舒的弑君之罪,杀了夏征舒就撤军。”

但是,战争结束之后,有人怂恿楚庄王:不如留下一部分军队占领陈国,确保陈国永久平安。于是,楚国就打算把陈国作为楚国的一个郡,而且楚庄王已经在考虑楚军将要留下哪位将军在这里主持日常工作的问题了。

这时候,楚国的文武大臣都前来向楚庄王表示祝贺。大家自然都是说一些拍马溜须诸如“楚国值得自豪”之类的话,楚庄王一连几天都沉浸在骄傲和得意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的文教大臣申叔时结束了出使齐国的任务,回到了楚国。他向楚庄王汇报完工作后转身就走,没有一句道贺的话,好像楚国占领陈国这么大的事儿压根就没有发生过。

楚庄王对于申叔时的这种异常表现感到奇怪,于是就叫住他,问道:占领陈国是一件大喜事呀,你是我楚国重臣,为什么一点也不对我们占领陈国表示祝贺呢?

申叔时于是站住了,转过身来对楚庄王讲了一个民间故事:

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

申叔时所讲的故事意思是:牵着牛从人家麦田里抄近道走,是不对的,但是这也只是犯了个小错误。如果因为这个小错误就把人家的一头牛霸占来了,这就不合乎情理了。你这样做还怎么能够征服天下人心呢?所以我正在为我们楚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担忧呢,哪里还敢来祝贺您呢。

庄王听完了申叔时的一番话之后,如梦初醒。这个时候他才明白:眼前这一位才是真正忠诚于我的大臣呀——只有他才敢于说出这样的真话。于是他立即宣布:派人去晋国迎接陈灵公的太子午回国,而且帮助他坐上了陈国国君的位子。

后来孔子读史看到这个故事,赞赏楚庄王说:“贤哉!楚庄王。”其实,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不光楚庄王,还有申叔时。在楚国的文武大臣中,绝大多数人是看领导眼色说话,这也是古往今来官场弊端之一。唯有申叔时先生敢于说出不同意见,真是难能可贵、值得称赞啊。我们平时所说的社会精英,不就应该是具有申叔时这样品格的人吗?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正需要申叔时这样的民族脊梁来支撑啊。

然而,申叔时一生落魄穷困,他几乎没有得到过奖励和津贴,甚至连个博士职称都没有得到。但是,他在楚国乃至诸侯国中的威望却超过一国之君,他公道正直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史记》中司马迁还记叙了另一位大师级别的学者,他的性格中有着与申叔时同样的因子。这位大师叫辕固生,他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品味。

辕固生是齐地大儒,汉景帝时期他的名声已经很大,特长是研究《诗经》,解读诗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凡是听过他讲解《诗经》的人都说:辕大师把《诗经》讲活了,讲神了!因此,老辕成为全国知识界、文化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真是功夫学问不负人。汉景帝了解情况后直接任命辕固生为博士,把他从齐国老家调来京城任职。辕固生进京后受到所有官员尊敬,是当时皇帝的御前博士。而且更加使辕固生身价倍增的是,他还兼任皇帝的特别顾问。

然而,老辕却因为性格坚硬,遭遇了不少风险。

他的第一次危险是:同事之间辩论,引起皇帝大发雷霆。

有一天,辕固生和另外一位权威大儒黄先生在汉景帝面前相遇。二人首先是一番寒暄,然而心中却是互相不服气,正所谓文人相轻。话不投机,两位大师竟然就在皇帝面前展开了一场学术辩论,其实这完全是一场可有可无的“争论”。然而因为有皇帝旁听,二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黄先生提出一个观点:商汤、周武王都是弑君篡位,弑君篡位就是大逆不道。因而,他们不能算作秉承天命而继承王位的真命天子。

辕固生予以反驳:桀、纣暴虐,天下人心归向汤、武。汤、武顺应民心杀了桀、纣,这难道不是秉承天意吗?辕老持此观点的根据是:天命照顾民意,民意就是天命。

黄生予以辩驳,而且采用了当时正在流行的一个理论:帽子再破,必须戴在头上;鞋子再新,应该穿在脚下。桀、纣虽然无道,但他们是君王、居上位,汤武纵然圣明,但是属于臣子、居下位。君王有错,做臣子的应该进谏——这是做臣子的本分,通过进谏使君王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弑君篡位。

辕固生驳斥:帽子太破旧,就应该被扔掉。如果按照你说的“鞋帽理论”,那么高祖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位,难道就是把鞋子戴在头上、把帽子踩在了脚下,也是大逆不道吗?

二人在争论,汉景帝坐在一边冷静地听,觉得二位的争论挺有意思。他没有想到的是话题突然涉及到自己的爷爷,而且二人出言如此尖锐,这使他屁股底下的座椅上好像一下子长出了毛刺。

于是,汉景帝突然就从龙椅上站立起来,喝止住二人的论辩之后,又批评二人道:吃马肉不吃马肝,不能说没有尝到马肉的味道。论学问不涉及汤武受命于天,没有谁会说你们不懂学问!

汉景帝就这么一句话、一个通俗的比喻,把两位满腹经纶的大儒说得面红耳赤。

皇帝的怒气使两位大师十分尴尬。两人顿时四目愣视,刚才的理直气壮已经转变为胆战心惊,一场争论自然到此为止。

从此,在以后的学术交流中,儒生们再也没有人敢谈论汤武继位是不是合乎天意、是不是弑君篡位的问题了。

不仅如此,知识界的大师们连桀纣暴虐的话题,也不敢再随便提及。

说起辕固生,我又想起他由于性格倔强,差一点丢了性命的一件事。我为他那次遭遇立个题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102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