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清正廉洁的乐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3日 阅读:167 评论:0

26.清正廉洁的乐喜。

乐喜字子罕,是春秋时代宋国的执政大臣,深受孔子赏识。他一生以“军民为重”“不贪为宝”,“普施仁德”。

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由于左师向戎的努力斡旋,在宋国的都城(今河南商丘),晋楚两大国议和,与会的十四国共奉晋楚两国为盟主。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宋、郑等十二国从此成为晋楚的附庸国,向两大国纳贡。此后四十多年中原没有战争。向戎自恃弭兵有功,请求宋平公赏赐他城邑。宋平公认为向戎对弭兵功劳很大,就册封给他60座城邑。向戎拿着封册给乐喜看,这位才智明睿的柄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治乱兴废都有赖能打仗的军队,向戎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谋得赏邑。乐喜越说越气,把封册的文字削掉后扔到地上。向戎明白了乐喜的用意,便辞退了赏的城邑,并称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作为掌权的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经常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欲,顾及民生,鼓励生产。宋平公三十二年(前544年),宋国发生了饥荒,乐喜向国君请求,拿出国库的粮食借给百姓。他自己还带头出借粮食,不写契约,以示不用偿还。因此民众没挨饿,顺利地度过了饥荒。

乐喜一向崇尚节俭,不贪不占,并以此为宝。有一天,宋国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要敬献给乐喜,被他拒绝了。献玉人误以为乐喜怕是假的不收,忙作解释。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婪的行为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献玉人叩头说,小人身藏玉璧,不便穿越乡里,送给你是为了请求免于一死的。乐喜体会到献玉人的苦衷,便请当地玉工为他雕琢好,出卖后使献玉的人十分富有地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乐喜则获得了“不贪为宝”的美名,为时人和后世所敬仰。

乐喜是一位道德修养非常高尚的人。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官邸接待楚国使臣士尹池。使臣看到乐喜府邸南邻的围墙弯弯曲曲的,挡在乐府的前面,西邻家的积水竟然流经乐府院内,便问起乐喜为什么会这样,乐喜解释说:南邻是工人,三世都从事皮鞋业,如果让他们搬走,一来国人买鞋不便,二来也会断了他们一家生活来源,所以不能让他们搬走;至于西邻,是因他家所处地势高,我家房基低,水往低处流,遇到雨天,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禁止人家的院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乐喜的一席话,让使臣士尹池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乐喜是一位“普施仁德”的良臣。

士尹池返回楚国,恰好楚王正准备攻打宋国,他便谏阻楚君说:“不可攻打宋国,宋国的君主贤明能用人,又有仁相乐喜辅佐他得民心,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不会成功,反而要被天下人耻笑。”

由于乐喜的仁德,君臣上下和睦,宋虽系小国,且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这三个万乘之国,在乐喜任相期间,没有一个大国敢轻易发动对宋国的战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131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