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历史知识考必达的历史故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30日 阅读:133 评论:0

附录一 历史知识考必达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二)宗法制

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二)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三)郡县制。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三)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现在省制的开端。

(四)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被集中在君主手中。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五、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3.导火索:虎门销烟。

(二)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

(三)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均告失败;

3.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4.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5.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6.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到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四)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一)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是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二)1900年6月初,八国列强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主要内容: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2.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四)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三)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十一、五四运动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二)过程

1.1919年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是学生,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1919年6月初,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三)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附录一 历史知识考必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02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