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

《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216 评论:0

孙中山(1866—1925年)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早期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目睹清王朝昏庸腐败,国势衰危,在1894年上书给李鸿章,提出革新主张,被拒绝,随后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失败。1900年又组织惠州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20世纪初,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国内出现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客观形势的迅速发展,需要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使大家的目标和行为一致,将革命运动更有力地推向前进。

孙中山提出“招集同志,合成大团”(《致陈楚楠函》)的谋略,即广泛联合各革命团体成员,组成全国性政党。1905年7月,孙中山重返日本东京,与流亡在日本的各革命团体负责人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会晤,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他强调联合的重要性,指出各省革命如果不相联络,各自号召,很容易发生内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宋渔父日记》,《辛亥革命》(二)210页)孙中山的倡议,得到黄兴、陈天华等人的支持。7月3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部分成员(包括内地17省籍)70余人,在东京召开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筹备会议。由孙中山、黄兴等先后演说,分析当前形势,痛陈革命大义,强调散布全国各地的革命组织应结成新团体,协力从事革命工作。关于名称,孙中山最初提议命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讨论结果,定名为中国同盟会。有人主张用“对满同盟会”,孙中山指出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最终目的是废除专制和创造共和,因此以叫做“中国同盟会”为好。又有人提出此会为秘密组织,不必用“革命”二字,最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接着讨论宗旨,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会纲。有数人对“平均地权”表示怀疑,经孙中山详加解释后通过。(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册,第47页)到会的人书立誓约,由孙中山领导大家举右手宣誓。宣誓后,孙中山传授同志相见握手暗号和秘密口号(问何处人,答为汉人;问何物,答为中国物;问何事,答为天下事)。当会议将结束时,会场后部座席突然坍倒,孙中山诙谐地说:“此乃颠覆满清之预兆。”大家兴奋地鼓掌欢呼。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孙中山倡建中国同盟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从此,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政党组织,有了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了一个公认领袖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从而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uo/20221297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