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

《邓小平指出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谋略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30 评论:0

这是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来的。所谓“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标准的提出,是为了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全面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这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谋略。早在1978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的谈话中就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979年10月30日,他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又说:“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标准就更加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尽管生产力标准正式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但仍然有些人持怀疑态度。他们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的形势,顾虑重重,害怕“走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了”,迈不开步子。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于1992年春在巡视南方的谈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讲话,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应科学地掌握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如果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能够实现“三个有利于”,有什么理由说它姓“资”而不姓“社”呢?反之,如果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不能实现“三个有利于”,硬要给它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又有什么意义呢?邓小平关于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提出后,极大地武装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冲破了“左”的禁锢,进一步激发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逢勃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uo/202212106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