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

《台湾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策》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194 评论:0

在促进出口工业化时期建立起来的台湾轻纺工业,基本上是出口加工工业和加工装配工业,即从外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在台湾加工装配后再出口。因此随着出口的扩大,进口的设备和原料不断增加,1972年农工原料进口额比1952年增加近10倍,占进口总额的56.7%;机器设备进口比1952年增长38倍,占进口总额的37.3%;两者合计占进口的94%。这使台湾经济存在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同时,由于重工业发展缓慢,进一步发展工业所需机器设备的进口不断扩大,1952年到1972年其进口额增长了23倍。这就急需发展重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以逐步提高自产设备的装备率;另外一些国家对轻工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电子工业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取得了很大成功,这刺激了台湾发展技术密集较高的重化工业。

种种因素迫使台湾当局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后提出了以产业升级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战略,自1973年以来,台湾当局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其发展重化工业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进行大规模的重工业企业建设,尤其是公营重工业企业的建设。台湾当局在建立重工业企业时考虑到,由于重工业企业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重化工业多属关系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也只有公营才有利于台湾当局进一步控制主要经济命脉。所以,他们决定主要靠公营企业发展重工业。大规模的重化工业企业建设,主要是通过“十大建设”和“十二项建设”进行的。台湾当局自1974年开始实施“十项建设”计划,用以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电力供应紧张,港口拥塞,铁路公路拥挤,货物运输紧张等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继此之后,1978年9月,台湾当局又进行了新的“十二项建设”,主要包括技术先进的钢铁厂、造船厂、石化工厂、核电厂、和现代化的交通工程,其总投资约有500亿新台币元。通过“十二项建设”,在钢铁工业方面建成了隶属于“中国钢铁公司”的高雄一贯作业大钢厂新建高雄造船厂,在石油化学工业方面建起了乙烷裂解厂、第二套轻油裂解厂、二甲苯分离厂以及三废核电厂。

第二,选择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使其成为出口导向工业的支柱。所谓“产业升级”,就是以众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确定适合台湾生产,拓展国际市场有较大潜力的产业,以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使其成为出口导向工业的支柱。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台湾当局将电子和机械两大产业确定为战略性产业,并从中选取150项产品作为优先扶植的战略性工业产品。被选为战略性工业产品的都是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大,市场发展潜力大,能源消耗少的工业产品。例如在机械工业方面,台湾当局自1975年开始重点发展成套设备生产和出口,自1976年——1979年,台湾出口整厂成套设备分别为58套、79套、114套和58套,金额由1600万增至4500万美元。

第三,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产业循环体系,以公营企业带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既加强了台湾当局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又使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二是,取消对劳动密集型加工装备产业的投资奖励,将奖励投资的重点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70年代以来的10年中,台湾当局对“奖励投资条例”先后进行了七次修改。尤其是70年代中期,与“十大建设”和六年经济计划相适应,进一步将石油化工、金属、机器、精密机械等重工业列为投资重点;三是,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了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如延长免税期限,降低最高征税率等;四是,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台湾当局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合并,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对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扶植企业开发新产品。台湾当局对企业和研究机构研究开发新产品还采取立法手段保证给予鼓励。如规定:进口专用研究发展实验或品质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研究发展费用从企业所得中拨出部分免课税;研究发展用的仪器设备可以加速折旧;发明专利所得免税等。可见,台湾当局鼓励支持开发的新产品也主要是资本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以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台湾当局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大规模兴建重化工企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台湾工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从加工装配工业到独立制造业的过渡。轻重工业的比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业的逐步升级,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实现了70年代中后期台湾经济的高速度发展。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3.9%,工业生产增长25.4%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uo/202212104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