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是遵循中央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货物的自由流转及价格按实际供求而调整的情况很少。1978年弹性改革中国物价制度的倡议被提出。1979年农村开放,农产品价格部分放开,由此取得了一些成绩。于是政府对一些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及产成品也解除了管制。中国政府在一系列的改革中,为改革价格体系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提高国家收购农产品价格。自1979年以来,政府先后多次提高了粮食、油料、烟叶、糖料和其他农产品价格,平均每年升幅达5.4%。至1985年,政府又改革了农产品的收购制度,对过去由国家统一购买粮、油、棉等重要农产品的办法,改为按合同收购,超产部分可自由在市场上买卖,允许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行,基本上改善了以往农产品在交换时出现差价偏大的情况。
二是,提高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在允许部分农产品不再受国家指导物价管制的同时,政府也多次提高了煤炭、生铁、木材等原材料的价格,控制加工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以求减少工业内部原料供应单位及商品生产单位长久以来的盈利差距,同时希望借此促进市场短缺产品的增产及压缩不受欢迎产品的生产,使工业生产能按实际经济需求增长。对于那些包括国营企业在内,超额完成的产品,有关方面自1985年起即已准许它们按自由市场情况定价及自行发售。
三是,调整交通收费。铁路、水运和民航的收费都在过去几年作了调整,使收费趋向合理,避免了从前一时因铁路运费偏低而使铁路运输紧张,一时又由于水运价格便宜而令水运繁忙的一窝蜂情况,使水、陆、空运的优势各自按实际需求发挥出来。
四是,订价权下放,质量差价拉开。过去由中央订价的农产品已从原来的168种减为37种,工业产品由95种降低至60种,小商品则完全脱离中央订价的范畴。同时,由于拉开了不同质量商品的差价,而满足了更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五是,进口商品实行外贸代理制。临近90年代时实行此办法的范围就已扩大到70%以上的进口商品,它促使国内消费者更关心国际市场行情,加强进口商品价格的核查。
价格改革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中国价格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生产速度加快、市场商品供应比以前丰富了许多。虽然目前的价格改革还不能完全成为生产及消费两方面的经济讯号,但基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价格改革措施,已开始担当起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及品质差异的角色。但同时价格改革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
总的来说,政府进行的价格改革,其方向和目标都是正确的。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建国以来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强最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uo/202212101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