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邹韬奋·踏进新闻界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6 评论:0

1921年暑假,邹韬奋从圣约翰大学毕业。他想从事新闻工作,一时却得不到机会。在校拖欠的一身债急需偿还,眼前的生活问题也得解决,使他在职业上不得不暂时“走曲线”。有相当长的时候,他在上海工商企业和教育机关中任职,所接触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环境。他是一个踏实的人,那些琐屑的无兴趣的事务工作,虽然不合他的心意,他却十分尽职,从中养成了细针密缕的工作作风和惊人的实际精神。

不久,邹韬奋进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他还参与“职业指导运动”,到好几个省份里去宣传过。1926年10月,他担任了《生活》周刊主编。这是邹韬奋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开始。

邹韬奋热爱工作、全力以赴的事业精神和实事求是、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作风,在办《生活》周刊的过程中曾充分地表现出来。他主持《生活》将近7年,由于国民党的政治摧残和经济上的困难,经历过无数辛酸、困难的日子,但他排除阻力,克服困难,百折不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费尽心血把自己的事业维持和发展下去。他在接办这个刊物以后,从看稿、编辑到跑印刷所、看清样、封面设计以至广告、发行工作和处理读者来信,都采取严肃态度,亲自动手。每期刊物付印的前一天,他都留在印刷所里监督拼版,校样都要亲自仔细地看三次,尽力不让刊物上出现一个错字。这个刊物由他负责的七年当中,从来未发生过脱期的事故,每期都准时地送到读者手里,他为刊物写的文章,也从未曾有过一次“脱班”。

《生活》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一年以后邹韬奋初接办的时候,连他在内总共只有两个半职员(三人中有一人还在别处兼职),又因稿费过低,约稿不易,每期稿件大半都得自己撰写,曾用过六七个笔名轮流撰写各式各样的文章;还要做收发,看信复信。他因日夜伏案,劳累成疾,发生胸部剧痛,疼痛时坐卧不安,医生束手无束,缠绵数年方渐痊愈。

他一接手,就对《生活》的内容进行革新,根据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改变编辑方针,使它从单纯谈论“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问题。1931年“九一八”以后,它全力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逐步转向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奋斗的立场。

邹韬奋主编的刊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所写的文章,也有独特的风格。1927年,他任主编不久,就宣布说,《生活》“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的文字”。在这个方针下,《生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它有报纸的长处,又有杂志的优点。里面充满各种体裁的有趣文章,字数大多在一两千字左右,很少长篇大论,既不是空洞的议论,也不是繁琐的叙述,很少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

他在写作和编辑工作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把自己的言论和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写的文章随时注意广大读者所关心、所急切要求解答的问题,反映出当时苦难重重的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当时《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文化水平不很高的知识青年,如小市民、小职员、小学教员和中学生等,他们既没有很多时间,也没有专门的知识。因此,写给他们看的文章,既要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又要短小精悍,浅易近人。他这时期的经验证明:越是以人们日常关切的具体问题进行宣传,就越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并能产生唤起群众觉醒、鼓舞群众进步的巨大作用。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初期,就重视跟群众取得联系,特别注意读者来信工作。《生活》从第二卷开始就设立《读者信箱》,选刊读者关于各种问题的来信,并且给予简短的答复;大量的来信,分别回信答复。7年中间,阅读、答复读者来信的工作,耗费了他无数心血与宝贵时光。到了后期,每年收信总在两三万封以上,最多时每天收三四百封。来信内容形形色色,无所不包。其中许多青年男女,时常把一些连自己父母都不愿意告诉的“秘密”,提出来跟他商量,邹韬奋异常感动。他把“读者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鞠躬尽瘁,写而后已”。他在复信里面,对广大读者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切,在思想上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在求学就业以及社会活动各方面给予指导,其同情的深厚,关切的周到,谋划的细致,如今读起来还是生气勃勃,令人感动不已。

《生活》,这个本来不大被人注意的小刊物,经过邹韬奋尽心经营,接办不到三年,每期销数便由2千份增至4万份;“九一八”事变后,更跃至12万份。那时,《生活》风行海内外,不仅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可以随处见到,就是内地穷乡僻壤及远在异域的华侨所在地,也随处可以见到它。甚至在订户中还有“传代”的:父亲死了,儿子还要接订下去。不久,它的销路达到15.5万份,打破了当时中国杂志界的发行纪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5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