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465 评论:0

1936年6月,邹韬奋冲破重重困难,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与《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想要创办一种合乎人民大众需要的日报,是邹韬奋“梦回已久”的心愿。早在1932年,他就曾与新闻界的朋友共同发起由读者集资创办《生活日报》,登报公开招募股款,很快由读者认股16万元。但因遭到国民党的阻挠破坏,他不愿意拿着两千多个读者热情凑集的股本作孤注一掷的冒险,遂在当年10月宣布《生活日报》停办,将已收的股款连同利息照数发还入股的读者。

这次在香港出版的《生活日报》,仍旧是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创办的,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报馆不得不设立在香港的贫民窟中,印刷条件也很困难。而在香港办报遇到的最大困难,则是英国统治者的政治压迫。费了很多周折方才解决了登记问题,每天又要遇到严格的“新闻检查”。香港的殖民者就像秃头佬害怕人家说“亮”一样,连“帝国主义”这个名词都不准用。光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到邹韬奋这一代报人的痛苦有多么大!

在邹韬奋流亡到香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已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促成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邹韬奋在《生活日报》时期的全部言论,十分成功地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他曾一再撰文,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既抨击狭隘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倾向,又责斥妥协屈服的投降主义。对于国际帝国主义走狗托洛斯基派的“左”的破坏统一战线的无耻伎俩,更不断地加以揭露。邹韬奋根据党的政策,为了实现团结抗日的方针所作的斗争是坚决的。

这时在白区工作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密切注视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热情关怀各地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进步报刊。对于站在抗日斗争前列的邹韬奋,对于他在抗日救亡旗帜下面举办的出版事业,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热情的支持。1936年5月24日,刘少奇听到《生活日报》行将出版的消息,就写了一封长信给韬奋,详细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在信的结尾写道:“我认为贵刊应成为救国人民阵线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成为千千万万各种各色群众的权威的刊物。”邹韬奋收到这封署名莫文华的信,就在这年6月7日出版的《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第一号上,以《民族解放的人民阵线》为题全文发表;同年6月9日,刘少奇又写了第二封信:《人民阵线与关门主义》,发表在7月12日出版的该刊第六号上。这两封信,并不是普通的“读者来信”,而是刘少奇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通过邹韬奋主办的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报刊,向共产党员发出的公开指示,进行的公开号召。莫文华是谁,当时邹韬奋可能还不知道;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从信中的内容自然不难理解。当时他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这些使用“赤色语言”写成的宣传我党统一战线主张的信件,是承担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那个时候,正当《大众生活》刚被查封,他再度被迫流亡避难到香港。但是,他不但发表了这些信件,还在《生活日报· 创刊词》中接受了党的这些主张并且加以阐述,号召广大读者响应这些主张。尤其难能可贵的,韬奋身体力行,还把这些主张化为自己的行动。7月15日,他与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积极地推动救国会的工作。

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生活日报》,对于报纸的编辑业务作了许多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从形式到内容都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这个报纸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所表现的人民立场和进步思想。这一点,是继承和发扬了邹韬奋历来所办刊物的光荣传统。第二,特别注意评论工作,主张“每天除了正确精警的一篇社论外,还要有两篇以上的很有精彩有关各种专门问题的论文”。第三,当时一般报纸在版面上很不统一,各版往往自成一个“独立王国”。《生活日报》独创一格,一方面力求避免那种分裂不统一的倾向;另一方面,尽量做到内容的广泛性。第四,那时供应报纸采用的国内新闻,都是经由国民党官办的中央社发布的;国际新闻则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讯社所垄断。这些新闻稿的观点自然大成问题,它的文字风格也不合人民大众的胃口。因为这些新闻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掺杂许多半文不白的语句,“佶屈聱牙”,十分难懂。《生活日报》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人民大众的需要,对收到的电讯原稿,用白话文加以重写改编,对编排的生动活泼,版面的大方美观,也很注意。

这个报纸也和邹韬奋办的所有刊物一样,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报纸出版不久,就和读者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对于报纸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邹韬奋总是依靠群众的帮助来解决的。他以多年来的切身经验深信,“只要人民大众都赞成本报的主张,同情本报的态度,以集体的力量扶持本报,任何客观上的困难,没有不能克服的”。

旧中国报纸的经营方法,都是从资本主义各国学来的,“洋场恶少”加上封建余孽——很受“才子+ 游氓”式的影响。非科学的笼统和专制主义的专断,与美国黄色新闻传染过来的色情和恶意宣传相结合,造成了旧中国新闻界特有的恶毒、残忍、低级趣味与不精密、不确实的格调。邹韬奋唾弃这种风行一时的作风,在报纸经营以至广告的选择上,也能一反旧式报纸的传统,显示自己独具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上面登载广告,不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入,而应该同时顾到多数读者的利益。”“凡是骗人害人的广告,一概拒绝不登。换句话说,本报对于所登载的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

《生活日报》出版时间不长,却有力地推动了西南的救亡运动。但是香港究竟不宜于办全国性的报纸。因为香港地理位置偏于南部,新闻采访和报纸的推广发行,都有种种不便。读者纷纷来信,要求迁至旧中国新闻事业中心的上海出版。这时国内局势有了新的变化,救亡运动很需要邹韬奋回上海工作。《生活日报》出到7月31日即自动停刊,宣告从8月1日起移上海筹备出版。但因国民党政府的阻挠破坏,这个报纸终未能再和读者见面。

邹韬奋是一个决心要终生献身于新闻事业的人,并且向来怀有要办一份人民报纸的志愿。由于遭受国民党的压迫,除掉在香港这55天,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来重新实现他的这个心愿。这是邹韬奋终生的憾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5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