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朱蕴山·筹建民革 迎接解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09 评论:0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后,根据革命形势需要,中共中央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办事处人员相继撤回延安。董必武离开南京时,让朱蕴山转告李济深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同志,多注意政治旗帜,做好反蒋反内战工作。

李济深、冯玉祥等国民党内的革命民主人士经过商量、探讨,产生了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想法,推朱蕴山负责具体筹备工作。朱蕴山积极往返于上海、香港之间,与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人交换意见,并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同志进行联系。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讨论、协商,大家的思想比较统一了,筹划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何香凝、李济深在一块巴掌大的白色绸巾上亲笔署名,写了一封密信,称“国民党民主派,集中力量,正名领导,对内对外,紧要万分,盼先生等迅即来港,共同筹策一切,详情由蕴兄面报”[2]。信中所说“蕴兄”,就是朱蕴山。

1948年1月1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朱蕴山等16人为常务委员,公推冯玉祥为政治委员会主任,因冯玉祥当时在国外,由朱蕴山负责代理。

同年5月,朱蕴山与其他著名民主人士一起,联合发表声明,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拥护“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当年冬,李济深、朱蕴山等21人冲破各种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于12月26日乘船秘密离开香港,1949年元月7日,抵达大连,中共中央派林伯渠、李富春等在码头迎接。

1月22日,李济深、朱蕴山等55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

与此同时,毛泽东、周恩来派朱蕴山、李民欣、刘仲容、刘子毅去南京做李宗仁等人的工作。周恩来对他们四人说:“你们去,总的原则是他们同意我们过江,什么都好谈;要抵抗,那是不行的。要对他们讲清楚,不要以为我们过了江就无依无靠,广大人民站在我们这一边,群众是拥护我们的。”[1]由于刘仲容长期跟随白崇禧,颇受白的信任,周恩来副主席还交待刘仲容一项任务:到了南京,要照料好朱老和李民欣的生活,保证他们的安全。

4月5日下午,朱蕴山等四人乘飞机到达南京,程思远到机场迎接。他们这次南京之行是秘密的。但是,一下飞机,还是被敏感的记者发现,在明故宫机场,上海《申报》记者缠着问刘仲容是不是刘仲华先生,刘仲容将错就错地点了点头。记者又缠着朱蕴山等三人探问姓名,他们都装着没有听见,不作答复。第二天,上海《申报》头版头条登出独家新闻,大字标题为“刘仲容由北平飞抵首都,同来三人坚不露姓名”,报道4月5日从北平来了四位“神秘客”,“他们之来与和谈有关”,还特别提到“其中一位,留有仁丹胡子,着蓝布长袍,中等身材,年龄50左右(按:实为62岁),双目炯然,执仗而行,精神极佳”。其实这就是朱蕴山。

在那敏感的时刻,这则报道震动了当时的新闻界。南京、上海的记者,接连好几天,到处打听“神密客”是什么人,寻找“仁丹胡子”在哪里。幸而朱蕴山等人住在大悲巷雍园一号白崇禧公馆里,白崇禧嘱咐警卫小心保护,没有发生任何安全问题。

朱蕴山等四人深居简出,分别会见了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于右任等少数人。

朱蕴山看和谈无望,便以李济深名义,说:“看在老朋友份上,在这最后关头还是要拉李宗仁一把”,“最好是签字,如果不签只要留在南京不走也可以。”希望他“不要去重庆和广州,千万不要去台湾。”[1]

[1] 朱蕴山:《宿柳州南站》,《朱蕴山纪事诗词选》第142页。
[2] 这封密信,解放前藏在柳亚子家的一个镜框里,现收藏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档案室。
[1] 《朱蕴山》第129页。
[1] 何尚:《黎明之前会见神秘客》,《纪念朱蕴山文集》第83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5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