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王昆仑·出任北京市副市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3 评论:0

在1955年4月的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王昆仑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主管文化、卫生工作。

王昆仑上任伊始,首先着手解决与当时北京市人民健康保健息息相关的看病难问题。在听取病人和医护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拟订了《分级分工医疗实施办法》,把全市医疗机构分成中心医院、中级医院和基层门诊部三级,逐级挂钩,形成网络。继而,又领导筹建了一批医疗单位。例如,他领导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急救站,把危急病人的抢救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领导创建了安定医院,这个医院的名字就是他起的。王昆仑还在城区街巷设立了保洁员,建立了红十字卫生站和疫情报告网[2]

为了美化首都环境,推动首都爱国卫生运动,王昆仑还经常到基层亲自参加爱国卫生劳动。他检查卫生工作,从中南海查起,一直查到小胡同的普通居民住宅,遇有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即令其迅速改进,争取达到卫生要求。

王昆仑积极推动北京市人民开展绿化和改造环境运动。在他的具体领导下,经过北京市区和郊区人民几年的努力,北京的团结湖、八一湖、青年湖等人工湖相继挖成:既填平了一些臭水坑,消灭了苍蝇、蚊子、老鼠的孳生之地,又绿化和美化了环境。

王昆仑对艺术家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总是尽可能地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经常登门慰问和商谈工作。他与老舍、梅兰芳、齐白石、赵丹、新凤霞、吴祖光等艺术家过往甚密。与王昆仑有四十多年交往和友谊的老舍于1966年含冤去世后,王昆仑奉周总理之命登门向老舍夫人亲致问候[1]。王昆仑还以诗文祝贺艺术家们创作的成功及其艺术成就。1961年8月10日,在给梅兰芳送殡归来后,他写诗13首,盛赞梅兰芳在戏剧方面是“承先启后成高格,独创新风第一人”。诗中对梅兰芳的《黛玉葬花》、《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打渔杀家》等代表作,一一作了品评。王昆仑十分注意奖掖新人,对年轻人上门讨论创作问题总是热情接待并与他们亲切交谈,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创作经验传授给他们,鼓励青年们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1963年,王昆仑遵周恩来总理之命,在北京筹备和召开了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他以著名红学家和大会组织者的身份与海内外红学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与他们切磋学术观点,增进了中外学者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王昆仑与他的女儿王金陵共同创作了剧本《晴雯》,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勇于反抗封建旧秩序的女仆形象。

1963年9月以后,《晴雯》一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演,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王昆仑对文物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经常深入到文物工作第一线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劳动与学习。并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发掘中出现的问题。

1956年,王昆仑率中苏友协代表团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有关领导人和一些老朋友,交流了两国文化工作的情况,参观了苏联的一些工厂、农村、研究机关、机要部门和纪念地。1960年10月12日,王昆仑率中国潮剧团访问柬埔寨王国。这个团在金边和磅湛演出了《芦林会》、《刺梁冀》、《挡马》等剧目,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1]。王昆仑亲赋一首98句的七言长诗,描述了《芦》剧中主人公庞三娘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和对人的摧残。此诗被当地华文报纸 1961年12月4日的《棉华日报》全文发表。王昆仑在柬埔寨首府金边期间还参观了柬埔寨的一些著名名胜古迹,并题诗志念。1960年12月《人民日报》以《中柬邦交万古青》为题,刊登了王昆仑的这些题诗。

“文革”开始后,王昆仑受到了严重冲击。1968年初,江青在北京的一次红卫兵大会上煽动说:有人搞什么考据大观园在哪里,挖坟呀、演戏呀等等,是破坏京剧革命!钱俊瑞、曹亮、王昆仑是三个难兄难弟,都是坏人,都是特务[2]。江青的矛头不仅是指向王昆仑的,更主要的是指向周恩来的,因为钱俊瑞、曹亮、王昆仑都是三、四十年代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地下工作者。江青这次讲话后,王昆仑被关押了七年之久,遭受了残酷折磨。

1972年王昆仑对探监的家人说:“我苦苦坚持三条。第一,决不胡说,第二,决不自杀;第三,始终坚持打不倒的革命乐观主义。”[3]1986年,赵朴初曾用“不向高墙拆断肠,未来世界信辉煌”[4] 两句诗来概括狱中王昆仑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信念。

周恩来对王昆仑的状况十分关心,努力设法使他恢复自由。1973年8月,王昆仑的表兄、国际著名学者、美籍华人顾毓琇回国访问,周恩来亲切地会见了他和他的夫人。陪同会见的有廖承志及其夫人经普椿以及罗青长等人。周总理对顾毓琇说:昆仑是你的表哥还是表弟?昆仑正在受审查,我的弟弟也在受审查。我最了解昆仑,四十多年了。我正准备写材料证明他不是坏人。我现在太忙,我要尽快写[5]。在周恩来的一再过问下,1975年3月29日,王昆仑获释出狱。

次日上午,邓颖超打来电话,勉励王昆仑“努力加餐,保持晚节” [6],并转达了周总理对王昆仑的关怀。王昆仑立即作《接邓颖超同志电话有感》:“飞电传佳讯,初闻涕满巾。七年常离索,此日得相亲。保重加餐饭,含饴且弄孙。休惊流光逝,喜看晚晴亲。”[1]

[2] 吴瑜、沈予、张晓仑、张光模、高清华:《忠诚勤奋的人民公仆》,《北京日报》l985年10月2日第2版。
[1] 《王昆仑文集》,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9页页下注。
[1] 《王昆仑文集》,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55页页下注释。
[2] 崇庆余于北京红霞公寓访问王金陵记录,1992年1月8日上午。
[3] 《王昆仑文集》,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09页页下注释。
[4] 赵朴初:《敬题王昆仑同志诗集》,《王昆仑文集》卷首,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5] 崇庆余于北京红霞公寓访问王金陵记录,1992年1月8日上午。
[6] 邓颖超:《〈王昆仑文集〉序》,《王昆仑文集》,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2页。
[1] 王昆仑:《一九七五年三月三十日接邓颖超同志电话有感》,《王昆仑文集》,团结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19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4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