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田汉·求学岁月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72 评论:0

田汉,原名寿昌,乳名和儿。1898年3月12日深夜出生在长沙县东乡茅坪(现在长沙县果园乡)田家煅的一户农家。他祖上曾是大地主,但到了祖父田桂泉手上家道中落。父亲田禹卿,18岁时因家贫失学,曾在岳阳厘金局当差,还在邵阳、衡阳做过厨师,后赋闲在家,患痨病早逝。

母亲易克勤,一生含辛茹苦,致力于培育孩子,支持孩子们的事业。由于她小时候陪弟弟易梅臣读书,耳濡目染,增长了对知识的兴趣。后来梅臣补廪、进学,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投身于辛亥革命事业,给她莫大的慰藉和鼓舞,遂决心在有了孩子后,“一定要让他读书”。田汉兄弟三人:田汉是长子;二弟田洪,原名寿康;三弟田沅,原名寿麟。

田汉6岁从学于饱学先生王绍羲,无论在文字和思想上都有较大长进。三年后因父亲病逝,家境窘困,不得不辍学。然而母亲让田汉读书的心思更加坚定,在弟弟易梅臣的帮助下,又让田汉到新塘桥读书。

辛亥革命前夕,到处都在提倡新的教育,把庙宇改成学堂。田汉家乡的枫林港的清源庵办起了一所洋学堂——清源初等小学。一度辍学的田汉在这里上了一年学,经黄湘澄先生推荐来到城里,于1910年考入选升学堂。在选升,有一批有新思想的可称得上“一时之选”[1] 的老师;有一大批具有救国救民之志的同学;有一扇扇开启心智的窗口——进步刊物,如《时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民报》等。这一切,使田汉的爱国思想和政治意识得到加强,浓郁的民主革命思潮激励他投身到社会变革实践中去。

高小毕业后,田汉考入长沙修业中学,并将田寿昌改为田汉。修业中学,革命气氛甚浓郁。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鼓励他们雪耻救国。特别是教兵式操的老师蒋葆山,除教学生唱激昂的军歌外,还带学生去“打野外”,“到了小吴门城外的旷野荒山中,他就对学生们慷慨陈词,说起中国国耻的由来,改革的必要,常常使这些热血青年们感动得流眼泪”。[2]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举为湖南省的正、副都督。田汉与同学们兴奋莫名,奔走相庆。当武汉军事告急,都督焦达峰想调动更多的民众武力去打北洋军阀,便组织了学生军,准备训练好后一起开到湖北去增援。田汉以小小的年纪,抱着必死的志愿参加了学生军。可是湖南立宪派头目谭延闿趁机发动政变,杀害了焦、陈等革命党人,爬上湖南都督的宝座,并以“爱惜”青年学生为名,不发真枪,也不让他们上前线。不久,南北议和,学生军被解散。

田汉脱下军装,后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当时的校长徐特立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田汉得到徐特立的无私援助。田汉无蚊帐被蚊虫叮咬无法入睡,徐校长得知,拿自己的薪俸给他买了蚊帐;还把自己的购书折借给他,让他到书店选购喜爱的书籍,书款由徐校长逐月清还。徐校长引导、支持学生自办小报,议论时政,校内出现各种各样“窗户报”。田汉年纪最小,学识却在全班同学之上。他办的《祖鞭报》,取《晋书· 刘琨传》中:“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之意,大胆议论国事,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救国爱民的思想,特别引人注目。1912年,欧阳予倩邀春柳社部分成员在长沙演出文明戏,徐特立曾鼓励田汉去观看,并支持田汉在校内编写排演戏剧。徐校长器重和栽培田汉,田汉更尊重和敬爱徐校长。

在长沙师范时,田汉的艺术天赋已初露头角。由于田汉生长的田家塅就是一个民间戏剧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逢年过节,赛会酬神,常有各种民间大戏(湘剧)、花鼓戏、皮影戏、木偶戏演出。田汉的祖父、外祖父和叔伯们都会唱戏。舅父易梅臣还能唱几曲京戏,田汉少时就跟他唱过《马嵬驿》等戏曲。田汉在这一环境中,潜移默化,遂自然而然地爱看戏说戏唱戏,还能模仿动作。进城读书后,接触过京剧、新剧。当学生军时,看戏机会更多了,田汉对戏剧的感情不断增强。就读于长沙师范时,舅妈静懿常用她那清脆流利的北方话吟诵《红楼梦》的精彩章节给田汉听,给他非常大的影响。于是,田汉创作剧本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在长师时,他便以戏剧的形式创作《新教子》和《新桃花扇》两个剧本,先后发表在《长沙日报》和上海《时报》“余兴”副刊上[1]

1916年初夏,田汉毕业于长沙师范。这时,他的舅父易梅臣,“被任为湖南留日学生经理员”,要带田汉到东京去读书。1916年8月,田汉跟随舅父从长沙启程,经武汉到上海。在上海逗留三天,舅父领田汉拜访革命前辈黄兴,黄兴“耐烦地”,“恳切地”接待他们。田汉到日本后在湖南经理处任抄写员,在舅父指导下自学了两年。他受徐特立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较深,报考了日本高等师范学校,进入该校人文科第三部学英文。

不久,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继爆发。在舅父的启迪下,田汉积极关心社会问题,注意搜集资料,认真研究思考,写出了他在日本第一篇论文:《俄国今次之革命与贫富问题》,发表在1918年神州学会会刊《神州学丛》上。文章旁征博引,把辛亥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进行对比剖析,指出俄国二月革命产生的原因是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统治和经济上的残酷剥削,表现了田汉的正义感和朦胧的社会主义思想。该文引起了李大钊同志的注视,曾写信给田汉予以鼓励[1]。而这时的田汉精力正充沛,在“将来的梦”的驱动下,更加勤奋学习,恨不得把人间一切“智果”都吞下去化作自身的力量。因此,日本留学时期,是田汉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期。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5月7日,田汉参加了日本留学生围攻北洋军阀政府驻日公使馆的行列。同年7月,他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在“少年中国学会”旗下,荟萃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志青年,后来党的许多领导人就是该学会成员。田汉在东京常与张闻天、黄日葵、高君宇等交往,有时纵谈世界大势及中国时政。1919年7月15日出版的《少年中国》创刊号上就刊登了田汉的论文《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阐述了惠特曼的“民主精神”。他强调“能够救‘少年中国’的就只有‘民主主义’一服药”[2]。论文还从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角度,借惠特曼高唱的“美国精神”,提出建设“中国精神”即“和平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1919年10月,田汉在《少年中国》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开始运用阶级的观点分析妇女运动,把妇女运动作“君主阶级”、“贵族阶级”、“中产阶级”、“劳动阶级”四个层次,指出“真正彻底的改革论者便是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或谓之为‘妇人的劳动运动’”[3]。是五四时期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讨论妇女问题的有名论著之一。

1920年2、3月间田汉在《少年中国》一卷八、九期上发表了《诗人与劳动问题》。该文是中国现代史上较早的用阶级观点分析劳工问题的力作。文章呼吁中国的劳动阶级要“觉悟他们的神圣和责任”,为生产和消费作贡献,并喊出“团结万国共患难同辛苦的劳动者以为此后惊天动地的阶级战”的口号,指出:“不赞美、不讴歌这种神圣劳动的诗人,不可算是真正的诗人。”同时,他还认为劳动者应包括“劳力劳动者”和“劳心劳动者”,前者“于物质的生产方面贡献于文明”,后者“于精神的生产方面向永劫的文明为最大的寄予”,二者不可偏废。

1920年,易梅臣受孙中山之命,回湘从事驱谭(谭延闿)倒赵(赵恒惕)的革命活动,因事败遭赵的毒手。舅父的遇害使得田汉的兴趣开始转向,他被进一步地吸引到文学方面来了。他研读大量文学作品,参加各项文学活动,并在这方面涉猎极广,对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流派的作品,凡能搜集到,均要阅读。从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歌德、席勒、雨果、易卜生、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的作品,到拜伦、雪莱、海涅、惠特曼等人的诗歌,以及王尔德、梅特林克、霍普特曼、波特莱尔等人的著作,他都爱不释手,如痴如迷。且拜访过对日本现代文学极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和秋田雨雀、佐藤春夫等著名作家,参加过日本戏剧家菊池宽和著名电影导演牛原虚彦等人举办的文艺报告会,经常在电影馆和剧场里观看演出。他同留日诗人郭沫若结为挚友,还把他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结集出版了《三叶集》。

1921年7月初,田汉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在东京发起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9月,田汉与创造社同人郁达夫、张资平、穆木天、成仿吾、郭沫若、郑伯奇联名发表《〈创造季刊〉出版预告》,宣称:“创造社同仁奋然兴起打破社会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以天下之未名作家,共兴起而造成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1] 田汉以自己的得意之作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支持了《创造季刊》的问世。他的《午饭之前》、《薜亚萝之鬼》的剧本也发表在《创造季刊》上。

田汉在这个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成果,尚有文艺论文《新罗曼主义及其他》、《俄罗斯文学思潮之一瞥》、《恶魔诗人波陀雷尔的百年祭》、《吃了“智果”以后的话》,尤其是创作成果,都较好地体现了田汉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

田汉在日本的文学创作活动,本始于写新诗,然而他的主要贡献则是戏剧创作。并说自己要做“中国未来的易卜生”[2] 他在日本求学时期就写了许多剧本。如四幕剧《梵峨璘与蔷薇》、三场剧《灵光》以及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等。

《梵峨璘与蔷薇》是田汉戏剧创作的处女作,写于1920年,发表在《少年中国》第二卷第五六期上。它以北京为背景,写一个歌女与他的琴师的爱情故事。剧本揭露了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赞颂歌女的自我牺牲和琴师的进取精神。

《灵光》是为留日学生组织华北赈灾会义演而写的,上演于东京著名的现代剧院有乐座,观众来自24个国家,反响强烈。《灵光》既是田汉第一部搬上舞台的剧本,也是中国话剧真正登上国际舞台的第一次。

《咖啡店之一夜》创作于1921年冬天,是田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剧本的男主角林泽奇是以好友李初梨为模特儿的,剧本“以咖啡情调为背景,写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1]

田汉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特点是:所有剧本都回荡着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洋溢着民主主义思想;赞颂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鼓舞人们对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进行反抗和斗争;在艺术上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显露了他特有的抒情才能。

[1] 《田汉文集》第15卷,第255页。
[2] 《田汉文集》第15卷,第262—263页。
[1] 《田汉文集》第16卷,第583页。
[1] 《田汉文集》第16卷,第583页。
[2] 《田汉文集》第14卷,第23页。
[3] 田汉:《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原载《少年中国》第1卷,第4期(1919年10月),后选入《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1] 上海《时事新报》1921年9月30日。
[2] 《田汉文集》第14卷,第35页。田汉说:“我尝自署为A Budding I bsen in China”。即“一个在中国初露头角的易卜生”。
[1] 《田汉文集》第1卷,第436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4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