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沈钧儒·东渡日本 致力立宪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50 评论:0

1905年7月,沈钧儒以新科进士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速成科学习。他出于立宪救国的愿望,放弃了原来想修自然科学的打算。1904年的日俄战争,小小岛国日本居然战胜了庞然的沙俄帝国,在他看来,这是立宪国对专制国的胜利,他希望中国能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以求振兴。

沈钧儒在日本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新式教育,领略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具有新知的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正式投身于清末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当时的东京,云集了来自中国各方面的学者名士,思想杂芜,团派林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各个小团体已联合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大倡革命。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之间,正进行着一场规模宏大的论战。他所在的法政大学同学中,既在倡言革命的同盟会要角汪精卫,也有鼓吹保皇的康有为弟子孔昭焱,还有在这两派之外独树一帜的杨度。留学生们常聚在一起纵议国事,各抒己见,争执革命与改良孰为救国佳径。沈钧儒对各派主张都感兴趣。他常与光复会的章炳麟、蔡元培、陶成章等浙江籍名士接触,与章炳麟过从尤密;但他与资产阶级立宪派人物则有着更深的关系。他曾回忆说:“民国以前的宪政行动,可说是由我开头的。……我留学日本时,在书摊上买到一本片刚健吉的《立宪运动史》。他是一位苦心地从事日本立宪运动的人,我看了很受感动。后来又碰到一位王先生在日本一个旅馆里召开了一个会,我们好几位朋友也参加了。结果倒是我们几位当了选,王先生反而落选。这样,我们就决定回国发动立宪运动。不久,又找到梁启超先生,征询他的意见,他说:‘太早了,不会成功的!’我回说:‘在有了成功希望的时候,又何用我们奔走?’梁先生也没有说什么。”[1]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不久,江浙绅士张謇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沈钧儒闻讯后兴冲冲地回国,在北京虎坊桥的浙江会馆逗留经月,了解到清政府“预备立宪”不过是空调的许诺,毫无诚意实行。于是,他怅然折回东京,继续求学。

这次失望并没有稍减沈钧儒对宪政运动的热情。他一边紧张地学习,一边为宣传立宪主张、建立立宪团体而奔波。继梁启超在东京成立立宪派的政闻社后,他和杨度、熊范舆等人,于1907年夏在东京成立了宪政讲习会,又称宪政公会。这个组织“宗旨在于预备宪政进行之方法,以期宪政之实行”。并旗帜鲜明地将“立民选议院”作为其奋斗的目标[2]。这年5月,他已完成在东京私立法政大学速成科的学业,不久回国,船抵天津后,一上岸即为密探包围,幸得他的内兄向袁世凯疏通,才免遭迫害。他接着到北京,与杨度、熊范舆等一起从事宪政运动。是年10月,他与熊范舆、恒钧、雷光宇等人领衔,向清政府上了全国第一份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书,指出:设立民选议院,为当今世界发展大势,“非上下同责任,则国力不厚,无以御外侮而图自存,非人民参与政权,则国事不立,无以靖内讧而舆望”。请愿书详述了召开国会的理由和国会应有的职责,说明:“治国必提其纲,振裘必挈其领”,“民选议院设立,则纲领既得,国家一切政务自有可以解决之道。”[3] 请愿书还警告说:“夫今日之中国,本千钧一发之际,存亡危急之秋”,“外部列强环立,内部革命蜂起,若不加紧实行立宪,恐三数年后,燎原莫救,即欲行今日之计,亦不可得”[4]。请愿书上呈,同时在《时报》发表。清政府内顽固派张之洞以民选议会与国体不符、民权增大会使君权缩小为由大加反对;但在社会上却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海外华侨、留学生等纷纷响应,相继上书朝廷,要求速开国会。不久,国内各省的立宪派又陆续发起请愿签名运动。这样,沈钧儒等的请愿书为立宪运动转入翌年的速开国会请愿运动开了先声。

沈钧儒曾于1907年底再去日本从事宪政运动,1908年4月回国,在北京与杨度、熊范舆组织宪政讲习会活动。这年8月,浙江巡抚增韫奏请中枢,任命沈钧儒为浙江省谘议局筹办处总参议。沈回浙江后,一方面从事谘议局筹办事宜,同时还与阮性存、褚辅成等发起了立宪国民社,以推动浙江的立宪运动。他还担任了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聘许寿裳为教务长,周树人(鲁迅)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为教员,对学校进行了整顿,使学校管理和教育大为改观。1909年9月,浙江谘议局正式成立,沈钧儒以多数票当选为谘议局副议长。谘议局本是清政府用来装璜门面的谘询机构,但立宪派则力图使它成为一个伸张民意、监督政府的合法阵地,提出了大量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议案。在浙江谘议局第一届常会上,沈钧儒提出了《收回宝石山、莫干山地亩,以保地主权案》,指出上述地区均非通商口岸,外人在此置地造私房是侵犯中国主权的举动,要求当局严令禁止,并收回外人已置房产[1]。1910年2月,沈钧儒以浙江谘议局副议长资格,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各省谘议局代表组成的国会请愿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紧张的活动。他于8月出席了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准备提交资政院的速开国会案。10月,请愿在资政院开院之际掀起高潮,出现了数千人卷入的热烈场面。腐朽的清政府对此十分惊恐,竟然以暴力镇压。沈钧儒从这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失败中,彻底认识了清政府的所谓“预备立宪”不过是一场骗局,不能再指望清政府实行立宪政治了。

[1] 沈钧儒:《我的生平》,未刊稿。
[2] 宪政讲习会《总章》、《意见书》,《时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三日、四日。
[3]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19年版609—611页。
[4]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19年版609—611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4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