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邵力子·“和平老人”迎来光明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44 评论:0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提出愿在保存“宪法”、“法统”等条件下与共产党进行和谈。1月4日,邵力子、张治中在南京召开文化界、新闻界招待会。会上,有记者问邵力子对元旦文告的看法,邵指出:文告提出了保存宪法和法统等五个条件,而语气又含有招降的意味,很不妥当。次日,新华社发表《评战犯求和》,剥露“文告”的实质。16日,蒋介石召集邵子力、张治中、张群、孙科等座谈对共产党提出八条的看法。邵力子说:人家本来就是战胜者嘛,我们还有什么话好说。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邵力子公然主张无条件投降。”17日,国民党中政会讨论和谈问题,邵力子张治中主张和平,与主战派进行辩论。当时,国民党特务扬言:凡是主和的都是秦桧,要用手枪对付他们。因此,为防意外,邵力子经常躲在朋友家过夜。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24日,改组后的行政院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组织“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为和谈代表。原准备以邵力子为首席代表,邵推辞说,还是由张治中为首席代表好,结果,张治中为代表团首席代表。邵力子接到任务后,对记者表示:“我感到这次的使命很困难,但人民迫切需要和平,国共双方也都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我又相信我们的使命能够达到。”

在正式和谈之前,李宗仁组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指定颜惠庆、章士钊、江庸三人为代表团成员,并要邵力子以私人资格一同前往北平,其目的是与中共交换关于和平的意见。2月14日,邵力子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到达北平,首先同叶剑英、董必武交换了意见。在中共举行的第一次招待会上,邵力子发言说:“和平未能早见是憾事,但和平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希望和平障碍得以扫除。”他说:“我来此,不能代表任何方面,惟江南人民切盼和平,并宁选北平式的和平,不选天津式的和平。”[1] 盟日,邵力子同代表团成员乘飞机到石家庄,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并同周恩来就通邮、通航问题交换了意见。27日,邵力子同代表返回南京。他们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同人等深觉和谈前途困难尚多,而希望甚大。”“上海和平代表团”和邵力子的北平之行,为正式和平谈判开辟了道路。

4月1日下午,张治中、邵力子等一行到达北平,住进六国饭店。当晚,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在六国饭店设宴招待南京代表团,双方代表初步交换了对和平的意见。2日,双方代表分别交谈,周恩来对张治中,李维汉对邵力子,叶剑英对黄绍竑,聂荣臻对李蒸,林彪对刘斐。晚上,周恩来汇集交谈情况之后说:根据两天来同南京代表个别交换意见看,除了邵力子外,其余几个人都说:“惩治战犯”这一条不能接受。李宗仁不是公开宣布承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原则为谈判基础的吗?怎么,代表团来了又变卦了呢?周恩来还就代表团来北平之前,张治中到溪口见蒋介石一事提出质问:“你们代表团是代表南京?还是代表溪口呢?”他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和谈无法进行。要求代表团派人回南京问个明白。代表团决定由李宗仁驻北平联络员黄启汉赴南京请示。在黄启汉动身之前,邵力子特地找到他说:关于和谈,蒋介石一派是没有希望的,只希望桂系在武汉、南京、广西等地,局部接受和平解放,这样对整个局面就可起推动作用,邵要黄把他的意思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可见邵力子对和谈是最有诚意的。李宗仁很快复电,再次表示“诚恳求和”。

4月8日,毛泽东分别接见了双方代表。由于南京方面未带来具体方案,4月13日,由中共方面综合12天来的讨论,拟出《国内和平协商草案》。南京代表对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主要是词句力求缓和,避免刺激,目的是希望能为南京方面所接受,使和谈不致破裂。当时,邵力子等南京代表的共同看法是:国民党的失败是肯定的,既然如此,何必还拖累国家和人民;中共的胜利是必然的,如果能促成和平解决,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不是更好吗!由于蒋介石的幕后操纵,到4月20日止,南京政府终于不肯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最终失败。

谈判破裂后,南京代表团成员何去何从?成为每个代表反复思考的问题。23日晚,南京代表在一起商讨回南京还是留北平问题,早有准备的邵力子首先表态,坚决不回南京。经过讨论,全体代表决定不回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南京国民党政府官员逃散。23日,李宗仁逃到桂林观望。24日,邵力子、章士钊急电李宗仁,说:“此为公悬崖勒马之第二机会,盖长江之局面虽变,西南之版图犹存,盼公在桂林开府,屹立不动,继续以和平大义相号召。”[1]5月18日,邵力子、章士钊又给李宗仁写了一封4000多字的长信,信中说:“此次和会,乃败者之所要求”,“大势如此,人心可知。真爱国者处此,应掬诚作最后计较,苟能为国多存一份元气,为民多救一人性命,试问尚有何顾忌而不肯为。”“于此犹必以国家为孤注,人民为刍狗,不忍于政权一日之得失,甘犯穷兵黩武之罪名,对人恕道全失,对己后祸莫测,岂非大愚不灵之甚者乎。”[2] 这封信由刘斐带到香港转广州,面交李宗仁。

5月20日,邵力子同张治中、章士钊、李蒸、刘斐五人致电李宗仁、何应钦,为挽救和平做最后的努力。电文说:“大势已去,人心所向,难期苦撑待变,终恐于事无补,徒苦人民,且祸国家。……更何以对天下后世之历史责任。同人默察年来国共成败得失之易势,其主因在政治而非全在军事。盖中共积其二十余年之丰富经验,深得为民服务之道,而其严格之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又保证其上下一致,贯彻其主张与政策,因而获得人民之合作与拥护。同人等与各方接触,目击耳闻,知中共对维护国家独立,尊重人民生活自由,贯彻其城市政策,扶植民族工商业,确为有目共睹之事实,且亦符合国父革命之理想,决非吾党过去政策及作风所可企及。同人盱衡大局,以为今日只有以诚意承认错误,以勇气承认失败,坦然交替政权。”[1] 敦促李宗仁、何应钦“力求所以勒马悬崖之计”。然而,李宗仁等仍听不进邵力子等的劝告。

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邵力子、黄启汉等联络留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立法委员五十余人,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声明同国民党脱离关系。由于邵力子对和平事业的努力,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光荣称号。

早在1948年12月,邵力子发表了一篇题为《柳暗花明》的短文,文中写道:“一个走错了路的人,如果不肯悬崖勒马,竟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般,却是自己会走入穷尽的境界的。路是永远有着的;就算没有,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开辟出前进的路途,柳暗花明,正是寻出新路以后的境界”。“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以后,忽然遇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全靠自己不丧失希望,寻觅正确的路途,前进,前进,不断前进。”“柳暗花明的境界,永存在我们的心头,可以增加勇气,坚强信心,中国永远是有前途的。”[2] 这篇文章反映了邵力子当时的心情。

邵力子以67岁的高龄,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光明的道路。

[1] 邵力子:《政府与中共会谈经过》,《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330页。
[2] 邵力子在民主建国茶会上的讲话,《政治协商会议侧写》,文汇出版社,第6页。
[3] 《和平老人邵力子》,《联合画报》第226期。
[1] 刘斐、屈武:《青史有情》,《和平老人邵力子》。
[1] 程思远、张丰胄:《和平的使者》,《和平老人邵力子》。
[2] 张丰胄:《1949年国共和谈的有关史料》,《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
[1] 张丰胄:《1949年国共和谈的有关史料》,《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
[2] 邵力子:《柳暗花明》,《文艺春秋》,1948年12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4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