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罗生特·大力培养医疗人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4 评论:0

罗生特在新四军、八路军日夜进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时刻把培养医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面临缺少医疗人才、缺少医疗器械、缺少药品的困难局面。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讲授医学课程,传授医疗技术,培训医疗骨干。在华中,他积极建议将原卫生部训练班充实扩建,成立了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第一期就招收学员 162名。罗生特亲自担任教员,向学员讲授妇科、泌尿科及战地救护等医学理论课程。

罗生特在培训医疗人员过程中除了重视医学理论的教育外,更加重视言传身教,结合临床实践,利用多种形式,加速对医务人员的培养。每次查房和做手术前,他都结合病例对医护人员进行详细讲解;每逢遇到一些大的手术和疑难病例,他都向医护人员反复讲解该病例的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每次手术,总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操作,提醒应注意的问题。

罗生特为病人动手术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手术过程中,要求身边的助手精力高度集中,严格无菌操作。他对医护人员耐心帮助,热情教导,每交代一件事,总是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把要求说得明明白白。作手术切口缝线时,他要求一定对齐切口缝合,一点也不许马虎。做完手术,把病人送到病房后,他要亲自带着助手到病房看望病人,并及时给予医嘱[1]

罗生特同周围的警卫员、翻译、助手和医护人员亲密无间。他待人敦厚慈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罗生特的警卫员李光,16岁就在他身边工作,后来被他培养成一名医生。他对李光讲:“医学是一门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他要求李光为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罗生特送李光去兴山军医大学学习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你一直在我身边工作,医学方面你懂了一些,也有了一些实践,但还没有理论,还不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临行前,罗生特把自己的怀表送给李光,说:“这是我祖辈留下来的传家宝,它伴我读完了大学,从维也纳带到中国。现在我送给你,希望你喜欢它,珍惜它,利用好学习时间。”

罗生特对贯彻各种医疗规章制度要求十分严格,病历书写、诊断、查房及无菌操作等制度,均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次,他给一个患者做手术,忘了交代手术后可以吃盐。后来,发现这个病人竟两周进食不加盐,他非常自责地说:“一个医生要特别细致,点滴疏忽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必要的麻烦。”在缝合伤口时,如有一针不平,他也要重缝。他说:“缝合不好,会影响伤口愈合。”他每周都要到军区卫生部去查几次病房,当他看到符合操作规程,工作井井有条时,就连声称赞:“很好!很好!”当他看到一些做法不符合要求时,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好!不好!”在他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医疗单位建立健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卫生工作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

罗生特在培训医疗人员过程中,很注意从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夹药的镊子没有金属的,就用竹片代替。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羊油、牛油调配出“土凡士林”。没有胶布,就在牛皮纸上涂胶代用。罗生特对这些土办法十分赞赏。他在培训医护人员讲课时讲过:以固定伤肢为例,我们要从实际条件出发,有什么用什么,有树枝用树枝,没有树枝就用枪把、伞把,甚至高粱秆也行,如果这些都没有,用鞋底也行。这些都可以用来代替夹板。这样生动而实际的讲课,使受培训医护人员感到钦佩。

罗生特精湛的医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的榜样和楷模。他从不使用听诊器,而是凭他那训练有素的耳朵去听。他常说:“一个医生,要有鹰一样敏锐的眼睛,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病人身上病理、心理上的任何细微变化。一个外科医生更应有一双灵活无比的手,木工、铁工、缝纫工的活都能干。手术中,一双灵巧的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质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医生还要有一张戏剧家的嘴巴,能够使用最动人美妙的语言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1]

[1] 蔡和:《在罗生特身边琐忆》,《罗生特在中国》第111页。
[2] 蔡和、李光、李磊、方政:《他来自维也纳》,《罗生特在中国》第131页。
[1] 冯彩章、李葆定:《中奥友谊的先行者》,《罗生特在中国》第272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4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