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鲁迅·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0 评论: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很快过去。《新青年》的战友间开始出现分化,并日渐扩大。陈独秀、李大钊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转而从事社会政治运动;胡适等人则公开反对《新青年》进行社会政治批评,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返回书斋;更有吴虞,日趋倒退,沉迷于佛海之中。鲁迅“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1] 的变化。这时,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失和。

1923年7月14日开始,鲁迅不再到后院和周作人一家一起用饭,而是回自己住处吃饭。19日上午,周作人亲持一信来前院交给鲁迅。阅后才知,竟是一封绝交信。虽然,鲁迅“邀欲问之”,周作人却“不到”[2],使得鲁迅既觉突然,又莫名原因。无奈之下,托人找房,于8月2日携朱安搬往砖塔胡同61号暂住。10月底,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一处房屋。经整修,于1924年5月25日,鲁迅与母亲并朱安迁入。

1924年至1925年间,鲁迅共写出小说11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后结集成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于1926年8月出版。其内页上引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题词,隐约透露出他此时的心绪。与《呐喊》中的第一篇《狂人日记》相似,《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也以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为主题。写祥林嫂夫死子亡,无所归依;流落街头,至死都不得安宁——担心阎罗大王把她锯开,分给两个死鬼丈夫。但在取材上,与《呐喊》比较,《彷徨》中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属于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曾与封建礼教战斗过,也都在五四后的低潮中陷入消沉。前者不再期望什么,对一切都取“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后者在失望与失败之后,转为玩世不恭,背叛了自己先前所信奉的一切。《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与《肥皂》中的四铭则属于同一时期的封建伦理的卫道者形象。前者外表新气可掬,学贯中西,但内里却主张复古,不学无术。后者外表道貌岸然,内里男盗女娼。两人都如鲁迅所言:“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狂造谣,蝇营狗苟。”[1]。还有《幸福的家庭》与《伤逝》。前者写一穷苦的文学青年,为了养家糊口,便迎合时尚,构思一篇名为《幸福的家庭》的小说。但现实生活的窘困,时时打乱他的构思,使作品难产。以此,讽刺和暴露社会的黑暗。后者写知识女性子君,因着共有的“五四”个性解放思想而与涓生相爱、结合;又在封建势力的逼迫与经济的重压下分手,走向死灭。从而,形象地指出:妇女解放,“除去觉醒的心以外”,“她还须更富有”。因为“自由固不是钱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因此,“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然而,“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2] 这就需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3]

还有散文诗集《野草》的创作,则把他此时的心境和盘托出。该集除《题辞》外,共23篇:《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和《一觉》。创作时间集中于1924至1926年间,流露出的情绪十分复杂。虚无中有执著:“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4] 抗争中有苦闷:“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他知道这点头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战士都在此灭亡,正如炮弹一般,使猛士无所用其力。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但他举起了投枪。……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因为他这时成了戕害慈善家等类的罪人。……他终于在无物阵中老衰,寿终。”[1]这里,措辞之所以“含糊”,并运用象征的写法,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过于恶劣,许多感触“难于直说”[2]

[1] 鲁迅:《自选集· 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456页。
[2] 鲁迅:《日记》1923年7月19日,《鲁迅全集》第14卷,第460页。
[1]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鲁迅全集》第3卷,第129页
[2]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1卷,第160,161,163页。
[3] 鲁迅:《关于妇女解放》,《鲁迅全集》第4卷,第598页。
[4] 鲁迅:《影的告别》,《鲁迅全集》第2卷,第165页。
[1] 《这样的战士》,《鲁迅全集》第2卷,第214,215页。
[2] 鲁迅:《〈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356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