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刘志丹·从陕甘游击队到红二十六军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21 评论: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9月22日,中共中央号召组织群众性的反帝运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出现了新的革命形势。10月下旬,志丹领导的队伍在甘肃合水县灵锦庙同杨仲远、阎红彦、师祝杰等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合,[2] 到南梁一带休整。是年冬,转移至合水县柴桥子。根据当时全国抗日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下辖两个支队,谢子长任总指挥,志丹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队长。

1932年2月,根据省委指示,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三家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后叛变)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改编之始,志丹即离部队赴省委汇报情况,随后在渭北搞了一段农运工作,又返回陕甘边。此时,游击队已分编为三、五两个支队,志丹任第三支队队长,率部在永寿、乾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5月10日,省委改任志丹为总指挥。这时,敌人部署重兵数旅“进剿”陕甘游击队,省委指示游击队立即北上。志丹主持召开队委会议,分析了敌情,认为分驻中部(今黄陵)、宜君、洛川之敌八十六师二五六旅五一一团战斗力弱,且距榆林、西安均远,增援不易;这一带又系山区,游击队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利于作战;于是决定向该地区行动。5月15日夜,志丹指挥游击队奔袭旬邑马栏镇,一举歼灭敌五一一团两个连及民团一部,缴枪200余支。17日,一天之内又连歼凤凰山守敌五一一团两个连及焦家坪、五里镇两地民团共500余人,缴枪400余支。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在五里镇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粮食,扩大红军,队伍迅速发展至1500余人。20日,继续向敌进攻,歼灭了白水县及中部县民团百余人。随后,部队在宜川英旺镇歼敌八十六师一个营,缴枪300余支,弹药2万余发。至此,敌八十六师转入守势,中、宜、洛反动民团基本被歼。在此次反“围剿”中,志丹和他领导的游击队,依靠地方党组织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运用游击战术,半月之内,挺进数百里,经过5个县,大小9战,8次获胜,共歼敌1400余人,缴枪1200余支,粉碎了敌人的“进剿”。6月上旬,志丹率游击队自富县东移,在集义镇消灭民团一部,进至韩城的上官庄,发动群众,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50余人的赤卫队。原计划在此开辟游击根据地,但因遭强敌袭击,伤亡较大,被迫退至甘肃正宁麻子掌时,部队思想混乱,在行动方向上发生了南下三原和北上桥山的争执,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就地开展游击战争,阎红彦被选为总指挥。这时,执行“左”倾错误的陕西省委却指示“红军开始演习阵地战和平原战”,反对游击战争。7月下旬,省委派代表到游击队,进一步推行“左”倾错误,对刘志丹、杨仲远、阎红彦等进行批判,戴上“逃跑主义”、“上山路线”等帽子加以打击。8月,当部队打下正宁五顷原后,又错误地提出死守只有十几户人家的五顷原,消灭附近敌人的坚固据点,20天分完土地等一套过“左”的计划。志丹坚决同这种“左”倾错误进行了斗争,并耐心进行说服。但这些人根本不听,仍令进攻敌人设防坚固的城镇,结果连打败仗,使部队遭受极大挫折,被迫退至马栏附近。

8月底,省委又派子长为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志丹为副总指挥,率部南下耀县地区。此时,敌人分三路对游击队开始了新的“进剿”。敌第一路贺高侯部千余人,由旬邑土桥经安子洼向照金进发;第二路井岳秀部一个营配合民团200余人由宜君进占马栏,企图截断红军退路;第三路由胡三带领富平、耀县、铜川三县民团400余人,以素著恶名的耀县团总蔡子发为首,由耀县进攻照金,情况非常严重。但子长、志丹沉着应战,在摸清敌人部署后,当机立断,决定避敌主力,歼其薄弱环节,趁敌贺高侯部进展迟缓,当晚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先佯装向宜君、铜川方向后撤,埋伏在照金以西20华里的地方,诱敌蔡部进驻照金,游击队立即杀了个“回马枪”。拂晓,当敌还在酣睡之中,即被四面包围,在大雾中激战不到两小时,打死民团指挥党谢芳,生擒耀县团总蔡子发,歼敌400余人。照金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战后,由于敌人又集结几个县的兵力联合反扑,为了避敌主力,部队只好撤离照金,北上保安。临离照金时,志丹留下他的特务队,交由两次兵变失败后回到这个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习仲勋领导,就地坚持游击,开辟根据地。

9月,游击队进攻保安失利。10月,再战又失利,撤至合水县梢林地区的平正川,部队情绪低沉。子长、志丹在这里召开队委会,决定分散活动,筹集粮款,解决冬衣问题,并寻机消灭小股敌人。会后,游击队分三路活动:志丹带领一个大队到合水塔尔原;杨森、黄子文带领60余人到三原武字区;杨仲远、阎红彦带骑兵队到照金一带活动;子长依靠群众的掩护,带领30余人,留住平正川、豹子川的山林里,照看伤病员。经过一段工作筹得了一批粮款,取得了一些胜利,部队又恢复了战斗力。

12月上旬,各路游击队在合水县黑慕原、塔儿原地区会合,旋即南下淳化地区游击。此时,根据中央北方会议的决定,省委指示游击队开往宜君转角镇整编,准备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省委书记杜衡为此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部队,利用改编机会极力进行宗派活动,打击原来的领导干部。同月22日,杜衡在宜君杨家店召开党团员大会,对游击队一年来的活动横加指责,诬蔑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杨仲远等“有反革命阴谋”;攻击他们的正确主张是“游击主义”、“梢山主义”[1]、“土匪路线”、“逃跑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并且蛮横地撤销了子长、志丹等同志的领导职务,强令子长、红彦去上海临时中央“受训”,志丹、仲远虽因杜衡不懂军事,勉强被留在部队,但不分配重要工作。24日,杜衡在宜君转角镇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当时只有这一个团),王世泰任团长,杜衡兼军、团两级政委。为了便于控制部队,杜在改编中规定干部必须从班长和战士中“选举”、由政委任命产生,原游击队排以上的干部全部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面对这种无情打击,志丹表现出坚强的党性修养。他心地坦然,顾全大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积极协助王世泰做好工作,帮助起草了《政治工作训令》和纪律条例,并尽一切可能来维护部队的团结,遇到战斗,则精心协助拟定作战计划,争取打胜仗。由于他工作出色,干部战士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参谋长”[1]

由于杜衡一意孤行,一味蛮干,红二十六军成立半年多时间,就被搞垮了。

本来红二十六军成立后,就决定建立以照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因为照金位于旬邑、淳化、三原、耀县、宜君五县之边,北连桥山,南接渭北平原,其间山岳连绵,便于红军活动。同时,这里曾是陕甘与渭北游击队的老游击区,群众基础好,居民大多是外来灾户,有土地革命的迫切要求;当地虽有几个民团,但人数不多,居住分散,其中庙湾民团又和红军订有友好协定;加以习仲勋、李妙斋等率领的游击队一直在此活动,红二团成立后,又正式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党政组织均已建立,只要路线政策正确,在这里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但杜衡坚持推行“左”倾错误,只知斗争,不搞联合,主张打倒一切。当时白军有些军官是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和红军干部有秘密联系,送枪支弹药给红军,杜衡就骂红军干部勾结军阀。对和红军订有友好协定的庙湾夏玉山民团也要进攻,结果使周围民团联合起来反对红军。后来又烧了香山寺,惹得几百个和尚也成了革命的对头。敌人越打越多,根据地越打越小,只剩下照金中心区薛家寨,孤零零地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闹得伤员无处安置,粮食无人供应,情况十分困难。

1933年5月下旬,杜衡召开党政军干部临时联席会议,在会上作形势报告时,故意夸大敌人“进剿”的严重性,主张放弃照金根据地,南下渭华重建新的根据地,说什么渭华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又距西安甚近,可威胁敌人反动统治中心,宣称这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方针”。志丹坚决反对南下,指出:渭华暴动失败后,那里的群众受到极大的摧残,有失败情绪,我们费尽心血,才搞起这一块根据地,哪能轻易放弃! 只要我们坚持创造和发展陕甘边苏区,形势是会好转的,红军脱离根据地,就是自己毁灭自己。杜衡根本不听,诬蔑志丹是“老右倾机会主义”。在杜衡的错误决定下,红二十六军主力二团被迫南下,5月30日,到达三原武字区,经高陵玉桥渡口过渭河后,杜衡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中途动摇,以向省委汇报为名,私自离开部队跑回西安,不久省委机关破坏,杜衡被捕叛变。杜衡离队后,政委由汪锋担任,志丹任参谋长,与追击的敌人边走边战,进到蓝田张家坪时,被五千多优势敌人包围。志丹等见势不利,立即召开队委会,决定丢掉辎重,分三路轻装突围。志丹、曹士荣率一路,汪锋、杨琪率一路,王世泰、吴岱峰率一路,在终南山一带苦战两月,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团覆没,造成了极可痛心的损失。

志丹带领十余人冲出重围,又被围困在深山老峪里,靠采集野果充饥。时值盛夏多雨,加之敌人重赏通缉志丹,经常派兵搜山,处境十分困难。革命的严重挫折,动摇不了志丹坚定的意志,他亲切地和战士们谈心,鼓舞士气说:“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呀! 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 失败了再干呀! 咱们道理正,穷苦人都站在咱们这边!”“天不能老是阴雨,总有个放晴的时候!”后来他动员大家突围,在通过封锁线时又遭到敌人的袭击,大部分同志牺牲了。志丹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死里逃生,一个人冲了出来,隐蔽在一个深山里,昼伏夜出。一次,从一个险峻的高崖上滑了下去,摔成重伤,又遇着一场暴雨,几乎丧生。但他坚强地战胜种种困难,后来遇见红二十六军先锋队一个战士,才扶他下山,和失散的王世泰、曹士荣等会合。下山不远,又路遇叛徒险遭出卖,幸赖他们智斗敌顽,得以脱险。后在渭南党组织的帮助下化装成游乡小贩,提着货郎担子,渡过渭河,绕道洛河川,爬山越岭,奔向根据地。一路非常危险,但志丹等仍坚持不丢掉武器,他们把货郎担子分做两层,上层放货物,下层放武器,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3年10月4日,带着几枝驳壳枪回到照金根据地。

[2] 系由西渡黄河而来的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及陕北几股保运武装组成。
[1] 梢:梢林。“梢山主义”指只在山林里进行活动,与“上山主义”同一含义。
[1] 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197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