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刘伯承·川中名将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208 评论: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四川和全国许多地方很快树起了起义和独立的旗帜。刘伯承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他特别惊异于革命武力的神奇作用,决心到万县投身学生军,走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母亲不忍让支撑门户的长子去从军。刘伯承劝慰她说:“娘,你别难过。与其在家糊里糊涂混日子,还不如到外面闯一闯,或许是条出路。”亲戚朋友赶来相劝,有的告诫他“刀枪无情,莫拿性命去冒险”;有的表示愿意帮助他去学经商,走一条生财发家的平稳道路。刘伯承坚定地说:“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1]

刘伯承于1911年底参加学生军,1912年春以文武各课兼优的成绩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在将校学堂里,他勤学苦练,一丝不苟。为了加深理解动作要领,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加练;军事理论上注重掌握一般的概则和战术条目,认真钻研中国古代兵法家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和刘伯温等人的著作;生活上十分节俭,每月所得津贴,除了买一些书外,余下的都寄给母亲,补贴家用。将校学堂十个月的生活,奠定了刘伯承军事生涯的基础,初步养成了他严谨、缜密、勇猛、沉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军事素质。

年底,刘伯承提前在将校学堂毕业,被分配到川军熊克武[1] 第五师任司务长,不久改任排长。1913年7月,第五师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在四川境内与北洋军进行战争。刘伯承随部队到綦江作战。战斗打响后,他奋勇当先冲向敌阵,到了敌人跟前才发觉自己的一排人多数没跟上来,只好退下来。生平第一仗就没打好,给刘伯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过多年他还记忆犹新地说:“当时,我是有勇无谋,只管一个人冲在前面,没组织好一排人”[2]。8月,部队转攻泸州附近的寒场坡。他吸取了上次战斗的教训,事先对全排士兵作了动员和组织,攻击中又抓住了敌人的薄弱环节,因而一举突入敌人阵地。刘伯承的勇敢和主动精神,受到上司的赞赏,不久,被升为连长。

“二次革命”不足两个月便归于失败,川军第五师也在优势敌军的围攻下遭到瓦解。刘伯承在撤退中左脚负伤,潜回开县老家养病。为了躲避四川北洋军阀衙门的缉捕,刘伯承于1914年春与几位战友顺江出川,前往上海。轮船驶出三峡,刘伯承伫立甲板,眼观两岸青山对出,前方水天一色,一股豪情涌上心头,不觉吟出一首《出益州》的七律:

微服孤行出益州,

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

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埋荒草骨,

书生犹剩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

独战饥寒又一秋[1]

这位始入社会、初历战阵的青年军人,丝毫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反而表现出愿为共和大业战斗到底的昂扬气概。

在上海,刘伯承出入于四川反袁军人和外省革命志士的住所,了解全国革命形势和各反袁组织的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4年秋,刘伯承在上海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接着参加了由中华革命党组织和领导的爱国反日运动,初步经受了群众运动的锻炼。

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发动,刘伯承等三人受中华革命党派遣回川,联络各方反袁势力响应。他们沿江奔走于奉节、万县、涪陵等地,联络、说服革命党人、“哥老会”首领及其他反袁志士,揭起护国讨袁大旗。几经周折,集合了千余人的队伍,编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由老资格的同盟会会员王伯常任支队长。王伯常不熟悉军事,由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1916年初,蔡锷指挥的云南护国军进军四川,与驻守四川的北洋军在川南泸州、纳溪展开激战。刘伯承指挥第四支队积极策应,在川东忠县、丰都、涪陵、长寿一带沿江地区,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和拦截北洋军的后方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护国军主力对北洋军的作战。就在3月20日攻打丰都县城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另一弹从右边“太阳穴”穿入,透右眼而出,造成右眼残废。此时,有人好意劝他弃军从商,图一个安定的生活。刘伯承昂然回答:“道路既已择定,当百折而不回!”[2]

1917年护法战争又起。这是孙中山为反对袁世凯的继承人段祺瑞,以维持《临时约法》相号召而发动的一次战争。熊克武的第五师东山再起。刘伯承回到第五师第九旅任参谋长。该师在孙中山的号令下与依附北京政权的四川督军刘存厚相对抗。1918年1月,刘伯承代表第五师与代表云南靖国军的旅长朱德进行谈判,达成双方一致对敌的协议。这两位志同道合的爱国军人相见恨晚,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接着,刘伯承随第九旅进军成都,在部队受挫时临危受命担任营长,率部从康家渡强渡涪江,打垮了优势敌军的防御,尔后以破竹之势直趋成都北门。3月,刘伯承任四川督军熊克武辖下的督军署警卫团中校副团长。

从1920年7月起,刘伯承担任熊克武部第二混战旅第一团团长,到1923年9月因大腿负重伤暂时离队止,三年间每逢作战经常被旅长张冲委为第一路指挥官,率领旅主力作战。这期间,全国政局动荡不定,四川的政治风云也反复多变,军事斗争大多演变为军阀混战。刘伯承主观上认为自己是站在孙中山的旗帜下为正义而战,为救国救民而战,他还不可能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来评判战争的是非。多年来在硝烟战尘中出生入死,加上自己勤于钻研,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相当大的提高,双方的指挥官都视他为军事奇才。1921年8月,刘伯承带着他的第一团到湖北宜昌跟北洋军的一个团作战。敌方以水田为障碍进行防御,刘伯承以一部兵力绕到敌翼侧佯攻,而以主力从正面水田强攻,一气将敌击败。事后,有个军官不解地问他:“团长,你向来不主张正面硬攻,这次为什么敢于冒险呢?”刘伯承笑了笑说:“敌人满以为有水田作障碍,我就不会从正面进攻。其实水田的障碍性很有限,我不过是给他来一个小小的出其不意。”1922年6月,熊克武的第一军与刘湘的第二军混战,刘伯承在行军中跟敌方部队不期而遇,敌方占据要隘,地形于己不利。刘伯承立即把团属重机枪全部调上来,一阵猛烈射击,打得敌人落荒而逃。按照川军作战的一般规律,团一级指挥官总是把重机枪放在后队,前队一旦顶不住就带着重机枪逃走。因为军阀们把装备看得比士兵的生命更为重要。刘伯承抓住敌方指挥官的这种心理,用违反常规的打法,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1923年四川讨贼战争中,刘伯承指挥第二混战旅纵横驰骋,先用长途奔袭手段解决叛军一个旅,再在成都东南的龙泉驿坚守四昼夜,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敌军的猛攻,保住成都城不落敌手。刘伯承“川中名将”的声名从此大噪。刘伯承的英勇奋战终究不能扭转整个大局,讨贼军在北洋军和刘湘的联合进攻下以失败告终。9月,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入医院治疗。

刘伯承养伤期间,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吴玉章和杨闇公两位马克思主义者促成了他思想上的深刻变化。吴玉章与刘伯承早在护国反袁时就相识,杨闇公是经吴玉章介绍与刘伯承结识的。他们向刘伯承介绍当时全国的形势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刘伯承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他回想当年怀着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从军征战,十余年来弹痕遍体,理想却根本没有实现,感到确实需要重新考虑今后的生活道路。刘伯承选择共产主义道路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的研究的,这表现了他“深思断行”的性格特点。一次,有位熟人动员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他认真地回答说:“如果一见旗帜就拜倒,我觉得太不对了。因为我对于各派都没有十分的研究,正拟极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向。”[1]1924年夏至1925年夏,刘伯承随吴玉章出川到外地考察。此行,他两度到上海,看到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并亲身经历了“五卅”运动,实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在北京,他见到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的负责人之一赵世炎,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情况。在广州,他看到国共两党已实行了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同时目睹了省港大罢工。一路上,刘伯承跟吴玉章畅谈自己所见所闻的感想,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国的希望。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刘伯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

入党后,刘伯承负责四川党内的军事工作。为了便于在川军中活动,国民党给他以“中央党部特派员”的名义。1926年11月,刘伯承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了策应北伐战争向长江上游发展,推动四川军阀易帜,他与杨闇公、朱德一起组织领导泸州、顺庆起义。起义前夕,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召开了国民党四川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政治上造成革命声势,以配合武装起义。刘伯承在会上作了《军事报告》,介绍了北伐战争迅猛发展的形势,指出四川方面应以实际行动响应北伐。1926年12月1日泸顺起义发动,刘伯承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指挥五千多名起义官兵英勇抗击四川军阀部队的联合围攻,在泸州城坚守了167天。这期间,他被武汉国民政府委任为暂编第十五军军长。泸顺起义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于1927年5月失败,刘伯承设法北越秦岭走出四川,脱离了被反动军阀逮捕的危险。

[1] 王尔常:《回忆将军早年之革命事业》,《刘伯承回忆录》第2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1]  熊克武是四川著名的革命党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曾在四川多次参与领导反清武装起义,还参加过广州黄花岗之役。辛亥革命后任蜀军总司令、第五师师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四川发生的历次战争中,他基本上是站在孙中山一边的。从1927年起,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委员、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70年病故。
[2] 转引自杨国宇等:《刘伯承军事生涯》,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1] 《刘伯承回忆录》第3集第367页。
[2] 访问党必刚等谈话记录。
[1] 转引自杨国宇等:《刘伯承军事生涯》第30页。
[2] 《刘伯承生平》,1986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5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