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廖仲恺·创建黄埔军校和黄埔军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13 评论:0

在筹备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廖仲恺、鲍罗廷等就对筹建黄埔军校进行了多方准备。在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同时,着廖仲恺兼任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协助军校的筹备事宜。1月30日下午,当国民党一大即将闭幕的时候,廖仲恺委托参加大会的各省代表回原籍招收军校学生。他特别强调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说:“各代表对于介绍青年军官学生特别注意,必其人明白本党主义,且诚实可靠,方可入选。”[4] 同时,廖仲恺多方延揽人才,抽调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邓演达参加军校筹备工作,不久又邀请共产党员张申府参加筹备工作。

军校创办初期困难重重。蒋介石参加筹办工作十多天,就因“环境恶劣,办事多遭掣肘”,向孙中山提出辞呈,并召集军校筹备处人员,宣布解散筹备处。蒋并于当天离开广州,径往浙江奉化。当时,筹备处的人大多是蒋邀请来的,准备散伙。但是应廖仲恺邀请参加工作的叶剑英、邓演达、张申府等,主张问问廖仲恺的意见。廖仲恺来后,说明军校是一定要办的,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并劝说由蒋邀请前来参加筹备工作的人继续留下来[5]

两天后,孙中山得知蒋已离开军校,着廖仲恺兼任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廖仲恺一面进行筹备工作,一面致电在上海的胡汉民:“介石去,闻因西岩不给款……请力劝之。”同时,廖还致电浙江奉化蒋介石:“党事讵可因兄而败!已代告假半月。来沪之军官学生,即请就近考验,事竣即归。”[1] 当时,湖南、浙江、上海等地投考黄埔军校的考生,按规定集中上海由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初考,然后择优选送广州。但蒋介石继续留在奉化,于是初考工作由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毛泽东担当起来。

蒋介石迟迟不归,军校筹备处在廖仲恺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3月下旬,廖仲恺还主持军校筹备处作出“军校全体员生须加入国民党”的重要决定。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筹备处成立三个多月,共开筹备会议32次。其中蒋介石才参加了两次,其他工作都是在廖仲恺的领导下完成的。

这期间,廖仲恺先后给蒋介石发出十多封函电,催促其速来广州参加军校工作。蒋介石在陈炯明叛变时,专程从上海赶到广州,在永丰舰上与孙中山共患难,从此受到孙中山的重用,和各方面的另眼相待,因此特别自负。蒋却在3月14日给廖仲恺的复信中,说廖“过信俄人”,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继续进行攻击。信中还说派他去苏俄考察,“费时半年,费金万余,不可不为郑重其事,而于弟之见闻报告,毫无省察之价值。此弟当自愧信用全失,人格扫地。”[2] 胡汉民在国民党改组时,不时出现阻挠联俄联共政策的举动。因此,孙中山一直重用廖仲恺,把胡汉民支使往上海。蒋介石3月2日写信给孙中山,信中说:“尝念吾党同志,其有学识胆略并优而兼有道德者,固不可多得,乃只有求其谙熟本党之历史,应付各方维持内部,如展堂(胡汉民)者,果有几人?何先生亦不令追随左右。”[3] 要求从上海召回胡汉民。蒋介石还要求孙中山撤销与蒋有隙的禁烟督办杨西岩。

孙中山与廖仲恺商量后,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3月17日,廖仲恺复电蒋介石:“先生切盼展(胡汉民)及兄(蒋)归。兄所欲去者,亦已去矣(杨西岩三月十七日撤职)。……望兄偕展速行。”[4] 但蒋介石仍无回返军校之意。孙中山原定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到这时也只好决定换人。当时国民党内不乏军事人材,如许崇智、程潜、李烈钧、李济深等。但廖仲恺认为蒋介石曾经追随陈其美,背景没有那么复杂,主张让蒋担任为好。3月21日,廖仲恺再电蒋介石:“叠电计达,兄不速归,事大不了。先生将顺兄意,不为不至,兄当有以慰之。兄可敝屣尊荣,不能敝屣道义也。”[1] 同日,他又写信给蒋介石,说明已致电请胡汉民回来任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军校的经费已有着落,信的最后以极大的耐心表示:“其他改革,亦俟兄来共同策进,不成则同去未晚也。”[2] 蒋介石对孙中山、廖仲恺的一再争取没有动心。至此,孙中山与廖仲恺商量后,于3月26日由廖仲恺致电蒋介石:“归否?请即复,俾得自决。”[3] 表示作最后通知。蒋介石接廖仲恺电后,知道孙中山有用他人担任军校校长之意,才于3月28日复电廖仲恺,表示“必来粤”。为挽回难堪面子,蒋在电报中又询问“军校月款,是否政府另有指定”,担心如“徒藉该款(孙中山指定广东财政厅等机关每月给黄埔军校的经费),则仍不可靠,”廖仲恺长期主管国民党的财政工作,他在复电中答复蒋介石说:“军校款,弟不问支出,兄亦不问来源,经费不乏,尽可安心办去,惟请即来。”[4] 表示军校的经费由自己负责。

在孙中山、廖仲恺的一再催促下,蒋介石于军校开学前夕的4月26日返回军校。5月5日,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于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5月9日任命廖仲恺为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5月11日,廖仲恺在对军校师生的讲话中指出:“想救中国,只有三件事;就是要统一的组织,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精神。却是这三件事,须从国民党做起,尤其须从本校做起。如果这三件事做不成功,就是本校失败。本校失败,就是国民党失败。国民党失败,就是中国失败。要请各位特别注意!”[5] 纵观黄埔军校筹建的全过程,廖仲恺是军校的真正创建者,蒋介石也称廖“襄助总理,手创本校”[6]

黄埔军校开学的时候,孙中山指定广东财政厅等机关每月拨给军校经费三万元。但当时占据广东财源的杨希闵、刘震寰等各军,自认为陈炯明是他们逐走的,非常专横,黄埔军校三万元的月款有时不能如数拿到。另外,军校经费的另一来源是苏联的援助,也不是很可靠的,比如1924年10月,苏联答应给十万元,但实际只支付给廖仲恺二万五千元[1]。廖仲恺为了解决军校的经费问题,费尽了心血。1924年9月,他发出了关于统一财政的通电,指出:“迄今两载,财政命令,不出署门,财厅五易长官,都束手无策。此中困苦情形,为有目所共睹。”通电针对各军占据地盘,隐瞒财政收入的情况指出:防务费一项,岁收可及千万;禁烟收入,约得二百万;粮税厘捐盐饷,共约二千万;合计当在三千万以外。现在各军有枪之兵,不过八万人,以每名月饷八元计,月需仅六十四万元;官长夫役补充兵以及服装各费,按照恒例,应值兵饷三之一,即从宽计算,亦不过一倍而止,合计月需至多不过一百二十八万元,年需仅一千五百三十六万元而已。至兵舰要塞及其他军事机关,经费有限。以三千万之收入,支一千五百余万之军费,所余正多,何至匮乏若此。”通电要求杨希闵、刘震寰等各军,“将粮税、厘捐以及防务、禁烟各费,统归财政机关接管。用人行政不得干预。经收款项,不得截留。”[2]但是,杨希闵和刘震寰等,虚报军费,拼命叫穷,使廖仲恺的统一财政计划不能实现。为了筹措军校最起码的米食费用,他不得不在夜间到杨希闵吸食鸦片的床前,再三同杨交涉,迫使杨交出一部分经费。

在1928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蒋介石曾作过如此追述:“总理成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四面都受了反革命军队的包围,如果政府给本校五千块钱,各军就起来纷纷责问,困苦的程度十倍于现在,即此一端,可推知广东军阀之专横及其妨害本校发展为可如也。”[3] 时任军校学生队总队长的张治中在这次开学典礼上说得十分动情:“曾记得我们校长(指蒋介石。——引者)常常讲到这种困难情形,与我们廖先生商量,而廖先生总是安慰他说:‘你尽管专心教育学生吧,关于经费方面,都由我负责。’大家没有饭吃的时候,就由他去筹划,所以我们想到当时这种情形,廖仲恺先生真是‘黄埔的慈母’。当时一般学生没有哪一个不把他当慈母看待的。所以今天开学典礼中,我们首先就要提出我们黄埔第一任党代表廖仲恺先生,我们黄埔的慈母廖仲恺先生。”[4] 对于廖仲恺当时为支持黄埔军校所遇到的艰难和所付出的心血,何香凝是知之最深的。她回忆道:我记得有几晚廖先生两点多钟才回家,有一夜……到四点钟才回家,我十分发气的骂他烧了三次水都不回来,这样是使人使得不过意的,他含泪长叹一声说:“我晚上是在杨希闵家等他食完大烟才拿这几千元给我,不然,黄埔学生再两天便无米食。”[1] 黄埔军校师生深情地说:廖先生“为了东江战争,每天做十几点钟的工作,还要穿着草鞋,领导我们去打仗,晚上二时以后,单独一个还要由黄埔回广州办事。”[2] 廖仲恺为筹措黄埔军校经费所作的艰巨努力,对黄埔军校的存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了军校全体师生的崇敬和爱戴。

早在1923年底,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上,就提出了以党制军的重要思想,在组织建议方面,1924年6月,廖仲恺亲自动员军校全体师生加入国民党。他在入党的动员报告中说:“孙总理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肩负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双重任务,要求大家入党,就是要为救国救民而奋斗。”7月,在他的主持下,黄埔军校成立了国民党特别区党部,蒋介石、严风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五人为执行委员,其中严、金、李三人是共产党员。他还先后推荐、邀请重要的国民党人、共产党人戴季陶、周恩来、包惠僧、汪精卫为政治部主任,根据他的提议,孙中山特任汪精卫、胡汉民、邵元冲为军校政治教官。9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采用党代表制,各级党代表由廖党代表遴选学生中富有政治学识者,呈请中央任命之。”各级党代表中有许多是共产党员。如第一团二营党代表茅延桢,第二团第一、二、三营党代表胡公冕、季方、郑洞国,都是共产党;担任连党代表的共产党员有蒋先云、谭其镜、许继慎、傅继钰、黄鳌、张其雄、杨溥泉、张际春等。

各级党代表任命后,廖仲恺又提示军校政治部起草党代表职权条例。接着,他主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军校政治部交来的党代表职权条例进行讨论,通过了“党代表不附军职,与所在长官同等”的决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党代表职权的明确规定。黄埔军校的各级党代表依据这一决议精神,参与了领导工作,与同级长官共同签署命令。

为了加强对军校师生的组织和教育,廖仲恺和鲍罗廷发起组织了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亲任社长,并出版机关刊物《青年军人》。同时,在廖仲恺的关怀下,以他的题词“烈士之血,主义之花”为名,军校成立了文艺性的团体血花剧社;经廖仲恺批准,黄埔军校先后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1]

在思想建设方面,廖仲恺说:“现在我们这个军官学校,关于训练方面与他们(指苏俄——引者)的军官学校是相同的,完全以主义为主干组织军队的。以主义为主干组织成立的军队叫做革命军。”[2] 为此,他强调军校学生要研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对学生们说:“现在关于三民主义之研究与国民党之政纲及历史研究,不特黄埔军官学校为然,即桂军军官学校及滇军干部学校,亦均热心研究党之主义。各位现在系军人,又系党员,而党员对于党之主义,必须明白然后才能奋斗。”廖仲恺以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为例教育学生,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班同志,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与私人没有利益的,便不去做。所以满清推翻之后,争权的争权,夺利的夺利,一直弄到丧失革命的原意。所以革命的效果,全然没有。只有我们的孙总理还是要继续的革命。他又有几个同志帮助他,和他一同革命。”“大家要晓得为什么进这个学校。并不是为做官、为拿指挥刀才来进这个学校。如果为国家出力,或者做官也是有的。不然,若专为做官而来当本校学生……就使毕业出去,当了一个总司令、军长难道就算革命成功么?”[3]

廖仲恺在黄埔军校对师生系统地讲述了《帝国主义侵略史》、《三民主义》等等课程。除上面讲到的外,他还提出“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万恶之源”、“黄埔军校学生学习打仗完全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等等重要思想。在开展政治教育的同时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支持工农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4]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特刊》,广州1924年印本。
[5] 《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31—32页。
[1] 《双清文集》(上卷)第612页。
[2] 《黄埔军校史料》第30—31页。
[3] 毛思诚:《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第6册1937年版,第16页。
[4] 《双清文集》(上卷)第617、619页。
[1] 《双清文集》(上卷)第617、619页。
[2] 《双清文集》(上卷)第620、624、633、641页。
[3] 《双清文集》(上卷)第620、624、633、641页。
[4] 《双清文集》(上卷)第620、624、633、641页。
[5] 《双清文集》(上卷)第620、624、633、641页。
[6] 《蒋介石祭廖仲恺文》,载《廖仲恺先生哀思录》,1925年9月印。
[1] 《双清文集》(上卷)第723—724页。
[2] 《双清文集》(上卷)第723—724页。
[3]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第二篇第三章第一节。
[4] 《黄埔军校史料》第68页。
[1] 《双清文集》(下卷)第367页。
[2] 《悼党代表告我党同志》,《革命军》1925年第8期。
[1] 《黄埔军校史料》第347、351页。
[2] 《双清文集》(上卷)第750、653、654页。
[3] 《双清文集》(上卷)第750、653、65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4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