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李公朴·主编《读书生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16 评论:0

1934年10月10日,《申报》负责人史量才被国民党政府暗杀。当时,因练习骑马摔伤正住在医院治疗的李公朴,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气愤。他依托着骨折的手臂,在西藏路宁波同乡会礼堂举行的史量才先生的追悼会上,作了痛斥国民党特务丑恶的行为的演说。鉴于《申报》因史量才遭暗杀而被迫转向,李公朴与柳湜、艾思奇、夏征农等研究,决定将图书馆、业余补习学校上的《申报》二字,改为“量才”,以示纪念,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完全脱离《申报》,以免受《申报》转向的影响。与此同时,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将《读书问答》栏、《店员通讯》、《业余周刊》等专刊内容充实到《读书生活》里,扩大发行量。李公朴从事的社会教育,不但未因史量才遇害而减弱,且在深度和广度上向前发展了。

《读书生活》由李公朴任主编,艾思奇、柳湜、夏征农任编辑。李公朴在《读书生活》上发表了60篇文章,有指导青年读书、介绍学习方法的,有批评时政的,有纪念爱国节日、悼念革命烈士的,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有鼓吹抗日反对卖国投降的。这样,《读书生活》不仅是读书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它比较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活、文化思想生活,成为思想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李公朴针对社会上青年人不了解什么是知识,误把求知识和读书当做一件事时指出,读书是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在中小学读书是掌握读书工具和读书方法,“实际生活经验”是求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他提出“读书”、“读书工具”、“实际生活经验”三者并重的原则;要求“活读书”,接触实际,不拘泥于死的书本的知识,而是把自己的经验与书本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见解[1]

1934年11月5日,李公朴在尚文路江苏省立实验小学所做的《读书实验》演讲中提出了“做人与读书”、“做事与读书”、“求进步与读书”三方法。他强调在“做人”、“做事”、“求进步”上结合实际,解决客观环境上存在的问题,读活书,做到学以致用。他反对学习上照抄外国,人云亦云,反对读死书。他说:“我们应当取人的长处,不要学人的短处,要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社会的方法,把中国民族的危亡挽救过来。”[2] 这时的李公朴,从他走过的艰苦的教育历程上,自觉和不自觉地站在反对教条主义、党八股、洋八股的立场上了。

在《纪念“一· 二八”三周年》、《纪念“五卅”》、《纪念“一· 二八”四周年》等文章中,李公朴高度赞扬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青年反抗异族侵略的斗争精神。他称“一· 二八”是一幅伟大的中国民族斗争的艺术的杰作,它扫除了中国过去对于自己的虚怯、自卑、庸懦和愚昧,表现了中华民族求解放的力量和自信。他要求广大读者去激励民族反抗情绪,自觉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不许他们践踏我们一寸土地[3]。他称五卅运动是中国劳苦大众从“自在”到“自为”的一个纪念牌,是以中国劳苦大众为主体而联合各社会阶层、资本家、商人、学生而形成的一个光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发展。他提醒全国人民:当前“时代的严重性早已超过‘五卅’阶段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已遭受破坏,帝国主义新的侵略与日增强,国民经济日濒瓦解,世界大战的危机越来越近”。如何改变当前的困难?他认为迫切“需要的是团结,是力量的集中。”[1]

在《怎样纪念四个伟大的日子——“五一”、“五三”、“五四”、“五九”!》一文中,李公朴认为“五一”、“五四”是有伟大意义的,应该用“红字”来标记;“五九”、“五三”两个纪念日,我们只能用“黑字”来表示我们的悲哀与愤怒,这是民族耻辱的两个符号。当时社会上召开的纪念会很多,主要是激励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会上发言者情绪激昂,会后又冷了下来。针对这种情况,李公朴说,开雪耻会,不应该尽说激烈话、割手指、跳海,而应是有理论、有计划地造成全国大众一种普遍的意识,那就是坚固反对帝国主义者侵略的阵线,尤其要首先巩固已有的反日阵线[2]

1935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又派兵大举进攻华北,组织汉奸自治政府。蒋介石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同日本人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断送了绥东、察北、冀东广大地区的领土主权。这时的《读书生活》很少有专门讨论读书心得方面的文章,而是配合形势,站在救亡运动的前沿,揭露日本侵略者、汉奸卖国贼的烧杀、抢劫兽行,批驳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呼喊救亡图存。李公朴发表了许多篇思想尖锐,战斗性很强的文章。他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时指出:“日本占据丰台车站,扣车、运兵、建飞机场,陆空示威演习等等不过是整个侵略的一部分”,“敌人的侵略行为并不因了华北就告中止”。我们有了这种认识,“才会不再丢掉华北,苟安于华中、华南的谬想”[3] 他在《新的进攻的特点》一文中指出:敌人自己动手来干,无论是公开的战争,或以外交手段,“都容易看得明白,这是侵略”。若利用你国内的一个民族,如满洲傀儡国运动,“减退了一点侵略的色彩”,“那就比较复杂,并且侵略的方式是利用汉奸运动”。他深刻地分析了汉奸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社会内部一部分与大众利益势不两立的人。华北自治运动这幕丑剧,决不是殷汝耕一个人,也决不会让他连台演下去,还有许多高官、将军、贵人、名流、学者,迟早要登台表演的。因此,李公朴认为“民族斗争与反汉奸运动不可分离”。“肃清汉奸不仅是几个已露丑脸的东西,同时要检查许多尚隐藏在‘亲善’假面具背后的奸贼”[1]

冀东防共政府出现以后,李公朴撰文指出:现在“不能只站在远远的地方空喊几声杀殷汝耕这狗贼,发一两个讨伐电报就完了;不能像胡适博士一样,还想在‘战’与‘降’之间另找什么‘守’的第三道路;也不能仅仅像北平学生一样抱着读完最后一课大家殉难去”。“目前,需要迅速缔结一个人民阵线”。这个人民战线包括“今日许多见解不同的人,但在不想当亡国奴,不欲中国领土”被敌人占领的目标下,团结起来,“看不到这一力量,不从这里去集中国力,一切空谈救国都是幻想,是敷衍,是欺骗”[2]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举行了反对华北自治政府的游行示威。接着,全国响应,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 九”爱国运动。李公朴完全站在学生一边,为学生的正义斗争大声疾呼。他在《慰问北平受伤的同学们》一文中说:“接到北平16日电讯后,我们的血也同样在沸腾”;“国难第一线上的中国学生的姿态,是光荣的,我们对于北平学生大众‘再接再厉’的斗争精神,敬致斗争的敬礼”。他指出:“北平学生提出的主张,也是全国大众的主张,北平学生奋斗的目的,也同时是大众的。”他抨击9日、16日北平军警“胡乱放枪,喷射水龙头是神经错乱”、“一种失态”,“有失国体的一种耻辱”,“表示万分的愤慨”[3]

一些学生在请愿被阻后痛哭狂骂、垂头丧气。李公朴及时提出告诫。他说,一种运动,最怕的是遇了阻碍后,群众情绪一时由愤怒变为懊恼、颓丧,指导的人不容易驾驭这情绪,使广大的群众力量发生分离、涣散现象。他建议学生领袖,在运动中要注意自己队伍的教育工作,切实指明运动的意义、过程,帮助解决实际斗争中的各个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斗争的曲折性,不单纯凭热情去参加斗争,而要理智的指导[4]

李公朴根据形势的发展,在主编《读书生活》的同时,又筹建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许多“问答”、“讲话”、“常识”等传播马列主义、普及社会科学的重要读物,如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后改书名为《大众哲学》)、柳湜的《街头讲话》、高士其的《科学小品》、夏征农的《文学讲话》、《读书问答》等等。李公朴主张把图书馆办成学校化,把杂志办成讲义化,着眼于工人、职员、小店员、失学失业青年,使他们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怎样团结爱国、制止内战。这时,李公朴已是意志坚强,热血沸腾,具有相当社会影响的爱国领袖了。

[1] 《求知识的三条路》,《李公朴文集》,第35页。
[2] 《读书实验》,《李公朴文集》,第88页。
[3] 《纪念“一· 二八”三周年》,《李公朴文集》,第93页。
[1] 《纪念“五卅”》,《李公朴文集》,第111页。
[2] 《怎样纪念四个伟大的日子——“五一”、“五三”、“五四”、“五九”!》,《李公朴文集》,第109页。
[3] 《亲的进攻的总的认识》,《李公朴文集》,第140页。
[1] 《新的进攻的特点》,《李公朴文集》,第142页。
[2] 《救亡图存的基础》,《李公朴文集》,第144页。
[3] 《慰问北平受伤的同学们》,《李公朴文集》,第151页。
[4] 《告抗争中的学生大众》,《李公朴文集》,第15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