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李公朴·爱国有罪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1 评论:0

在“一二· 九”运动的推动下,上海文化界于1935年12月12日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李公朴参加了《宣言》的起草修改工作,并在《宣言》上签了名。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举行成立大会,推选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35人为执行委员。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举行成立大会,推定沈钧儒为主席,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统一领导上海市的抗日救亡运动。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当时已经63岁的沈钧儒和左臂跌伤的李公朴参加游行并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队伍浩浩荡荡从商会出发,经过北河南路、宝山路到大场路,沿途有不少群众自动参加到队伍中来。这是上海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示威游行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李公朴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全救”先后发表了《公开信》、《绥东事件宣言》、《告同胞书》,表达了“全救”抗日救亡的坚强决心和呼吁全国同胞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真诚愿望。“全救”成立后发动抗日人民控诉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卖国投降行径,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加了救亡运动。蒋介石集团为了摆脱孤立困境,破坏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继续推行其对内“剿共”对外投降的反动政策,竟然要对救国会和它的领导人采取镇压手段。

1936年11月23日凌晨2时,沈钧儒、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等人,分别在自己的住所被捕,沈、李、王、沙被送往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章、邹、史被送往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高二分院当即开庭,审问沈、李、王、沙。沈、李等当庭驳斥了上海市公安局代表的诬蔑之词并对非法拘捕他们,提出抗议,坚决反对公安局非法移提。沈、李、王三人的九位律师,轮流进行辩护,提出立即释放的要求。公安局拿不出证据,又无拘票,法院被迫裁定:责付律师担保释放。另外,章乃器、邹韬奋、史良亦以同样理由被迫裁定由律师保释。

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几人回到家里不久,又于晚10时遭逮捕。李公朴当晚不在家,他是第二天“高二法院”开庭前一刻,自投到法院里来的。这一天审讯是公开的,不禁止旁听,但中、西捕探和警察密密包围了法庭,警戒森严。审判长宣布沈、李、王三位居住在越界路区域,“高二法院”没有管辖权,撤销拘票、回复逮捕时原状。按法律回复逮捕时原状,就是恢复自由。但法院与公安局串通,违背法律由公安局把他们提解走了。与此同时,章乃器、邹韬奋于11月27日晚,也被移提到上海市公安局。

12月4日午后,沈钧儒、李公朴等被押上团体客车,从沪锡公路往苏州开去。途中,李公朴轻轻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章乃器低声和着,大家也跟着唱起来。由李公朴指挥,押解人员也一起唱。歌罢,彼此互相鼓掌。热烈的情绪,溶解了“囚犯”和解差之间的界石。车抵苏州前,李公朴代表沈钧儒等人向押解人员致告别词。他慷慨激昂,当讲到国难深重,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时,押解人员中有的流了泪,李公朴也忍不住地流下泪来。

到了苏州高等法院,经过“侦讯”,沈钧儒、李公朴等被送到吴县横街高等法院看守分所拘押。他们考虑到这个案子不可能短期了结,准备作“长期牺牲”,对监狱的生活和斗争做了细致安排。他们五人中,沈老年高,经验最丰富,又和蔼可亲,被大家推为“家长”。其他五人的分工是:章乃器为会计,王造时为文书,李公朴管事务,邹韬奋管监察,沙千里管卫生。每天7时半起床,运动半小时。运动分跑步、拳术、柔软操、打球、推手等。饭后,他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邹韬奋续写《经历》,王造时翻译拉斯基的《国家论》,沈钧儒练习书法,李公朴每日手不释卷地读书。各人都按计划埋头奋斗。

国民党政府坚持爱国有罪的反动政策,在沈钧儒、李公朴等被捕后,1937年1月29日,江苏高等法院又传讯并扣押了顾留馨、任崇高,在南京逮捕了孙晓邨、曹孟君,在镇江逮捕了罗青,在无锡逮捕了张仲勉、陈道弘、陈卓,在美国讲学的陶行知也被法院通缉。这样,随着案情的发展,非法逮捕通缉的已不是7人而是14人。

沈钧儒、李公朴等被捕羁押八个多月。期间,在经过五次侦讯后,正式开庭审理。第一次开庭是1937年6月11日,第二次是6月25日。当时李公朴还年轻,但颔髯长半尺。他每次答辩,都是从容地捋着美髯,据理力争,非常坚决。如问到救国会的宣言、纲领和宗旨时,他答道:“四个大字,抗日救国。”当提出所谓“联合各党各派就是容共”的问题时,他回答说:“联合各党各派,是‘九一八’以后,国难会议以来,上下的共同主张。检察长大惊小怪,竟扯到容共上去了。各党各派,当然是而且首先是国民党。为什么不提国民党,只说共产党?如果说这就是容共,中山先生也主张容共,难道中山先生错了吗?”对所谓“共产党主张抗日、建立国防政府,救国会的宣言和纲领上也主张抗日,建立抗日政权,这是被共产党利用”的问题,他答说:“我很奇怪,现在竟有人以为共产党说的话,别人就不能说了。共产党说抗日,难道我们就只能说不抗日吗?共产党说统一,我们就只能说不统一?(在这个问题上,沈老更直截了当地说:难道共产党吃饭,我们就不吃饭了吗?)我国四万万人都要求抗日,只有汉奸除外。我相信审判长也是要求抗日的,如说这是被共产党利用,那审判长也是被共产党利用了。不管是谁,只要他坚决抗日,我就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利用。”他还特别反诘说:“如说救国是‘危害民国’,难道卖国才是‘保卫民国’吗?如说呼吁救亡是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难道与三民主义相容之主义,是当亡国奴吗?”

这些法官总想把“救国”说成“有罪”借以吓人,不料“七君子”及21位名律师(当时全国还有许多名律师都要求为“七君子”作义务辩护人)毫不让步,使他们无隙可乘。第一次审理还未终结,因审判长拒绝调查证据,致使全体律师一致“罢席”,被告一致拒绝答辩,旋即审理中断。到第二次审理时,法庭上仍紧张万分,无法终结。“七君子”中有的反诘他们的讯问是“牛头不对马嘴”;有的直接反驳其“缺乏地理常识”。检察官说他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接着就有人提出:“希望代表的不是中华民国,否则,老百姓太丢脸了。”检察官气急败坏地说:“这是侮辱检察官,妨碍行使职权”,要求书记官记入笔录。大家说:“这是阻止被告合理申辩,侮辱救国会”,也要求书记官记入笔录。弄得他们哑口无言。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慌了手脚,于是又以此来嫁祸于“七君子”,认为他们去年曾给张学良打过快邮代电,这是一种“勾结”的“轨外行为”。沈钧儒反驳说:“如认为这是‘勾结’,我们也同样打电报给国民政府和傅作义、宋哲元、韩复榘等军事将领,那不是也同国民政府‘勾结’了吗?既然‘勾结’,有‘勾结’一方,当然还有‘被勾结’一方。”沈老郑重提出:“必须传张学良到法庭对证。”弄得那些法官们满头大汗。旁听席上的人,也哄堂大笑,拍手叫好。站立两旁的法警竟也相视而笑。

在两次公审之间,即6月23日,杜月笙、钱新之来看守所,拿出两封电报。第一封是6月22日叶楚伧从南京给杜月笙、钱新之的,电报说:“沈事势非先将悔过书内容决定,未便赴庐,务乞立即转知具悔过书。如能接受,并草送文稿。24日晨到沪可再作内容文字之研究。”第二封是蒋介石6月23日从庐山打给叶楚伧的,电文是:“如沈钧儒等来山时,请代邀杜月笙、钱新之两君同来牯岭晤谈为盼。”

“七君子”对叶楚伧要求他们写悔过书一事,十分气愤,表示坚决反对。沈钧儒和邹韬奋都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没有‘过’,用不着‘悔’。”李公朴愤然指出:“关于悔过书一点,在最早的时候,就有人暗示过,我们曾坚决地明白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到庐山是蒋先生要我们去,非我们乞求。今以具悔过书作为我们赴庐山的条件,这等于不要我们赴庐山!”为此,“七君子”于6月23日晚,写信给蒋介石,表明了态度。这样,蒋介石的阴谋未能得逞。

为了援救“七君子”,争取抗日救国自由,揭露国民党救国有罪的反动实质,宋庆龄、何香凝、诸青来、彭文应、张定夫、胡愈之、汪馥炎、张宗麟、潘大逵、胡子婴等16人于6月25日发起救国入狱的签名运动。宋庆龄等16人向报界声明说:“沈先生等七人并没有罪。所谓罪只是爱国罪,如果爱国就有罪,那么中华民国的国民,还有人敢去爱国吗!”“七位先生已为爱国而入狱了,我们也愿和他们一起入狱,这就是我们发起这个运动的由来。”7月5日,宋庆龄以愤怒心情来到苏州,要求江苏高等法院对她收押。同行的还有诸青来、彭文应、胡愈之、胡子婴等十余人。中外报刊都以很大版面报道了宋庆龄等赴苏州请求收押审讯的经过,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国民党反动派十分狼狈,更不敢对“七君子”贸然判罪。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外形势很快发生了急剧变化。国民党对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七君子”案件难以继续审理。7月31日,国民党政府通过江苏高等法院裁定:具保释放。同日下午5时,“七君子”胜利出狱。晚7时,苏州各界知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张一麐等在国货公司屋顶花园设宴招待他们。晚11时半,沈钧儒、李公朴等从苏州回到上海。12时半,胡愈之、钱俊瑞、彭文应、张志让等在邓脱摩饭店设宴为“七君子”洗尘。李公朴发言指出:“被捕时手枪对着我们,我们认为最多不过是个‘死’。但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相信死后有成千成万的人继续起来的。我们要以死的决心争取中华民国的抗日胜利。”

8月2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设午宴欢迎“七君子”和刚从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随后上海南市区还开了个官民联合大会,欢迎郭沫若和“七君子”。官方代表潘公展装模作样地说:“今天还有人怀疑政府究竟抗战不抗战。国家到了这步田地,人民还不相信政府,真是亡国之象。今后人民要无条件的相信政府。”轮到李公朴发言了,他说:“刚才主席说人民还不相信政府,今后应该相信政府。不错,不错。可是我看政府也不相信人民,甚至害怕人民。人民不相信政府,倒不一定是亡国之象,政府不相信人民到了害怕人民,确是倒台之象。今后要人民相信政府,首先要政府相信人民,不怕人民,不与人民为敌。”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潘公展致词时的沉闷空气立即一扫而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2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