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何香凝·青少年时代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13 评论:0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写诗作画时亦署“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今广州市郊芳村区棉村乡)人。父亲何炳桓,是香港有名的大地产商。1878年6月27日(清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何香凝出生在香港。兄弟姐妹十二人,她排行第九。

何香凝从小聪颖勇敢,富于反抗精神。她会爬树,经常和哥哥们在院子里比赛谁爬得高,大家都赛不过她,姐姐们更不用说了[1]。她勤奋好学,七岁便再三要求入学读书,父母只得把她送进邻近的“女书馆”。后因家里给她施行“小脚手术”时,脚被烫坏了,被迫辍学。这时,父亲虽聘请教师在家里办了私塾,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准她入塾就读。她却买来书本,偷偷地跟着哥哥们学了起来。碰到不懂的字,就在书本上做了记号,叫女佣人去问老师,有时则请哥哥讲授。通过学习,她懂得了不少知识,连父母都感到惊奇。她坚决反对缠足,把一把剪刀藏在祖先祭坛的香炉下面,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便将自己脚上的缠足布剪去。再缠再剪,始终不屈。家里人没办法,只好由她算了[2]

1897年10月,经媒人介绍,何香凝同奉父命要娶“大脚小姐”的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婚后,他们两人志趣相同,互相敬爱,感情甚笃。此时,廖仲恺因父亲廖竹宾在美国病故,经济拮据,便和何香凝寄居在哥哥廖风舒家屋顶阳台上搭的一间小屋里。他们在这间小屋子里研读诗文,抨击时政,倾诉救国救民的夙愿,并取人、月两清之意,将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当时,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到日本留学,廖仲恺也有此愿,但苦于没有路费和学费。何香凝毅然将自己陪嫁的珠玉首饰卖掉;凑够了一千多元,于1902年秋,帮助廖仲恺东渡日本。两个月后,她自己也赴日本,先在补习学校学习日语,第二年初,考进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预科[3]

在东京,何香凝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结识了革命青年苏曼殊、黎仲实、朱执信等人。1903年9月,她在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集会上,首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倾听先生的激动演说。几天以后,她同廖仲恺和黎仲实专程前往孙中山的寓所拜访。孙中山亲切地接见了他们,给他们讲解一定要进行反清革命的道理。此后,她还多次去拜访孙中山,聆听教诲,并接受委托,在留学生中物色有志之士,“结为团体,以任国事”[1]。为了以武装推翻清朝政府,她和廖仲恺、黎仲实、苏曼殊等二十余人,在东京牛区组织义勇队,到森林里练习射击。

1905年秋,孙中山由欧洲到日本,积极开展筹备成立同盟会的活动,因在旅馆开会不便,曾嘱黎仲实找何香凝商量,要以她家作为开会地点;为了安全,还须解雇女佣人。何香凝欣然同意。此后,她的寓所成了革命党人集会的场所和秘密通讯联络站。她亲自操持家务,洗米、生火、烧饭,样样都学着干。当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来到她家时,她把大家脱在门外的鞋子一一收藏起来,防止日本警察跟踪。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何香凝第一批入盟,而且是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入盟以后,她更加勤奋地学习和不辞劳苦地工作。这时,她一面参加反对保皇党的活动,痛斥保皇党宣扬的“革命就会招致列强瓜分中国”的谬论;一面与廖仲恺、朱执信等联名写信给美洲等地华侨,争取华侨加入同盟会,投入反清革命的行列。在反对清政府勾结日本当局取缔留学生从事政治活动的斗争中,她结识了秋瑾、方声洞、林时爽等人。这时,孙中山有关策划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她家里部署的,她除了要应付学校繁重的功课之外,还要照料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缝绘起义的旗帜,她便改学美术,于1907年转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1909年夏,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秘密回国做策反工作。行前,她赠诗廖仲恺:“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

[1] 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回忆与怀念》,北京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72页。
[2] 陈此生:《革命母亲何香凝先生》,1945年初黄姚版《广西日报》。
[3] 据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成绩表。影印件藏广州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1] 《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157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3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