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高崇民·高举东北救亡旗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03 评论:0

1941年春,高崇民想去新疆营救杜重远,不料被掌握飞机批准权的戴笠骗到重庆,实行地区软禁。由于皖南事变后形势险恶,东北救亡总会的于炳然、于毅夫先后撤离重庆,组织上决定由高崇民接替他们的工作。1941年9月,高崇民主持“东总”,并接办《反攻》半月刊。从这时起到1945年11月受党派遣潜回东北,为时达五年之久。

周恩来和董必武曾多次强调,要坚持“东总”这个阵地,说:“只要东北救亡总会的牌子、《反攻》的牌子存在,蒋介石就很难出卖东北,以这样的团体和刊物跟蒋介石作斗争。”[2] 高崇民自己也说,他在重庆“就地奋斗,一面作抗日宣传活动,一面反对蒋介石的独裁。这是民族民主双重任务。”[1]

但是,坚持《反攻》阵地是有很大困难的。首先是活动困难,有特务监视。在高崇民住所嘉陵江南岸猫儿石,即《反攻》半月刊社的周围,经常有三五个特务轮流监视,就连房东也被他们找去查问。他气愤不过,给戴笠写信说:“余一寒士,流亡无依,有何可畏,防之若敌?”戴复函矢口否认。此后监视虽稍松懈,但终未解除。尽管如此,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公开主张联苏联共。有一次他跟戴笠说:“任何省的人不主张联共抗日都可以,惟东北人不能不主张联共抗日。”他公开出入苏联大使馆和曾家岩50号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即使戴笠质问,他也直言不讳。其次是印刷困难。国民党特务机关知道得很清楚,《反攻》半月刊虽然有他们的设计委员王化一作发行人,公开承担责任,但实际上是进步刊物,因此密令各印刷厂一律不得承印出版。经高崇民的努力,才取得陆军经理杂志社印刷所主任陈彦之的帮助。他回忆这一段经历时说:“余则每日爬山越岭,横渡嘉陵江或长江,到市内或南山,作救亡活动。有时阴雨,江水泛滥,淤没山脚达四十米宽。水退后泥泞深处几乎没膝。余傍晚由市内归来,须两手触地,如马上山状,爬行而过,此景始终不忘。”[2] 再次是经济困难。1942—1943年,《反攻》半月刊经费欠缺,几乎难以为继。为了支持刊物继续出版,高崇民将自己已故夫人曾昭惠留下的金银首饰几乎变卖净尽。

高崇民接办《反攻》半月刊,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和团结救亡的宣传。他到处约请进步朋友和进步青年担任《反攻》的编辑工作,先后担任该刊编辑的有张兆麟、白振铎、苑士杰、秦笠、胡循、邹勇策、聂长林、孙汉超、刘砥芳(即绿川英子的爱人刘仁)等。高崇民自己实际上是《反攻》半月刊的发行人又兼主编和主笔。他既要负责联系出版印刷事宜,又要排版校对,还要组稿、审稿,同时自己还写了许多文章在《反攻》半月刊上发表。他的文章观点正确,旗帜鲜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很有影响。特别是他写的《冷言冷语录》、《希望于东北元老者》、《东北人自己应有的反问和认识》、《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等文章,都是坚决主张抗战到底,反对消沉退缩;提倡团结救亡,反对摩擦分裂;宣传民主宪政,反对独裁专制的,代表了《反攻》杂志的主流。

[2] 于毅夫:《周恩来同志与东北救亡总会》,《西安事变资料》第2集。
[1] 高崇民:《重庆软禁琐记》,《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第4辑。
[2] 高崇民:《重庆软禁琐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2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