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方志敏·青年少年时代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1 评论:0

方志敏,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从事革命活动后,曾化名李祥松、汪祖海、徐松柏,1899年8月21日( 即农历七月十六日) 出生在江西弋阳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一个大农户家。祖父方长庚,生有七男二女。方志敏的父亲名叫方高翥,排行老三,勤劳朴实,一心务农。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是一位善良谦和,持家勤俭的农妇。姐姐方荣姩,大革命时期为保护革命同志,作出过重要贡献;弟弟方志慧,早年从事革命工作,曾任红十军战斗模范团团长,后在贵溪县宛港桥战斗中不幸牺牲。方志敏的叔伯和堂兄弟姐妹中,为革命献身的还有方高显、方远辉、方远杰等人。

方志敏从小勤劳好学。7岁开始放牛、拣野粪、割草。8岁入本村私塾就读。11岁那年,村里私塾因大旱闭馆,方志敏便转到高桥严常新的私塾搭学。第二年,方志敏又随严先生到烈桥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方志敏对老八股不感兴趣了,功课之余,阅读了一些传播改良主义和民主思想的文章,“逐渐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渴望着光明”,“开始为光明而奋斗”[1]

方志敏14岁时,祖父病逝,叔伯们各立门户,他不得不辍学,在家一边劳动,一边自学。这期间,方志敏对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痛苦,有了切身的感受,他常常自问:村里农民一年到头,拼死苦做,为什么还是过着不得温饱的生活?“一块小猪油,可以涂几十回的锅,整年不见肉面;不买盐而吃淡菜;热天不穿衣服,宁愿让太阳晒脱一身的皮;晚上不点灯,宁愿摸黑;生病不吃药,宁愿病死;荒年就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租和债逼得紧时,就出卖儿子老婆,或吊颈投水而死。”[2]“看到村中如此情形,心里总感着难过,合得将它改良一下才好”[3]

17岁时,方志敏考入了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校址在弋阳县城东门“叠山书院”。方志敏求知欲很强,思想活跃,很快成为同学喜爱的中心人物。他与邵式平“三年同班,朝夕不离,情投志合,结为至友”[4]

当时,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常常集会结社,方志敏也“将九区在校的学生,组织了九区青年社”[1],利用课余和假日聚集在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谈论国家大事,探讨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爆发后,方志敏和邵式平等发起组织同学在县城集会游行,张贴从北京寄来的《告青年学生书》、《告各界同胞书》,带头抵制日货。他虽然是个穷学生,但为了唤起群众的爱国心,当众砸碎、销毁了自己日常用的搪瓷脸盆、牙刷、牙粉、席子等日货。方志敏当时的爱国热情,“直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2]

1919年夏天,方志敏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这年秋季,方志敏来到该校预科学习。除认真学习功课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东方杂志》等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同时他还和南昌各校的爱国学生一道到车站、码头发表演说,查禁日货。

方志敏读完一年预科,由于各科成绩优异,被免学费升入应用机械科。当时的“甲工”,完全为东洋系校长赵宝鸿把持,校政腐败。学生十分不满。方志敏发起组织了“甲工”学生自治会,他被选为负责人,带领同学公开揭露学校的腐败,要求改革校政。他还编演了讽刺剧《一个私塾的怪现象》来影射“甲工”的腐败。赵宝鸿恼羞成怒,给方志敏记大过一次。1921年春,方志敏又带领学生自治会的同学调查、揭露了赵宝鸿贪污学校基建经费和材料,在南昌大凌云巷为自己盖公馆的丑行。赵宝鸿以纠众闹事,煽动学潮为理由,挂出了开除方志敏等四人学籍的牌子。赵宝鸿这一行径,激怒了全校同学。当日,“同学们顿时大哗,将牌子摘下,一脚踏烂,并由学生自治会,另悬一块牌子出来,历数校长的罪恶,开除校长。”[3] 掀起了“驱赵风潮”。赵宝鸿见势不妙,一面勾结军警弹压,一面又宣布提前放暑假,使这次学潮只持续了一个星期,就被平息了。

方志敏在“甲工”时,在南昌青年学生中有了一定影响,被选为南昌学联的负责人之一。当时,南昌二中的袁玉冰、黄道等倾向革命的学生,发起组织了“江西改造社”,特邀方志敏参加,并参与社刊《新江西》的编辑工作。

1921年秋季,方志敏被迫离开“甲工”,来到九江,考进了南伟烈大学。这是一所有几十年历史的教会学校(原为同文书院)。在这里,方志敏并非想学“洋教”,而是为学英文,经常书下面放的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并喜欢和一些进步同学谈论“社会主义”,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方志敏还发起成立了“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读书会”和“研究小组”成员经常利用做“礼拜”的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2年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运动,方志敏秘密发动南伟烈大学的进步学生,加入“非基督教大同盟”,与九江各界人士举行集会游行。方志敏的反帝爱国活动,触怒了九江镇守使吴金彪,他逼迫校方开除方志敏。这时,方志敏忽然接到上海一位朋友寄来的《先驱》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方志敏读后,“非常佩服它的政治主张”[1],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方志敏在南伟烈大学期间,开始写白话小说和诗歌,有的被《新江西》采用,有的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这些文艺作品,通过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描写,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旧的社会制度。他在《哭声》中写道:

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呵!

他们呜咽的、悲哀的而且时时震颤的声音,

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

“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

剩的些微,那够供妻养子?……

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做着运输,奔走,

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束,只好由死神摆布去了!……

跌倒在火坑里,呵! 这是如何痛苦呵!”[2]

在南伟烈大学,方志敏家里债台高筑,他决定自动退学。他在给一位同学的信中写道:“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 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3]

[1] 《方志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0页。
[2] 《方志敏文集》第12,13,15页。
[3] 《方志敏文集》第12,13,15页。
[4] 《方志敏文集》第12,13,15页。
[1] 《方志敏文集》第12,13,15页。
[2] 《方志敏文集》第13—14,124页。
[3] 《方志敏文集》第17,20页。
[1] 《方志敏文集》第20,22页。
[2] 《新江西》第1卷,第3号。
[3] 《方志敏文集》第1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27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