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杜斌丞·革命的教育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77 评论:0

杜斌丞,原名丕功,字斌丞。1888年5月10日(清光绪十四年三月三十日)出生在陕西省米脂县城内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杜自敏,母马氏,兄弟四人,斌丞排行第三。

1895年,杜斌丞七岁时入私塾读书。1905年,随姨夫高又尼到绥德中学堂读书。1907年,杜斌丞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他阅读《民报》[1]、《夏声》[2] 等进步的秘密刊物,虚心向进步老师请教,与王复初、张熙若(即张奚若)同学结为挚友,互勉互进。1912年,因家庭困难,在绥德中学堂任教一年。1913年夏,杜斌丞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历史书刊,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和学制,探索救国道路。杜斌丞对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惠又光[3] 联络各方武装力量反对封建军阀的活动,深表赞同。但他还是选择了从教育着手,首先培养人才的“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常以陆游的“人才泯灭方堪虑,士气峥嵘未可非”的诗句说明他的主张,要改造社会,救国救民,必须从兴办新的教育、培养英才做起。

1917年夏,杜斌丞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谢绝了许多朋友的挽留,放弃北京、天津就业的机会,接受陕西督学袁刚的聘请,毅然回到偏僻、落后、艰苦的陕北,在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开拓新文化的处女地”。杜斌丞1918年接任榆中校长。他力除陈规,锐意革新,选贤任能,招聘名师;各方联系,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加设备。循教育救国之路,求拯救中华之道。

杜斌丞十分重视选聘教师。他不顾学校内外旧势力的反对,延揽优秀教师。他不仅聘请杜斗垣、李鼎铭等学识渊博、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人士任教,还聘请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王森然、朱横秋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校任教。

杜斌丞在榆林中学开学典礼上宣布:榆中的办学宗旨内容是德智体三育并重。“德”的基本要求是,现在努力读书,将来致力于救国救民。他教育学生要有“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自强报国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智育方面,他要求学生既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又学习世界近代的科学技术,主张“兼容并蓄”。他特别. 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和掌握现代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教师魏野畴、李子洲给学生讲授《社会进化史》、《社会科学概论》,向学生介绍阅读《新青年》、《向导》、《共进》等革命刊物;王森然讲授新文化运动及鲁迅、陈独秀的一些文章;杜斌丞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他经常在课堂上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他提出“博学、审问、明辨、笃行”[1]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他提倡科学实验,注重社会实践,购置仪器,采集标本,进行教学实验。在他的倡导下,校园里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学生会、多种科学讨论会、讲演会、文艺演习会等各种进步社团和学术团体竞相成立。王森然与进步学生创办了《榆林之花》和《塞声》等刊物。

1921年7月,第一届学生(即甲乙两班)毕业,杜斌丞向他们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希望同学们毕业以后,多关心政治,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益的人[2]。后来,这一届毕业的52人中,18人考入北京等地的大学,7人进入军事学校,其余都从事地方文化教育工作。当时,榆中的教育质量在陕西名列前茅。

杜斌丞在陕北从事教育工作十年,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和爱国志士,其中如刘志丹、谢子长、霍世杰、曹力如、王子宜、武开章、李力果等,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为开创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建设和保卫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周恩来称他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3]

[1]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办。
[2] 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
[3] 惠又光,陕西清涧人,同盟会会员。从日本回国后,住在北京,主张秘密联络反对袁世凯人士进行斗争。
[1] 姬伯勋、张光远、叶瑞禾:《缅怀杜斌丞烈士在教育事业上的丰功伟绩》。
[2] 姬伯勋、张光远、叶瑞禾:《缅怀杜斌丞烈士在教育事业上的丰功伟绩》。
[3] 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2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