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邓演达·孙中山信徒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57 评论:0

邓演达,字择生,1895年3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祖辈以种田为主,有时亦兼作船夫。他的父亲邓镜仁,在清光绪年间考取了秀才,后在淡水乡崇雅学堂任教;母亲是一位慈祥的农家妇女;兄长邓演存,长期在军界任职。

邓演达家境一般,亦时受地主、富绅欺压。因此,童年时代的邓演达,对于地主的横暴与佃户的困苦,印象甚深。

邓演达年稍长,随父亲到淡水读书。邓镜仁平素爱读达尔文、赫胥黎、卢梭等人的著作,十分赞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因此给长子取名演存,字竞生;次子取名演达,字择生。他时常教育孩子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和有作为的人。

1900年10月,革命党人郑士良组织惠州三洲田山寨武装起义, 1907年6月,又爆发了惠州七女湖起义。邓演达受此革命精神的熏陶,种下了“民族解放思想与反抗帝国主义的思想的胚胎”[1]。他激励自己将来能象革命党人那样,为富国强兵作一番事业。他还曾协助革命党人传递过文件,“机密而且迅速”,革命党人对他“亟加称许”[2]

1909年,在革命党人邓铿(字仲元)的鼓励下,邓演达进入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第四期学习。他勤奋用功,成绩优异,为师友所赞赏,邓铿对他更是器重。

辛亥革命爆发,邓演达曾与广州陆军小学的其他学生一道参加了学生军,跟随姚雨平的革命军参加北伐。1912年,他返回广东,再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攻读,于1913年毕业。翌年,他到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继续攻读军事。在此期间,袁世凯疯狂绞杀革命,复辟封建帝制。面对乌烟瘴气的黑暗局面,邓演达感到苦闷徬徨。他痛恨袁世凯卖国求荣的无耻行径,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曾因此打算放弃学习军事,转学工科,想用振兴实业的办法来改变国家的落后状况,后经父亲再三劝解,才打消这一念头。1916年,他到保定陆军军学校继续深造。在校期间,他除致力军事方面的学习外,还努力自学社会科学和德文,希望能找一条救国救民的捷径。1919年,他在保定军校毕业,被派到边防军中见习。

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1918年夏,援闽粤军入闽,讨伐北洋军阀党羽李厚基接连获胜,总司令部移驻漳州,拥有二十多个县的地盘,队伍亦随之发展扩大。邓铿闻知邓演达已于保定军校毕业,便邀他入闽。1920年初,邓演达到漳州,对“振军之道贡献己见”[1],深得邓铿的赞赏,乃“使统率宪兵”[2]。从此,他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8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邓演达随同出发,担任督战队队长。他出入火线,鼓舞士气,为战事出计献策。粤军攻打惠阳淡水时,数次进攻都被敌人挡回。邓演达建议绕道河源,直指惠州,从背后袭取淡水,果然获胜。10月底,粤军攻占广州,桂系残部经西江和北江逃回广西。不久,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并令粤军进行整编。粤军共编为两个军,陈炯明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邓铿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军一师师长。

粤军起用了一些具有朝气并经过学校训练的青年军官作为骨干。邓演达被委任为一师师部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不久,又受命组织工兵营,任工兵营营长。邓铿对邓演达十分信赖,倚为左右手。邓演达也十分钦佩邓铿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诚,因而全力支持邓铿的活动。一师师部制定整训计划,对官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具有政治觉悟、军事才能和作战勇敢的新式军人。“这些重大的决定,很大部分是采纳了邓演达的建议。”[3] 邓铿还注意对下级军官的教育,专门开设军官教育班,挑选一批军官前往受训,特指定邓演达兼任该班班主任[4]。经过半年的严格整训,再加上邓演达带领的工兵营所起的模范作用,一师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一定程度也扫除了官兵中的颓废习气,整饬了军纪军风,增强了军事素养,成为当时一支有较强的战斗力的部队。

1921年夏,粤军占领了广西后,孙中山决定继续讨伐北洋军阀,并于11月中旬赴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邓铿和邓演达衷心拥护和支持孙中山的北伐主张。由于北伐军声势日长,各地军政势力,包括北洋军阀中的一部分势力,纷纷派人到南方,表示愿与孙中山合作;段祺瑞亦派遣徐树铮于12月下旬抵达广东,商讨联合讨伐直系事宜。孙中山令廖仲恺、邓铿等先在广州与徐接洽,再由邓演达陪同徐树铮秘密到桂林,与孙中山进一步会商。这次桂林之行,邓演达第一次与孙中山会晤。他聆听了孙中山的教诲,更加诚心信仰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北伐军奉命回粤镇压叛乱。12月底,滇、桂军沿西江右岸东下,邓演达也率领粤军一师工兵营到都城一带接应。他对部下动员说:我奉孙大元帅之命,协同讨贼军东下,讨我国民党叛徒、祸国殃民的陈炯明。因此我们要同心协力,奋勇作战,打败陈逆,建设新广东[1]。大家听后,欢声雷动,纷纷高呼“打倒陈逆”、“孙大元帅万岁”等口号。一师其他反陈官兵也密切配合,终于击败了陈炯明部。1923年1月15日,讨陈联军占领了广州。在讨伐陈炯明的过程中,邓演达“起义最早,且又不避艰险,每个战役都自任前锋”[2],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3年2月,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并下令整顿粤军。3月,一师扩编为粤军第四军,工兵营也扩编为第一师的第三团,邓演达升任第三团团长。他继续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奉行三民主义、执行党的命令”[3]

4月间,驻粤化、西江一带的桂军沈鸿英与北洋军阀勾结,宣告叛变。一师奉孙中山的命令,讨伐沈鸿英。一师与其他粤军一道,先将粤北部分沈军击溃,复进击盘踞肇庆的另一部沈军。5月中旬,邓演达担任围攻肇庆城的指挥官。他带领官兵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从地雷炸开的缺口冲进城内。

攻占肇庆城不久,滇军杨如轩、杨池生率部叛乱。孙中山召邓演达率第三团火速赶回广州负责保卫大元帅府及广州地方治安,并授邓演达少将参军的职务。不久,沈军卷土再来,再扰西江,邓演达又奉命率部到西江平叛,攻占了梧州。7月间,陈炯明部又从惠州进扰石龙以及博罗、增城一带。孙中山亲自督师东征,决定以地雷炸陈军盘踞的惠州,为此写信给邓演达,要他率第三团回粤讨陈。当时,邓演达正从梧州来粤筹集军款。他于途中复信孙中山说:“达部现在梧州,负维持梧州全市治安之责”,“恐一时不能返省”,“如先生定有别种任务,令达担任,则请再电知李师长办理。如不甚急,则可暂调一营返省,巩卫帅府。达自己或随先生,或留梧州,均无不可”[1]。孙中山于7月31日再次写信给邓演达:“切望兄与全团来东江以资随卫,俾能往来自如,以速决东江战役为要,”“要兄速来,以资熟手,万勿延迟。”[2] 邓演达见事情紧急,乃率部队赶到,并奋不顾身地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逆军的战斗。12月间,陈军终于被击溃,退回东江老巢。

战斗结束后,邓演达率第三团随一师师部回西江休整。经过两年征战,一师属下各级军官伤亡不少。为了充实基层,加强部队战斗力,师长李济深在肇庆以西江善后督办名义设立西江讲武堂,培训下级军官。邓演达任特约教官。在邓演达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讲武堂为一师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力量。

[1] 《邓演达先生传略》。
[2] 《邓演达先生传略》。
[1] 杨逸棠:《邓演达先生传略》,载《邓演达先生遗著》,1949年。
[2] 《邓演达先生传略》,载《邓演达的道路》。
[3] 李洁之:《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粤军第一师》,载旷东文史资料》第4期,1961年出版。
[4] 李洁之:《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粤军第一师》,载旷东文史资料》第4期,1961年出版。
[1] 李洁之:《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粤军第一师》。
[2] 陈卓凡:《我所知道的邓演达》,载《广东文史资料》第22辑,1978年出版。
[3] 李洁之:《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粤军第一师》。
[1] 邓演达《邓演达给孙中山的信》(1923年7月29日)。
[2] 《孙中山致邓演达函》(1923年7月31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2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