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楚图南·派往东北、山东、上海开展革命活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25 评论:0

1925年冬,根据李大钊的通知,楚图南赶到北京。李大钊告诉他:现在东北很需要人,你可以利用教师的公开身份,在青年学生和文化教育知识分子中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大革命的形势。李大钊还就工作方法、策略、要求和接头人等事宜做了具体指示。

1926年初,由杜继增介绍并由李大钊批准,楚图南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随后赶赴东北,与东北特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出席了组建中共北满地委的哈尔滨特支扩大会议。此后,他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女一中以及长春二师学校担任教师,并经常在吉林毓学文中学,吉林一中、五中等校讲演。在教学及与广大青年学生接触中,楚图南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学习会,举办文娱、体育和演出戏剧等活动,利用通授课和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介绍河上肇《经济学大纲》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

1926年6月,作为哈尔滨特区党组织承担文教和宣传工作的楚图南,参加创办了文艺刊物《灿星》(后改为《国际协报》副刊)。他在《灿星》上连续发表了十余篇杂文、诗歌、话剧和歌剧剧本、散文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或严厉抨击反动社会制度,或通过怀古抒发反暴政、争自由、求解放的渴望,或寄语有志青年奋发向上,或反映广大民众悲惨的生活境遇。

1926年底,楚图南受吴丽实的委派,回到北京,向李大钊报告了哈尔滨特区党组织在东北活动的情况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李大钊指示说,随着北伐和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活动还要扩大,东北地区也要成立新的机构。李大钊还告诉他,尽快返回东北继续开展扩大组织和宣传活动,但要注意隐蔽,不要过于暴露。已查封的报刊就不要恢复了,聚集力量,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1]

当时,任哈尔滨市委负责人的任国桢没有固定住址和公开身份, 1927年至1928年间,任国桢和鲁迅之间的书刊和信件往来都是通过楚图南转交的。1928年春,鲁迅在一封经楚图南转交任国桢的信中,流露出在上海受到不公正围攻的不满,表示要读一些马列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书刊,并希望任国桢介绍一些书目给他。为此,任国桢与楚图南商量后,与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附设的一个图书馆馆长季托夫取得联系,并撰写了一个书目(包括中文、英文、俄文)寄给了鲁迅。后来,鲁迅在一些书刊介绍和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作品,其中有些就是这份书目中提供的。1928年秋,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闭幕后,周恩来、罗章龙、王德山等一部分代表取道西伯利亚,从绥芬河秘密过境,到达哈尔滨。楚图南即将所知的上海文化界,特别是鲁迅信中反映的情况,通过暂住在楚图南家中的王德山向党组织作了汇报。据说当时周恩来明确表示:鲁迅是一个有影响、不满现实但一时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作家,党应该团结、争取他,并说,组织上对鲁迅的工作会有考虑和安排[2]

1929年,东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楚图南只得暂时撤离东北,前往山东省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教学,后通过党组织与当时山东省教育厅督学的关系,被介绍到曲阜省立第二师范任文史课教师。他以钻研业务为由,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读书、学习讨论活动,辅导进步学生分析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革命,楚图南从上海买回满满两柳条箱进步书籍,给青年学生传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布置安装,楚图南在曲阜二师任课工作期间,不直接参与发展组织工作,重点在青年学生和部分教师中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国民党当局很快注意到楚图南在曲阜的活动,并指示曲阜县党部抓捕。闻讯后,楚图南在曲阜二师校长的帮助下,于1929年下半年离开曲阜,到济南省立第一高中任国文教师。1930年5月,他先后两次向全校师生作了“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我们的影响”和“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割据的任务”的演讲[1]。鼓动广大青年起来,反帝反封建。国民党当局侦知楚图南在泰安、曲阜等地活动,下令通缉。楚图南和胡也频、丁玲等济南一中的教师遂离开济南至青岛。再经北京北上哈尔滨,在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任教。

1930年底,楚图南在哈尔滨被捕,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共党要案”。在受审过程中,楚图南坚守党的秘密,不向敌人提供任何不利于同志和组织的供词,使敌人抓不到任何证据。他在提交的“供状”中写道:“……虽有时含痛含哀,言多悲沉;有时意气蓬勃,言多快意;以此间有不谨之言,出之口头,流于笔端,至社会上,友朋间,疑忌丛生,误会叠出。然实与任何团体,任何组织,任何党派,了无关系……”[2]。由于反动当局没有从楚图南口中抓到任何“共党活动”的口供和证据,特别是案发后东北社会各界纷纷声援,连天津的《大公报》也载文对此案受害者表示同情和声援,迫于压力,反动当局只好将拟判的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吉林省临时军法会审处于1930年12月以“灌输背戾之学说”,“误尽青年,反背党国”,“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的罪名,判处楚图南9年零11个月有期徒刑,关押在吉林监狱。入狱不久,在党组织和朋友的帮助下,楚图南等“政治犯”从普通牢房转到一间较为宽敞的“优待号”。在那里,楚图南开始了铁窗生涯。

楚图南被关押在“优待号”,狱外的同志和朋友设法打通各种关系,辗转托人,不断把收集到的一些外文书刊、报纸送进牢房,其中有高尔基、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涅克拉索夫、萧伯纳、屠格涅夫、布哈林、尼采等人的著作,还有英文版的《莫斯科日报》、美国共产党出版的周刊《新群众》等。为此,楚图南一面不失时机地指导同监的青年学生学习这些读物,每天给他们授课讲解,并且规定要完成的“作业”,一面也得以较系统地阅读一些外国名著,并且着手进行翻译。没有纸张,他就把译稿抄录在用收集来的烟盒纸装订成的小本上。在狱中的几年,楚图南翻译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自传体文学作品《看哪,这人》和反映尼采哲学思想的格言语录体作品《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等作品。在白色恐怖中,死神随时都可能闯入充满令人窒息的牢房,身陷囹圄的楚图南曾一度笼罩在无助、孤寂、幻灭乃至失望的重雾下,他不时以鲁迅在《唐宋传奇集》序列中流露的“顾旧乡而不行,弄飞光于有尽,嗟夫,此岂所以善吾生,然而不得已也”、“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的心境对照自己。当他“扪着铁的严肃,在死的战栗,也是在死的大宁静中”[1] 翻译尼采的作品时,对尼采作品中那种反对社会现实,冲决一切罗网羁绊的呐喊,那种对未来“超人”世界的渴盼产生了强烈共鸣和无限联想。他赏味了尼采所张扬的对时代叛逆的精神和侮蔑世道的勇气,“度过了一段绝望和幻灭的生活”,终于冲破了“死和黑暗的严肃与无助”,如涅架中更生的凤凰,“由毁灭到创造,经过战栗和斗争,渡到更遥远的未来,光明的未来……”[2]

在狱中的几年间,楚图南笔耕不辍。1932年,经朋友介绍帮助,他在狱中创作的论文集《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该书共收有七篇散文,其中《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一文,作者运用假梦寓意的表现手法,用诗一样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人驭梦巡游崭新国度的故事。

1934年6月,伪满洲国“政府”宣布全境“大赦”,楚图南因此获释出狱,在友人的帮助和安排下,出狱第二天便离开长春,回到北平。

出狱后,楚图南暂时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过去一同工作的同志、教师,有的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和绞架下,有的落荒而颓唐。楚图南怀着沉重而压抑的心情,于1934年夏走进了河南开封北仓女中(现为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为教好该校高中的历史和国文课程,他精心选编了一套国文教材,深受学生欢迎。他要求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启发青年用书中高尚的情操陶冶心灵,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在险恶环境下,他巧妙地利用合法手段开展进步宣传,例如,为参加开封市举行的演讲比赛,他亲自为参赛的学生撰稿,歌颂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他的教学和革命宣传活动赢得了一大批进步青年的拥戴,使得许多青年开始自觉地思考人生价值的意义,追求美好新生活[3]。进步师生把楚图南等教师聚居的小院誉为“储存着火花,护卫着火花,又在传播着火花”之地。在北仓一年多的教书生活,使楚图南精神境界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净化过程,一次充满活力的进取过程。“我好像一匹落荒的战马,以偶然的机会,闯进了人间最美的花园”,在美好与丑恶、光明与黑暗的对峙中“不敢有一刻的苟安和懒忽……我们的生命总得是无尽的创造和征战。”[1]

1935年冬,组织上拟派他前往莫斯科因故未果,随后改名楚曾,经郑振铎介绍到上海暨南大学任史地系教授。在上海工作期间,他写出了包括六篇散文在内的《开封随笔》,根据英文版翻译了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集《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翻译了美国平民诗人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和《大路之歌》,编译了《苏俄的诗歌》和《德米尔诗抄》等。

楚图南在担任暨南大学史地系教授期间,撰写、翻译了大量关于地理学理论方面的书刊。1936年他在《地学季刊》上先后发表了《人文地理学之发达及其流派》、《近代地理测绘术及地图学之发达》、《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凡》等论文,还翻译了瑞士地理学者迪金森等人所著的《地理学发达史》一书。他在这些论著中,“从地理的研究,触及了中国历史的文化、社会和民族的各方面,并可以得到解释和处置了这些问题的重要而有价值的结论”[2]。在《人文地理学之发达及其流派》一文中,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因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强调“自然环境是终决的规定,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则以在自己的作用之下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为媒介而主要地影响于人类”的见解[3]。他在批判近代地理学理论中关于唯崇环境万能观点和视人类活动为自然之王观点的基础上,揭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大旗,指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更应当应用了这个观点,避去地理唯物论者的武断和鲁莽的灭裂,也消除了唯心论者的揣想和附会。这样的历史地理学才能指示出人类自然环境中的辩证的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创化和进化的途径。”[4] 为此他提出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范围应包括地史和地形,历代建都考、历代政治区划、历代争战地理研究、海陆通道、河道变迁之势、历代水利和土地政策和历史地理所涉及的中国历史问题和历史地理学与中国现代政治社会发展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年底,楚图南携妻彭淑端和年仅九岁的长子楚泽清(后名楚庄)离开上海,取道香港和越南海防、河内等地,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云南。

[2] 《楚图南年表》,《楚图南文选》,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721页。
[1] 《怀念先烈李大钊》,《楚图南著译选集》第547页。
[2] 《鲁迅和党的联系之片断》,《楚图南著译选集》第576页。
[1] 《楚图南年表》、《楚图南文选》第722页。
[2] 吉林省档案馆〈6—(1)11—1—1—101〉。
[1]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译者题记》,《楚图南著译选集》第413页。
[2] 《看哪,这人》译序,《楚图南著译选集》第417页。
[3] 《迎接暴风雨的一代》,曾克主编:《春华秋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 《给开封北仓女中学生的一封信》,《楚图南文选》第469页。
[2] 《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凡》,《楚图南文选》第494页。
[3] 《人文地理学之发达及其流派》,《楚图南文选》第474页。
[4] 《人文地理学之发达及其流派》,《楚图南文选》第47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2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