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黄道·在斗争中成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29 评论:0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1900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生于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

父亲黄菊,略通文字,靠种族上的祀田和开小中药铺为生。母亲李爱娇,料理家务。1907年,黄道开始在本村上学。1913年又进了本村的高等讲堂。黄道读书时,成绩优异,思想开朗,曾反对父母替小妹黄梅贞裹脚。1913年,由父母做主与吴品秀订婚。因为吴品秀是个大脚,村里的人风言风语,弄得黄道的父母拿不定主意,转来问黄道:“品秀是个大脚,你喜欢不喜欢?”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喜欢!”订婚后,去见岳母,他向岳母提出,让品秀读书。岳母不以为然地说:“咳,女儿家读什么书?”黄道说:“为什么女儿家就不能读书?”由于黄道反复做岳父母的工作,吴品秀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又在黄道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

1917年秋,黄道考入上饶鹅湖师范(原鹅湖书院)。1918年,他改读鹅湖中学。1919年秋,黄道考入南昌二中。当时《新青年》等书刊和其他先进启蒙读物也传到了南昌,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在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方志敏等一批先进青年,正在开展反对腐败教育,驱逐反动校长,查禁日货等斗争。黄道一面热心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一面发动二中同学积极响应、支持方志敏领导的学生运动。

在南昌二中,黄道与袁玉冰等八人志同道合,经常结伴在东湖之畔,赣江之滨,议论国事,抨击时弊,辩论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同学们戏称他们为“江西八大家”[1]。他们酝酿成立了一个团体,定名鄱阳湖社;1921年元旦又正式更名为改造社。改造社的宗旨是“改造社会”,“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2]

为了向全社会做宣传,改造社于同年5月1日创办了《新江西》杂志。这是江西最早的以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对江西开展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播种的作用。黄道是这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在这个刊物上,他先后发表了《难道女子不是国民吗?》、《暑假期中之杂感》、《阻碍新文化运动的是谁?》等笔锋犀利的文章。他热情地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说:“男子所能享受的权利女子也可以享受,为什么男子可以参政,女子却不能呢?”他愤怒地指责:“中国的军阀,杀人放火,刮地皮,把持国政”,“军阀横行,各处兵祸不止,把个偌大的中国搞得这样糟。”他大声疾呼:“女界同胞啊!现在是二十世纪了,这样不平等的阶级,也应该想法子竭力打破它!”[1] 他揭露新文化运动中那些“假名的、口头的、谬误的”几种人的嘴脸及其危害性:“假名的都是背着新文化运动的好招牌干坏事”,口头的“这种人专是纸上谈兵,不问实际”,发展下去,“将来就要成一种空谈的流行病”,至于“谬种流传,真正的必从此消灭,这样做去,实在危险万分。”[2]

随着《新江西》的发行,改造社的影响日益扩大,江西的许多进步青年都要求加入。后来改造社发展到一百多人。方志敏以后回忆说:“江西改造社,是十几个倾向革命的学生组织的,袁孟冰( 即袁玉冰——引者)、黄道同志都在内。工校风潮后,他们认为我是革命青年,介绍我加入。”[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地注意到这个革命团体,不断地从广州等地寄来马列主义著作和介绍十月革命的小册子,让改造社中的青年们学习、研究和宣传。不久,黄道的好友汪群给他送来一本《共产党宣言》( 英文版),他爱不释手,怀着极大的热忱认真阅读,使他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1922年,湖南劳工领袖黄爱、庞人铨被军阀赵恒惕杀害。改造社发起召开群众大会,纪念国际劳动节并追悼两位革命烈士,控诉赵恒惕的罪行。袁玉冰、黄道等以改造社同人名义撰写挽联,上联是:“谋劳工解放,即是谋全人类解放,要达到这个目的,谁也有像黄、庞被杀的机会”;下联是:“对黄、庞痛哭,即是对全中国痛哭,只是徒然流泪,便愧对这实行奋斗的男儿”。会后在南昌《大江报》出版了“五一劳动节特号”。反动军阀把《大江报》视为洪水猛兽,诬它“煽惑劳工,鼓吹共产主义”,竟将《大江报》封闭。

1922年秋,黄道在二中毕业,回家乡在信江中学教书,同时进行革命宣传,“引导一批进步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其中毕保利、毕公士等同志,为共产主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 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黄道,这时已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并开始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23年秋,在彭玉冰多次来信鼓励下,黄道和邵式平一道,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北京,黄道有机会听到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讲演。他一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一面参加革命活动,思想进步很快。1923年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担任了北师大党支部书记,领导学生运动。陈毅写道:“黄道同志于1924加入中共,那时他是北京的学生,担任北师大出席学联的代表,取得了北京学联的领导地位,我于是年初与黄道同志订交,先后不久加入本党,共同努力北京的学生运动,文化运动以及国民革命运动。”[1] 他团结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此时,江西改造社的总社已迁至北京,他继续参加总社的领导工作,吸收在京的江西籍进步青年加入改造社。他和北师大江西籍女学生刘和珍一起,联合创办和编辑了《博物》杂志。

1925年上海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学生的五卅惨案,震怒了全国人民。中共北方区委发动和领导了北京各界开展了反帝斗争。黄道作为北京学联的领导成员,参与领导了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的罢课斗争,并在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刊物《北京学生》上撰文:《帝国主义的横暴行为与中国民众》。黄道开门见山就说:“一部中国近世外交史,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史。”他进而指出:“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国民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近上海英捕枪杀学生的暴行,更是闻所未闻,中国学生帮助中国工人争自由平等,在情理在法律都无什么不对,而且是最光明正大无比的。然而,因此,便大大触犯了帝国主义的——上海领事——竟令巡捕枪击我赤手空拳之学生,我们看看上海是什么地方?上海是不是中国领土?中国学生在本国地方游行,是不是(应该而且)没有触犯了什么法律?外国巡捕是不是有枪杀中国学生的特权?此种举动,是不是蔑视我们的主权和人格?中国国民受了这种奇耻大辱,若不一致反抗,那将来生命的危险,谁也不能保险。而且,一任外力压迫,亡国的惨祸,便是要迫在眉睫了。”为此,黄道提出:“我们对于这次惨剧,要认清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民众的一种宣战,而他们恃的便是他们的强权。所以我们于此便非努力根本打倒帝国主义,打倒他们的万恶势力不可。全中国民众,大家要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建设我们的独立自由国家!”[2]

不日,他返回南昌,积极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的工作,并在豫章公园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给南昌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开枪镇压游行请愿的爱国学生,北师大刘和珍、范士融等47人当场惨死。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北师大学生是“三一八”游行请愿斗争的主力队伍之一,黄道是这支队伍的领导人。这时,他已是“北方国民革命的领导主持的一员”。当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大院时,反动派开枪了,许多学生倒在血泊中,黄道的裤管也被子弹打破了一个洞。反动军警挥动着棍棒,拼命殴打学生。学生们被迫从东辕门突围。在突围中,黄道被人群挤倒,伏在地上达20分钟之久。然后,“我爬起来便跑向东门,想向大堆的人上爬出来,可是在我后面的人已把我压下了。把我的下身完全压倒,欲退不得,欲进不能,后面的枪声又起,一个一个都向我的头过去,我自念力已用尽,只有等死而已。这时四周的哭声震天,凄惨的状况,实在不能形容出来。等到压在我身上的人已渐渐少了,方才用力拔起我的双足,向着街上飞跑,同时街上还有士兵来追我,一直到我转过了小胡同,方始可以安稳回来。”[1]

3月19日,北师大和其他学校宣布罢课。24日,北师大举行沉痛追悼范士融烈士大会。黄道发表了《这次大屠杀的真象》的文章。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实地揭露了段祺瑞卖国政府惨杀爱国学生的情景,有力地回击了北洋军阀及其反动报刊制造的各种谣言。

黄道在北京求学期间,利用每年寒暑假回家的机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夏,黄道首先联络过去在横峰岑阳小学读书时的进步同学吴先民、邹秀峰、钱璧等,成立了横峰县最早的革命团体岑阳学会。7月上旬,在黄道主持下,岑阳学会召开成立大会,通过学会章程,宣布岑阳学会的宗旨是“宣传革命,吸收人才”,还创办了《岑阳月刊》,由钱璧任主编。

1926年初,黄道在岑阳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横峰县中共第一个党支部,吴先民、邹秀峰、钱璧等都入了党。同时,黄道还开始在姚家垅、青板桥、楼底兰家一带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在他的发动下,横峰百家坂村的贫苦农民首次对土豪劣绅进行了清算斗争。通过这次斗争,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地主土豪的威风,农民协会在横峰的许多村庄发展起来。为了培养斗争骨干,扩大革命影响,黄道在姚家垅开办了农民夜校,亲自任教员,还创作了《穷人翻身歌》,号召“千年枷锁要烧断,泥脚[1] 翻身做主人”。姚家垅的地主、黄道的堂兄黄文中,眼见农民运动势如燎原烈火,深夜将陈年积谷偷偷向外转移。黄道得知后,组织农协会员,在半路上截住没收,分给广大贫苦农民。黄道这一大义灭亲行为,受到了广大农友的一致赞扬,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参加农民协会的人越来越多了。

黄道在姚家垅、青板桥一带组织的农民协会,和当时方志敏、邵式平同志在弋阳进步青年中所组织的“青年学会”、“益友社”以及中共弋阳支部和漆工镇、邵家板一带的农民协会互相呼应,这都是赣东北最早的革命火种[2]

[1] 这八人是:黄道、袁玉冰、徐先兆、黄在璇、黄家煌、刘轶、石廷瑜、江岩。
[2] 《本社的简章》,《新江西》第1卷第1期《社务纪要》。
[1] 《新江西》第1卷第1期。
[2] 《新江西》第1卷第2期。
[3]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版。
[4] 黄知真:《回忆黄道的青年时代》,共青团南昌市委员会编印的《南昌青年运动回忆录》。
[1] 陈毅:《纪念黄道同志》。
[2] 黄道:《帝国主义的横暴行为与中国民众》,刊于《北京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刊物。
[1] 黄道:《这次大屠杀的真象》,刊于《北京师大追悼范士融烈士纪念刊》。
[1] 泥脚:即种田人,农民。
[2] 黄知真:《怀念黄道同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1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