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董振堂·“不爱钱将军”和“傻司令”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81 评论:0

这次离家,董振堂把16岁的侄子董光权带了出来,准备让他跟上自己到河南念书。

部队驻在河南新乡,叔侄二人住在里外连通着的两间房子里,里间是叔侄二人的卧室,外间是董振堂的办公室。侄子经常看到叔叔办完公后,就躺在外间的一张竹躺椅上看书,并且总是拿着警卫员为他削好的红蓝铅笔,在书上圈圈画画;看完一本,就装在帆布箱子里;待箱子装满了,便让同乡捎回河北新河县老家去收藏起来。前前后后,董振堂托人往家捎过许多箱书。那些书除了讲军事的以外,还有邹韬奋、郁达夫和鲁迅的著作,也有讲三民主义、讲政治经济学的,有《名人传》,还有《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一类暴露现实的文艺书。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几次抄董振堂的家,藏书全都散失了,惟独有一个装书的小帆布提箱,至今仍保存在董振堂夫人贾明玉的身边。

董振堂的部队后来从新乡进驻开封。一天晚饭后,叔侄二人漫步走出了营房,路过一所冯玉祥用公款盖的新村,里边住着老百姓,还有公费办的学校,董振堂见了,感慨地对侄子说:“将来中国都要像这个样子,家家有房子住,人人有书读,有地种,有工做,那样中国才会成为强国。”[1]

后来董振堂调离开封到洛阳,任十三师师长兼警备司令。豫西在旧社会,是土匪聚集的地方,素称“难治”。直军和镇嵩军的散兵游勇,也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为害乡里,骚扰地方治安。如果对他们不加区别,全都采用“剿灭”的办法,不但势有所不能,而且情亦有所不忍。董振堂便通过地方开明人士,对他们中的多数进行说服教育和妥善安置,使之明是非,辨善恶,权轻重,度利害,自觉改过从善,不再为非做歹;只对那些顽固不化,怙恶不悛的匪杆,才派兵剿除。这样做了以后,地方治安有所改善。此时,恰巧其兄董升堂在洛阳训练总监部任科长,兄弟二人便共同商量,迎养父母妻小于洛阳。

董妻贾明玉在洛阳居住期间,董振堂给她买了一件棉袍、一个小棉袄和一件棉裤,都是布做的。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地方官太太们见了,觉得“师长太太”太寒酸,董振堂却不以为然。

不久,贾明玉要回河北新河县老家去,董振堂又给她买了一件毛衣,一个枕头,交给她十元钱,嘱咐说:“我这一辈子,你甭惦记我吸烟,甭惦记我喝酒,也甭惦记我嫖窑子。我阔起来,也不会寻小老婆。”[1] 董振堂就这样跟妻子告别了。以后,他终生恪守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全部精力爱兵、带兵,研究战略技术;读书,思考,追求探索光明的出路。

1929年夏,韩(复榘)石(友三)叛冯,冯部撤进潼关以西。那年正值陕、甘大旱,军粮民粮都十分困难。陇海铁路也仅能通到河南灵宝,运输十分不便。为了避免因陕西受灾而造成军队缺粮的困难,冯玉祥下令所有西进部队都要多带面粉。许多部队的官兵,因为怕行动累赘,并未认真执行这一命令。当时,董振堂任第五师师长,他真诚服从命令,把所有的乘马全部用来驮军粮,他本人也和士兵一样,背一袋面粉,徒步行军。因此,进潼关后,董振堂所部之第五师,军粮充足,避免了与饥民争粮的惨剧,赢得了冯玉祥的通令嘉奖和当地群众的赞扬。

陕、甘的大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真是饿殍载道,哀鸿遍野。蒋介石不但不设法救灾恤民,反而严禁米粮西进潼关,妄图借自然灾害,消灭国民军。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出兵讨伐蒋介石。董振堂率领第五师东出潼关,参加讨伐蒋介石的豫西战役,激战月余,屡挫敌锋。

同年夏,董振堂参加讨蒋的豫东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率部冒雨驰援皖北亳州,受伤不退,裹伤再战,激战七昼夜,终于击退强敌,解亳州之围,受到冯玉祥的通令嘉奖。

当时军阀部队中的高级军官,大都生活糜烂,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但是,当了师长的董振堂,月薪二百多元,却依然十分简朴,每顿饭都是馒头和简单的两菜一汤。然而对下级军官和士兵,他却非常大方,无论谁有困难,总是慷慨地解囊相助。他每月的薪饷发下之后,全部让警卫员高志中代管。今天这个连长有困难,他让小高从自己的薪饷里拿给 20元;明天那个营长家里出事了,又让小高从自己的薪饷里拿给30元;却从来不往家里捎钱。一次师部参谋郭如岳病了,吃饭的时候,董振堂让小高拿出自己的钱给郭参谋买病号饭,过后,他又让小高送给郭参谋20块大洋,让他补养身体。

董振堂和后来的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是河北同乡,也是过从密切的好友,因为他们都重义轻财,关心下级,所以,当时二十六路军中,很多人称他们为“不爱钱将军”,也有人把董振堂叫“傻司令”。

[1] 访问董光权记录。
[1] 访问贾明玉记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2141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