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张坚中个人简介传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460 评论:0

草鞋区长留美名

——张坚中传略

张坚中(1906—1995年),广东紫金县中坝人,青年时参加了北伐战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后从事财贸后勤工作。重庆解放后,担任重庆市商业局副局长。1957年冬天,张坚中从中央第七党校毕业后分配到万盛(原南桐矿区)担任区长职务,同时兼任区财贸部长及区政法党组书记之职。由于他经常脚穿草鞋、身背雨伞到基层和农村工作,因而被人亲切称为“草鞋区长。”

一、情系青年的成长

张坚中到南桐矿不久,就面临区人委办人手不够的问题:整个办公室,从事打字、收发等事务性工作的人员只有4个年轻人。面对人委办增加干部的请求,张坚中考虑到当时全区生产任务重,要把更多干部投放在生产一线,他向办公室人员鼓励打气,说矿区是新建区,干部紧张,大家都是年轻人,要有干劲,工作中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在张坚中的鼓励下,人委办同志增强了信心,决心在人手少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做好人委办工作。4个年轻人干脆把办公桌搬到一间较大的屋子里共同办公,大家变得更加团结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看到他们这么有志气,张坚中打心底高兴。

一次临近傍晚下班时,张坚中得到报告,说万盛粮站要晚上翻仓,可粮站人手太少了,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张坚中动员人委办的4位年轻人,晚上一起去支援粮站扛粮袋,大家纷纷响应。吃过晚饭后,在张坚中的带领下,他们一行5人来到位于张氏民居的万盛粮站仓库。粮站站长见张坚中一行赶忙上前迎接,并引领他们到办公室休息。张坚中告诉粮站站长,他们不是来当客人,而是来做劳力当搬运工的。粮站的职工听了分外高兴。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张坚中和站长商量把体力强的同志组合起来进行“传送带”,大家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凌晨4点多钟,终于完成了万盛粮站粮食的翻仓。

作为一区之行政首长,张坚中不仅谋发展抓经济,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而且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就在他刚分配到南桐矿区工作不久,300多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南桐矿区。张坚中担心这些刚走向社会的青年对艰苦环境不适应,由此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思想。为了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牢固扎根农村,他应邀为知青们作了一场生动而振奋人心的动员报告。他热情洋溢地说:“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南桐矿区的明天是美好的,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那里大有作为,希望你们这些有知识有志气的青年去建设去奋斗,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集体和社会的人。”

情系知青的张坚中一直关注他们的发展。1958年冬天,30多名具有高中文化的知青在南桐矿区农水科会计辅导员培训学习班结业了,在即将分配前,张坚中特意抽出时间来到知青培训班,做知青们的思想工作。培训班的负责人和知青代表相继就学习情况作了发言。张坚中手中拿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作向知青们讲话,他说:“大家要学习屈原坚持信念、追求进步、爱国爱民的精神。南桐矿区欣欣向荣的建设需要农业支撑,而全区农村即将到来的合作化高潮就特别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你们是区里向市知青办做工作争取的,名额来之不易,所以一定要珍惜,服从分配到边远的乡去担任农业合作社的会计辅导员,扎实搞好财务管理工作。”詹一士就是其中的知青学员之一,后来成长为领导干部的他在晚年回忆说:“张区长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坚持信念,振奋精神,为做好会计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二、深入调研谋发展

张坚中也善于为驻南桐矿区的国有企业排忧解难。南桐矿务局所属的几个煤矿井下生产需要的芭片和排花,是由当地的农民采伐和编制后人工运输到矿务局。饮食行业实行粮票供应以来,本来就缺吃少穿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没有了体力的农民无力承担繁重的运输芭片和排花的工作,由此导致几个煤矿的生产材料告急。在这紧急时刻,南桐矿务局领导找到了张坚中,向他说明遇到的困难,希望他能帮助解决。张坚中认识到,在计划经济年代,煤炭是基础工业,没有煤炭就会影响上游工业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张坚中立即通知区粮食公司经理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由区人委制作专用的粮券提供给南桐矿务局供应科掌握——由他们根据农民运输芭片和排花的路程及数量相应地发给粮券,得到粮券的农民就可以到区饮食餐馆用餐。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南桐矿务局的生产材料之所急,张坚中受到了南桐矿务局领导的好评。

热爱南桐矿区的张坚中一边紧张地工作,一边勤奋地思考如何搞好全区的生产建设。经过实地考察,撰写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新南桐的思路》。当时,南桐矿区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但群众吃的粮食和猪肉全部依靠外地供应:粮食由毗邻的南川调运,猪肉则从綦江和江津等地调运。这种局面“十分被动,那种讨饭吃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基于这样的想法,张坚中经过实地踏勘走访和调查研究,提出“总体思路是抓生产发展,”第一步“搞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争取有余向外供应,改变一切依靠外援的局面”。

张坚中经过深思熟虑后,对推进南桐矿区农副业生产作了全面打算。他认为第一个重要的事是养猪:

主张各家各户大养其猪,号召生产队结合自己实际,根据养猪望肥料的原则,百亩之中设一猪场,养猪百头以肥攻粮。还主张每人两条猪(以一年为限,一条卖给公家,保证市场供应,一条自留,自吃自卖,利益归己),我们公家放宽政策多让社员农户开荒种菜,增加饲料来源。公家开设饲料生产供应,饲料来源在两相配合下采取公有公养,私有私养,公私合养,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根本用不着向外借钱去出利息。我们南桐矿区煤矿工人多,生活艰苦,不管多少猪肉都有销路,吃不完还可加工向重庆供应或搞罐头厂,这样猪多粮多,则六畜相应兴旺起来。真是满山是牛羊,鹅鸭满池塘,则日子就好过了。为了这个,我进行了大量调查,事实表明用二分地就可供应一条猪的青饲料(牛皮菜),不用粮食,况且肉食多了,则人吃粮食还会减少,因为肚子有油了。还有一种专门养油猪,有老农民告诉我,养油猪的办法,先把猪养起架子来了,就给它吃点泻药,把肚子的蛔虫打掉,然后给它喂豆浆,打好底子以后,这条猪尽长油了,到年终杀时,全身都是油,这是养猪的诀窍。(现在关于猪饲料又有讲究,有的糖化饲料生喂也肯吃,有的把玉米用粉碎机打成粉末来喂,猪也肯吃,还被人称赞是养猪致富。)

第二个建设南桐矿区新思路的具体办法是种茶,张坚中认为全区的茶叶生产已经搞起来,在半高山地区加大种植面积可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三个具体办法准备发展果树,张坚中作这样打算:

例如丛林乡的李子,当时听说一年可生产20万斤,如果政策重视起来加以鼓励,我相信产量会大大提高的,到那时可以搞小型罐头厂。还有种广柑也适宜,如果因地制宜分别种植,则几年以后广柑林也就起来了,还可搞果汁厂发展乡镇企业。

第四个具体办法是准备饲养牛:

听说有个高山叫六盆子(即山上有六个盆地是草地),适宜养牛,这些吃草的东西能够转化为现金或转化为粮食……所以群众说山上是银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转变成钱,只要重视起来好好利用,就成为聚宝盆和摇钱树了。

第五个具体办法是建设温塘,并已筹集资金6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建设温塘(地点在桃子凼下去),有一股温泉水,47摄氏度,给煤矿工人治皮肤病、洗澡是很理想的。当时已筹集6万元(人民币)准备建设一个公园给矿工休息、娱乐,配合疗养,盖些简易平房作为临时住宿之用。我们商业部门可配合开设一些饮食行业负责供应,这样逐步发展,逐步完善,其规模是可观的(这个温塘还可以给长途汽车作为歇脚站口,方便客运)。可惜大跃进一来,把劳动力挤光了,没有搞成,后来副区长张玉鲜在温泉旁也搞了几间简易洗澡塘,以后就不晓得了。

第六个具体办法是在丛林公社大规模的饲养生猪,以此来改善群众的生活,提高群众的收入。

三、以党的利益为重

从1958年开始,全国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业生产上全面推广搞密植提高产量。在这种政治形势的影响下,是年2月,重庆市农工部召集全市区县的区长和县长在重庆大礼堂开会,动员与会者要紧跟形势,真抓实干,切实按上级的要求搞好农业生产的密植工作,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为了扎实推动工作的开展,农工部要求每个区县的领导都到主席台作表态性发言。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区县长走上主席台就如何搞好下一步的密植提高产量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违心地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

在紧急情况之下,张坚中“想开小会商量也来不及了”,衣着朴素脚穿草鞋的他走上了主席台,逼上梁山临时拟就了一则顺口溜:

南桐好地方,

山高水又长,

到处都是黑金子,

漫山遍野是高粱。

平地盛产黄金稻,

高山之上放牛羊,

溪边可安水电站,

崇山峻岭是茶场。

农业大军齐出动,

漫山遍野上山岗,

铁臂钢拳齐挥动,

穷山献出宝贝粮。

农业英雄大歌唱,

家家户户谷满仓。

让张坚中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顺口溜刚说完,整个会场立刻沸腾了起来。张坚中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称赞,西南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评价他:“看来是个老农民,又像老教授……”张坚中一下出名了,故事还被《重庆日报》刊登。

既然在全市的会上作了表态,回区后就只有认真地搞好庄稼密植力争高产了。张坚中带领全区干部社员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终于为南桐矿区赢来了荣誉——夺得了当年粮食高产红旗,全区一片莺歌燕舞,形势大好。

但隐藏的危机就要来临了。1959年号称“三面红旗”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更加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一些违背了自然规律的事情出现了:浮夸风盛行,昧着良心说大话假话;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耕作制度全部被取消,弄虚作假层出不穷;大兵团作战此起彼伏,大办公共食堂蔚然成风;表决心献忠心放卫星热火朝天,“共产风”、“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越刮越猛……在这种情况之下,有领导说:“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更有甚者,把群众家中的铁锅等铁器搜集后,架起风炉生火炼钢,把锅铁等铁器烧红后用水一淬,就急不可待地向市里报告说炼钢成功了。宝贵的劳动资源被大炼钢铁占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比皆是。张坚中为此忧心如焚,越发不安,他在多年后回忆说:“站在关心人民疾苦方面,对当时的做法是不满意的……”

1958年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导致的灾难后果出现了:由于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力遭到破坏,不仅导致粮食减产,而且生猪也大量死亡。这就给公共食堂带来了危机——没有充足粮食作为基础只有改为定量供应了。

针对这种情况,担心灾情进一步加重的张坚中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他一边在各种会议和人员多的场合多次讲述延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边身体力行带领办公室的同志在区人委办的空地上,利用休息时间挖掘一个鱼池养鱼,同时还养兔子,用以改善大家日渐困难的生活。在张坚中的示范下,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和社员纷纷饲养起了鸡鸭鹅等家禽,还种植起了各种蔬菜和杂粮。这些珍贵的家禽和五谷杂粮在那饥饿横行的岁月,成了许多家庭的救命稻草,帮助许多群众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1959年春天,毛泽东同志的《党内通信》传达到南桐矿区。一直在担心群众的安危和生产力受到破坏的张坚中心中一亮:这下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高度兴奋的他于当天下午召集全区的公社党委书记开会。在会上,张坚中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党内通信》精神,作出了发展生产的规定:为了方便群众吃饭,公共食堂要尽量分散下放到每个生产队;不要再搞瞎指挥,深翻土地和“越密越好”的种植是错误的,要给予纠正;生猪下放到生产队饲养,饲养条件不行的生产队下放到社员家中饲养;社员饲养的家禽属于个人所有等。

就在这时,四川省委在重庆市召开四川省万人大会,省委书记李井泉在会上要求进一步加强“三面红旗”的工作,并决定不再让群众饲养生猪,而搞集体饲养量达到万头生猪的万猪场。在省委的倡导下和强大的新闻舆论宣传下,很多干部抱着宁“左”毋右和“左”比右好的思想开展工作。一时间,“左”的思潮席卷各地,势不可挡。坚持独立思考的张坚中清醒意识到这样搞非常不妥,不仅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遭到破坏,而且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大片的群众都要遭殃。这时,张坚中陷入了极度的矛盾思索之中:“形势不可阻挡,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还是做中流砥柱?”经过三天三夜的痛苦思考,张坚中决心以群众利益为重,他奋笔疾书撰写纠正过“左”政策的建议,然后按照党内程序一级一级往上呈报给万人大会。从此,张坚中的厄运降临了,他被列为“右倾机会主义”的重点人物受到打击。1959年9月至10月间,张坚中相继在数千人参加的区委扩大会议、区乡社队四级干部大会上被批判。他被批判的“罪行”有:主张食堂下放到队,并解散人民公社食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区机关养鱼养兔;破坏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擅自制作发行粮票;对上级组织的要求阳奉阴违,反对密植和深翻土地等。还有人揭发张坚中在一些场合说的攻击“三面红旗”的话,诸如“大跃进是吹牛”“大办钢铁得不偿失”“人民公社办早了,办快了,办糟了”等。张坚中由此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0年2月,在南桐矿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坚中受到严厉的批判,被撤销了南桐矿区区长职务和重庆市人大代表资格,惩罚下放到丛林公社食品公司饲养场劳动。

身处逆境的张坚中,对下放到丛林公社养猪场劳动的这段艰难岁月记忆深刻,他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住在粮食仓库旁边一间房子内,吃饭在养猪场吃,其余就没人管了(好似推出财贸部了事),这样也落得个人自由。于是我想做点事情,给后人留念。就以住房附近的一个小山头(山顶约二丈多,是平的)为中心,我就在这座山的周围修环山小道,在小道旁种上10多棵桂花树苗(约一人高),另外周围山边上压插了十几枝葡萄藤段,准备长大了搭葡萄架子,另外自己培育了8棵核桃树苗子。小山头正面山底下,有一条约一里多长的小河沟,绕山脚而行。转到山背后,有个小型水力发电站(丛林乡社员磨面粉用),我打算在小河沟两岸种上桃树,形成桃花林(像《桃花源记》描述的那样)。如果成功,整个小山的桂花树长大了,开起花来,满山都是桂花香,多好啊!如果8棵核桃树长大结核桃时,树越长越大结的核桃也更多,不但风景好看,而且有经济价值,更能构成一个旅游点,供人游玩。丛林沟有供销社,如果成功,将连成一片(即有吃有玩有耍的娱乐胜地)。只可惜我被调走了,这一切也完了。

四、倡导说真话办实事

生活在困境中的张坚中不气馁不消沉,仍然以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一天,区人委办公室的朱泽芗同志到丛林公社出差,顺路到饲养场看望正在为猪圈打扫卫生的张坚中。见到昔日的下属,张坚中高兴异常,连连询问区人委办同志们的情况。朱泽芗告诉张坚中,区人委办公室保留着过去的好传统,同志们仍然在一起办公。张坚中听后感觉十分欣慰。他让朱泽芗转告区人委办的同志们,说他这里很好,工作轻松,吃得香,睡得好,可以天天看报读书学习,还挖了一口鱼塘。

就在张坚中被下放到饲养场劳动的时候,南桐矿区食品公司的青年突击队来到当时名叫万猪场的丛林公社饲养场搞突击劳动。张坚中知道后在晚上来到青年的住宿地,和这些年轻人一起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大家一起摆起了龙门阵。

张坚中热情地询问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青年回答说他们从事采购、保管和财务等工作。张坚中看着他们青春的面孔,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今后一定不要武断行事,要民主和学会倾听各方的声音;要说真话办实事,一定不要说大话和假话;凡事要身体力行作表率,让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让别人办的事首先自己不能办;能办大事最好,不能办大事就办中事和小事,总之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张坚中同他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期待青年明白如何做人和正确面对人生。这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被青年们铭记在了心灵的深处,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1960年夏天,上级决定撤销丛林公社海孔农场。张坚中得知消息后,一面积极做农场的工作,争取农场把所属的奶牛场交给食品公司使用,一面向食品公司接收人员说明接收奶牛场的重要性,并亲自带他们到农场部做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农场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坚中的努力之下,农场把全部奶牛、设备和技术人员无偿地划给了食品公司,同时还赠送了一些办公桌子和床铺。食品公司的接收人员为此非常感动。农场场长说,他们这样做完全是被张坚中的人品、敬业和真诚所感动。

1960年12月,南桐矿区区委纠正了在反右倾运动中对张坚中的错误处理,张坚中从丛林公社返回区人委担任副区长一职。1961年夏天,张坚中来到食品公司业务股了解副食品的供应和特殊商品的管理等情况。他虚心地向工作人员咨询海带管理的知识。当班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海带不是特殊商品,食堂和食品公司都有供应,零售门市在节假日也向群众销售。了解到这情况后,在广东海边长大、喜欢吃海带的张坚中,小心询问是否可以用肉票购买一点海带。工作人员解释,海带是一般商品,可以不限量放开供应的。张坚中坚持只购买二斤海带,因为当时海带在市场上还是稀缺产品,他不愿同群众争抢。

1962年12月,张坚中被调到重庆市第一商业局担任副局长之职。1979年夏天,张坚中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南桐矿区,并特意到丛林乡当年他被下放劳动的地方去看看。他回想起在南桐的这段历史,思绪万千,难以言表。为此作诗三首,其中第一首是这样的:

身在丛林不见林,但见车马跑不停。

他们都是英雄将,夺煤保钢有名声。

第二首写道:

腊月十二雪花飞,路上行人穿大衣。

劳动人民在战斗,挥锄挥斧汗沾衣。

五、退而不休育青年

1978年11月,张坚中退居二线当顾问,他从此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了培养青少年的成长上。为了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1980年6月27日,张坚中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无数革命先烈的故事为内容,赋诗赠送市中区红领巾辅导员和队干部:“共产党伟大光明,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人民解放,无数先烈流血牺牲。先烈夏明翰,对党很忠诚,坚贞不屈,威慑敌人……愿我青少年,慎之勉之,行之成之,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无上光荣!”

他在《警言篇》中这样教育青少年:“幸喜有中国共产党,才打败国内外的敌人,人民才当家作主人”,共产党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要特别爱护中国共产党。国家是民族的根本,要有先国后家的思想,要树立“有国才有家,无国则无家。国破家何在,人人做牛马”的理念。面对五花八门的社会和一些消极因素,青少年尤其要学习爱惜自己,要自尊自爱,“社会好比大染缸,容易染色要谨防,失足造成千古恨,精神肉体两俱伤”。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一定不要浪费时间,“时间宝贵胜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时间太可惜,光阴一去不留情”。基于“十亿人民要吃饭,四化建设需要钱。‘老、少、边、穷’还很苦,哪能只顾自己花?”所以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

张坚中认为青少年要特别注重立志,然后朝着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地奋斗,否则就没有了目标,人生也许就显得平淡失去了意义,为此特意撰写文章《我的立志》:“年过八十三,继续做园丁,培养青少年,为国育群英。”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80至1991年间,为了搞好青少年工作,把他们培养为社会有用之才,张坚中就走访了8个区县,作各种报告130多场,听众达5000多人,撰写了5万多字的文章和诗歌。张坚中生活朴素、勤俭节约:家里床铺和凳子都是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制作的,一直使用了多年。妻子去世后他孤身一人生活,没有请保姆煮饭做家务,全靠自己劳动。张坚中把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捐赠给了重庆市残疾人基金会、重庆市残疾儿童活动中心、故乡广东中坝学校和灾区等。到后来,他干脆每月存款150元,以便向社会需要救助的人进行捐赠。1988年,张坚中当选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理事,同年荣获四川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重庆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在培养青少年的同时,张坚中也十分关心他倾注了无限心血的商业经营服务工作,为了提高商业工作的服务质量,他特意撰写了一首诗《要文明经商》:“劝君经商要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物美价廉货真实,老少无欺商德精。薄利多销便群众,促进生产利人民。非义之财切莫取,见利忘义不苟行。自古陶朱善经商,他们从不欺骗人……”此诗在全市商业系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商业职工学习的目标。

1995年5月18日,张坚中在重庆与世长辞,终年89岁。

史料来源:

1. 采访

2. 万盛经开区委宣传部编:《万盛史苑》内部编印,2010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gong/2022101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