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宗教·瑜伽师地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46 评论:0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书。相传为古印度弥勒(Maitreya,约350~430)口述,世亲(Vasubandhu,约4—5世纪)记录而成。弥勒生平不详,文献中记载了关于他的许多荒诞故事。该论共分为5部分,①本地分,把瑜伽禅观境界按境、行、果三相分成十七地,即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以此十七地统摄瑜伽修行过程,前九地为瑜伽之境,中六地为瑜伽之行,后二地为修行之果。②摄抉择分,解释了十七地之要义,于境谈八识,于行谈菩萨,于果谈无住涅盘,详细论述了唯识学教理。③摄释分,解释了有关十七地的诸经说法和仪则。④摄异门分,阐释与十七地有关诸经所说诸法的名义及差别。⑤摄事分,论述经、律、论三藏要义。全论中心思想是说明世界万法唯识所现,要人离于有无、常断等名相差别,从而悟入“中道”,涅盘解脱。本论对瑜伽行派的思想理论,修行法则作了极其详细的论述,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中国佛教法相宗的重要典籍,中印皆有多种注本问世。

主要汉译本有唐玄奘全译本100卷,此外尚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菩萨善戒经》9卷等节译本。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51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