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宗教·华严经》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23 评论:0

大乘佛教华严宗所本的根本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杂华经》。一般学者认为该经于2~4世纪由西域僧人在于阗一带将若干小品佛经集为大品加以增补编纂而成,有些西方及日本学者认为该经可能出现于印度,目前已发现了该经一些单品的梵文本。全经共分“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处指讲法处所,会指讲法集会),第1会讲述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觉悟、显现为毗户遮那佛的故事;第2会讲述释迦移居普光法堂,由文殊菩萨宣讲苦、集、灭、道四谛及10种甚深密法;第3会讲释迦移升天界,宣说十住法;第4会讲“十行”;第5会谈“十回向”;第6会介绍“十地”即宗教修行的10个阶段,十地是欢喜地、离垢地、明地、炎地、难胜地、现前地、涅盘地、不动地、善慧地及法云地,该部分是全经的重点;第7会介绍说法的纲要;第8会讲善财童子等53人寻法求慧的故事。全经宣扬“唯诸一心,法界缘起,普贤行愿”的大乘佛教瑜伽思想,从“法性本净”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依十地逐步修习的普贤行愿能最终进入佛地境界清净解脱。此外,该经还提出了“圆信”、“圆解”、“圆行”、“圆证”的一乘教理圆融无障的判教观。该经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古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人均为该经的一些单品作过注疏。传来中国后,该经立即受到重视,研习之风甚盛,至隋唐时达到极盛,形成了专门弘扬该经的华严宗。该经7世纪传到朝鲜,8世纪传至日本,中、朝、日等国的僧人均为该经作过许多注疏,并出现过许多着名的华严师。

汉译本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34品,史称“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译《新译华严》80卷39品,史称“八十华严”;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40卷,史称“四十华严”,为该经节译本。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51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