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语言学·吉檀迦利》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81 评论:0

印度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发表于1910年的宗教抒情诗集。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书名意译为“献诗”即献给神的宗教诗。此神并非指迷信中之鬼神,而是指印度古“奥义书”中所谓表现一切又包容一切、神我合一的“梵”。诗可分为5部分:1~11首,为领神诗,所唱之神无所不在,表明神即是诗人之理想。12~47首,写诗人追踪神迹、寻求真理的艰辛历程,神虽无所不在,却不易觅,常常是听曲不见人,闻香不见花,然而诗人并未失望退缩。48~83首,描写希望实现,光明到来,神我合一的美妙境界,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亦无言语、超越一切时空。84~100首,写别离与死亡,离愁弥漫,诗人知死不可免,却要在死中寻求不死,跳入死海去捕捞珍珠。最后3首为全诗结语,一如既往在神带领下,走向苦难与快乐的神秘王国。诗在写景时清晰如画,抒情时则虚无飘渺,语言既肃穆庄严,又扑朔迷离,溶进大量哲理,却不显晦涩,具有一种庙堂之美。

主要中译本由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45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