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语言学·荒原》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07 评论:0

英国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的长诗,发表于1922年。这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里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牌,也是作者的成名作。全诗以干涸不毛、毫无生机的“荒原”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黑暗丑恶的现实、人们卑劣猥琐的生活和萎靡枯竭的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了知识分子绝望幻灭的情绪。诗以寻找“圣杯”的传说为引子,分为“死者的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话”5章。其内容丰富、思想庞杂,许多地方晦涩费解。结尾预示:“圣杯”就在人们心中,若人心向善,遵雷霆之嘱,就会甘露当涌,荒原不荒,天下太平。但诗末写只闻雷声,不见雨点,表明作者对到底如何才能拯救人类灵魂仍存疑问,全诗涉及6种语言、35位作家、56部作品,运用了象征、联想、通感、时序颠倒等现代派艺术手法。全诗极少用韵,大多是有节奏的自由体,语言变化多端。《荒原》不仅拓宽了诗歌的表现力,而且也扩展了现代派艺术的表现手法。1948年艾略特以“对现代诗之先锋性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中译本由赵萝蕤译,载于《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451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