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美学·声无哀乐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33 评论:0

中国魏晋时期嵇康(224~263)着。受正始玄学影响,作者将“声”与“心”即音乐与人的思想感情看成是相互矛盾的“名”与“实”的关系,明确提出:音乐并不表现人的什么哀与乐的情感。这是因为,声音或“五音”与自然音响一样,是自然的客体事物,和人的思想情感并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欣赏者之所以被音乐所感动,不是音乐本身能感动人,而是欣赏者心中固有的情感受到音乐的激发所致。他指出:“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言此成诗,声此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作者还以饮酒为喻,指出酒醉者的喜怒之情只是主观产生的,与酒的特性无关。该书还针对当时极力推崇礼乐教化的风气,明确提出音乐并不存在儒家所说的“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音乐对于人来说只具有审美功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38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