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逻辑学·言尽意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13 评论:0

中国西晋思想家欧阳建(268~300)着。欧阳建,字坚石,是西晋名理学派的唯物论学者。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学发展史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方法论意义。论战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弼,荀粲的“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理论,他们代表玄学派的名实抽象论。而欧阳建则代表了名理派的名实相应论,主张言能尽意,故作《言尽意论》,反对前两派的观点。文中着重论述了言、称与物、理的关系。指出事物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在被人们赋予其语言概念之前就独立存在着,即所谓“形不待名而方圆已着,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但是“言不畅心,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就是说,若无语言概念的区别,人们就无法认识物和理,也就无法相互交流思想。所以说“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由此出发,文中进一步指出,言和称是人们依物、理的本来面目确定的,“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而且言、称又是随物、理的客观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因此,人们赋予事物的言、称正如响之于声,影之于形一样,是可以尽意的。欧阳建的上述观点涉及到人们对事物的思维与认识原则上的根本问题,代表了当时唯物主义的逻辑思想。

《言尽意论》载于《艺文类聚》卷十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381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