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逻辑学·集量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10 评论:0

佛教因明(逻辑)学典籍。古印度陈那(Dignaga,约5~6世纪)着。陈那,南印度人,婆罗门种姓,初学婆罗门教,后改学小乘佛教犊子部教义,最后拜于世亲门下。他通晓大、小、密乘各部经典,尤擅因明,能言善辩,曾应东印度那烂陀寺邀请,与“外道”辩论取得胜利,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着名论师。主要作品有《集量论》、《因明正理门论》、《观所缘论》、《掌中论》等。该论叙述佛教因明学理论,共分6品,每品分为阐明自己主张的“立自宗”与破斥其它派别观点的“破异执”两部分。第1现量品,解释现量、比量的概念,批判正理派主张的圣教量、比喻量,提出识的见分、相分、自证分“三分说”;第2自义比量品,解释因明三支作法中的宗,因二支,及自义比量的概念,确立能比(主词)所比(宾词)间的逻辑关系;第3他义比量品,释他义比量的概念,阐述能立与所立间的逻辑关系;第4观喻似喻品,解释因明三支中的喻支,说明三支间的逻辑关系;第5观遣他品,立“声”(语言)的定义,提出“遮诠”说,讨论概念的种属关系,批判了弥曼差、胜论、数论等派别的主张;第6观反断品,阐述因明推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该论从佛教因明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的知识(量)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把量分成现量(直觉)、比量(推理)两种,提出识“三分说”,发展了大乘佛教唯识学派的认识论思想。此外该论把印度原有的因明五支作法改为三支作法,对因明的原理及推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作了详细说明,在印度逻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人把陈那的因明学称为“新因明”,以与正理派的“古因明”相对,陈那本人被誉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

汉译本有唐义净景云二年(711)译4卷(已佚);法尊译6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37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