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经济学·资本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25 评论:0

德国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着。1867年第1卷出版,1885年第2卷、1894年第3卷在恩格斯编辑下出版。前3卷是理论部分,研究了资本的运动,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的总过程、总形态,实即探讨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过程。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历史的批判的部分。作者以生产过程作为整个运动的核心和基础,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 商品入手,揭示了商品的内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价值形式和商品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论述了自己完整的劳动价值论,进而说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自然发展及其矛盾增长,为什么必然产生货币以及商品的内部矛盾怎样发展为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对立。他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货币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一切商品包括黄金在内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物,因此它们才能互相较量。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他也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他认为资本是怎样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生产的源泉、实质、目的和方法又是什么,这些是最根本的问题。他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认为资本的积累过程便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和经济危机,得出“剥夺者被剥夺”的着名结论。他对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实现及其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都作了具体阐述。而第4卷则研究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生、发展和破产的过程,他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发展的内在联系来处理材料,把批判史的论述和理论的分析相结合,研究了重农学派、亚当·斯密、李嘉图及其地租理论,以及李嘉图学派的瓦解过程。整部着作以劳动价值为基础、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以资本主义制度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作为结论,以揭露现代社会变动的经济法则为最终目的。这实际上已超越了政治经济学及批判经济学的范围,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彻底而有系统的批判。多年来,社会主义者一直将该书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圣经”。

主要中译本有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译《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359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