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百科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11 评论:0

英国马歇尔,A.(Alfred Marshall,1942~1924)着。1890年初版。作为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那时代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作者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经济思想,把数学和定量材料仅作为该书的附录和各章节的脚注,极力警戒经济学者不要使数学成为自我游戏的工具。他提出的局部均衡分析即比较静态方法,认为均衡是相反力量所形成的均势,人追求满足的动机促进了人的某种经济行为,而避免牺牲动机则制约了人的经济行为使其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他认为成本是供给后面的原动力,而效用则是需求后面的原动力,两者通过供求的波动共同决定价值。生产成本原理和边际效用原理是供求规律的构成部分,两者的作用可以和剪刀的双刃相比。他还认为经济学应更多地将边际概念推广到其它问题上如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诸生产要素配合的替换原则、国民所得的分配等等。他认识到贫穷问题的迫切性,指出应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增加所有人的满足程度。认为在暂时的市场期间内,商品生产量为固定,所以供给唯有在卖方对其产品持最低保留价格时才会变动。均衡条件则为市场上买卖双方结清的状况,短期均衡的供给是可以部分变动的,也就是产量能够增加,但资本设备与其他固定成本项目皆不能变动。长期分析允许最适度资本存量的调整,所有的因素(不包括企业家才能)皆能完全调整,所以此时市场结构中供给已能够完全变动。他所考察的需求法则为在其他商品价格与收入不变情况下,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减函数关系变动。他讨论了规模报酬下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概念。在分配理论方面提出了准地租概念,解释了任何供给弹性为零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尤其用于已存在的短期资本设备报酬的分析上。他认为自由市场制度能使福利趋于极大,这时每一个别的市场剩余的总和趋于极大(包括消费者剩余及生产者剩余或地租)。他编制了“代表企业(厂商)”的概念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正常经济单位,确定静态经济状态,提出连续原理,一方面强调其分析以经济事物的正常形态为中心,但又认为正常与不正常之间不能有一个严格的分野,从正常到不正常存在着一个连续的差异层次,故而人们的正常和不正常的经济行为的区分不可能是严格的。他认为各种生产要素和工具不论是物质的或者人的,它们在外表特征上虽然有着重要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基本同一性。他认为经济情况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但只属渐变、量变,不会产生质变。该书对现代经济学直接影响很大。20世纪经济学前25年被称为“马歇尔时代”。

主要中译本由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ishibk/202301335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