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郑小瑛

郑小瑛事迹传记:应邀创建“厦门爱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阅读:210 评论:0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窗。
离开“爱乐女”几个月后,一个陌生人的来电,促使已近古稀之年的郑小瑛背起行囊,再次踏上开拓音乐疆土的新征程。但是,让她想不到的是,人生的悲与喜却在同一时间发生了。
1997年春节期间,郑小瑛接到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自我介绍说,他是郑小瑛同时期留学苏联的厦门籍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的妹夫。他说,厦门市领导决定要组建一支民办性质的高水准的交响乐团,殷承宗向市领导举荐郑小瑛教授来主持。他还向郑小瑛保证:经费不用你操心,这些厦门方面会全权负责。在电话中,他诚挚地邀请她到厦门做实地考察。
厦门的春天百花争艳,风光旖旎,对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底蕴完全不了解的郑小瑛应邀来到了厦门。政协主席蔡望怀、音乐家协会和工商局的领导、愿为乐团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家林文斌和媒体记者热情地接待了她。
郑小瑛了解到,厦门是一个大岛,驰名中外的鼓浪屿则是位于厦门岛西南隅的一个面积仅有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厦门市区仅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温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使这个小岛四季如春,风光怡人。鼓浪屿常住居民不到两万人,但由于近代史上五口通商登陆厦门的洋人也带来了教会音乐、钢琴、合唱,使得这里也成为早期播撒西方音乐的沃土。如今小岛上拥有500多架钢琴,其密度居全国之冠。享誉中外的殷承宗、林俊卿、许斐平、陈佐湟、周淑安、许兴艾等音乐家都从这里走出。曾经有过的家庭音乐会,为这个“音乐之岛”平添了迷人的色彩,具有百年历史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厦门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人文气息。
将要创办的交响乐团是得到政府支持的,这一点让郑小瑛心里有了底。她把自己没有行政工作经验的忧虑说给了有关领导,对方回答说:“厦门没有组织交响乐团的经验,这个乐团就交给你了,你就放手干吧!”按照艺术规律建设一个职业乐团,一直是郑小瑛的梦想,听到对方这么说,她眼前不由得一亮,回答说:“行,试试看吧!”她心想,也许这就是她艺术生命的第三春?
事实上,郑小瑛对办团的经费来源并不放心。基于多年的经验和常识,交响乐团由于规模大,成本高,艺术性强,受众面有限,不可能仅靠演出维持乐团的正常运转,一定要有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的雄厚财力支撑,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交响乐团几百年的经验所验证的,因此,靠一家企业开办一个乐团这在全世界都没有第二个。她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由多家企业设立一个基金会,才能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可热心而没有经验的林文斌却答复说:“我一年的广告费有2000万,用300万支持乐团不成问题。”郑小瑛并不懂得乐团运营需要多少经费,但认为只有“合资”才能保障乐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
同年8月1日,郑小瑛收到厦门传真来的“厦门爱乐交响乐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林文斌,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人民币,企业类型是国内合资的有限公司。日后,郑小瑛才知道这其实是龙之杰公司出资200万元,而他的老板林文斌出资100元万的合资公司,其实还是一家人。
郑小瑛将刚退休的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央芭蕾舞剧院的乐队队长姜克请来乐团做助手,负责行政工作。他们俩没有耽搁,从拟定乐团章程条例、确定乐团管理模式入手,到购置乐器、招聘人才,事无巨细地研究商讨了乐团的各项筹建工作。
9月,他们面向全国发出了招聘演奏员的启事。出乎郑小瑛意料的是,前来应聘的人员有来自北京、天津、沈阳、武汉、成都、西安等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有中专生,还有一些来自正规乐团的中年演奏员,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学历自学成才的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郑小瑛创建的厦门爱乐乐团,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机遇,让人生有一次出彩的机会。
就在乐团招聘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之际,一件事情的发生,犹如晴天霹雳,令干劲十足的郑小瑛有些措手不及。
事情还要从郑小瑛去医院看望病重的小学同学李正(李铮惜)说起,她罹患癌症,已到晚期。当时李正握着郑小瑛的手说:“我知道你很忙,可是再忙,也要去认真体检,我们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
老伴刘恩禹看到年近七十岁的郑小瑛仍没日没夜地为筹建乐团操劳,非常心疼。再看到这段时间她的饭量明显减少,整个人消瘦得厉害,也催促她到医院检查身体。为了让老伴放心,也为了不负好友的叮嘱,11月初,一直对健康充满信心的郑小瑛走进医院做身体检查。没有料到的是,医生告诉她,你可能患有直肠癌。通过肠镜复查,医生再次郑重地告诉她:“是直肠癌,必须马上住院手术!”
郑小瑛想,自己还有好多事务没有处理,还有好多梦想没有实现,怎么一下子就得了癌症?回到家,郑小瑛把诊断结果告诉了老伴,安慰他说:“没什么接受不了的,人都有这么一天的,迟早都会来的,但我一定要把手头的事办完。”
郑小瑛没有被击垮,仍然冷静地按照事先的日程安排,给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开了两场音乐讲座。面对台下年轻人充满渴望的眼睛,她动情地讲解了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贝多芬在婚姻失败和耳聋、病重的情况下,曾想到过自杀,然而他挺过来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真正的勇士是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这番话,她是对同学们说的,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郑小瑛不得不放弃为芬兰歌剧院指挥12场《茶花女》和在俄罗斯指挥两场音乐会的邀请。她住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这时,最让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乐团的筹备工作。她把病床当成了办公室。只要有时间,她就审听报考人员的录音,翻阅报名人员的资料。1998年春天,蔡望怀到医院看望郑小瑛。郑小瑛看出他对自己病情的担忧,也看到了他对还在筹备中的厦门爱乐乐团前途的忧虑。她请蔡望怀放心,她绝不会让厦门人民的期待落空。
在郑小瑛住院期间,姜克率领常任指挥呼德和双簧管乐手兼乐器保管高航到厦门进行购买乐器、安排团员住处等前期工作。
4月底,郑小瑛康复出院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中央歌剧院老首席唐敏南一起去厦门,对通过录音审听的应聘人员亲自进行面试。她对应聘者不设任何门槛,也没有学历限制,只要专业合乎标准就录取。在考察应聘者演奏技巧的同时,她还看重他们的视奏能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他们的综合实力。厦门爱乐乐团第一批十余名乐手,就是这样遴选出来的。
5月初,郑小瑛在厦门的招聘工作刚告一段落,即飞赴爱沙尼亚“东方音乐艺术节”执棒演出,她不愿放弃这个在国外举行中国交响乐专场音乐会的机会。媒体对她此次赴北欧指挥演出,曾如此描述:“郑小瑛戴着假发,站在舞台上,像是战士听到了冲锋号,激情顿时像火把一样被点燃了。当她指挥乐团演奏根据中国古典名曲《霸王卸甲》改编的琵琶协奏曲时,她那刚劲有力和优雅潇洒的手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宛如一朵黑色大丽花盛开在异国的舞台。”


1998年5月郑小瑛应邀赴爱沙尼亚指挥中国交响作品音乐会


从爱沙利亚回来,郑小瑛马上来到厦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厦门爱乐乐团正式组建成立,郑小瑛担任艺术总监。年轻的乐团经过3个月的强化集训,在当地音乐师生的支持下,定于9月9日举行首演。那天,正值“98国际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召开,前来与会的国务委员吴仪女士听说郑小瑛在厦门组建了爱乐乐团,主动要求去听音乐会,并邀她共进晚餐。
她们在宾馆相见时,吴仪见郑小瑛向自己走来,快步迎上去说道:“郑老师,您不要动!”这句体贴的话,让大病初愈的郑小瑛非常感动。“我早在学生时代,就听过郑老师的歌剧和交响乐讲座。”吴仪对身边陪同的人员说,“她生动的讲解吸引了不少爱好音乐的学生,在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没想到20年后,有机会在鼓浪屿听郑老师指挥新创建的厦门爱乐乐团的演出!”吴仪对陪同的省、市、区领导表示,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厦门爱乐乐团,还当场帮助乐团解决了演出所需的长期演出证。
演出受到热情的厦门人的热烈欢迎。在音乐会上,郑小瑛在致辞中发出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关注这个刚刚诞生的婴儿,经常光临这个年轻乐团的音乐会,帮助她健康地成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engxiaoying/202212195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