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郑小瑛

郑小瑛事迹传记:成长是美丽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阅读:167 评论:0

小学毕业后,郑小瑛进入位于成都市郊一座祠堂里的教会学校——华美女中上学,它是为避开战乱而从市区迁到这里的。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小瑛的父母认为,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学校而言,教会学校要单纯一些,国民党和恶势力很难渗透进来,而且还有小瑛喜欢的钢琴可以继续学习。
学校离家远,小瑛只能每月放例假时回一次家。在学习上,小瑛的悟性很高,记忆力也非常强,除了数学要靠老师讲解外,其他学科看一遍书就能读懂,而且只要看过了,几乎就不会忘记。她的学习成绩总在班里数一数二。
唱诗班是教会学校不会缺少的。小瑛虽然出自基督徒家庭,却不是虔诚的教徒。但是她喜欢参加唱诗班活动,在唱诗班里,每周都有新歌可学可唱,小瑛唱的是给予和弦支持、难度较大的女低音声部,这对于喜欢挑战的她来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她以前一向喜欢《黄河大合唱》那样大气磅礴的歌曲,而此时她感到和声也是那样的美妙动听。她惊诧于音乐竟这般富有色彩和可塑性。其实,此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人生更具有可塑性。她就是这样在人生的路程上,不断地被熏陶和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
祠堂的过道里放有几架旧钢琴。学校里报名学琴的学生竟有30来人,每位学生每天的练琴时间仅有半小时。时间虽然短暂,毕竟有琴可弹了,这对小瑛来说已是件非常奢侈的事了。从上海辗转来到成都这四五年中,她几乎没有摸到过琴键!
当指尖触摸着曾经那样熟稔的键盘时,她像遇见了许久未曾谋面的好朋友一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她不会与心爱的钢琴疏离这么久;如果不是流离失所,她也不会与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作品面对面这么艰难。因而,她格外珍惜这段在跳荡的煤油灯下宝贵的练琴时光。
一年后,在初中毕业典礼上,小瑛在众人瞩目下,完美地弹奏了一曲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琴惊四座,师生们对她的演奏赞不绝口。
学校的围墙外面,有一条小河,小河的两岸是油菜地,远处是被绿色覆盖的山丘。春天,油菜花开的季节,小瑛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喜爱,她会在课余,钻进那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陶醉在扑鼻而来的清香里。有时,她会躺在绿油油的河畔,望着碧蓝的天空上云朵悠然地幻化成各种优美的姿态。她感到它们是会歌唱的,只是人的耳力有限,无法听到那种天籁之音。从远处学校里传来钢琴老师演奏的肖邦的圆舞曲,丝丝缕缕随风飘来,似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组成了一曲绝妙的交响乐,令她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时,她还会拿出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俄罗斯进步作家的《战争与和平》《毁灭》《父与子》《悬崖》等书籍来读。这些经典作品,在提高她的艺术修养的同时,书中弥散出的进步思想,也在逐渐地影响着她的世界观及思想认识……
多年后,郑小瑛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道:“就在那美丽浪漫大自然的环境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被当地凶恶的保长抓来的他们所谓的‘小偷’,被他们用绳子套着两个大拇指,吊在学校的篮球架上;第一次看到了‘袍哥大爷’们竟可以随意杀人,在路边曝尸三天都没人敢去收尸!”
虽然时有不和谐的旋律令小瑛不忍去听,她还是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妹妹小维小学毕业后,也被父母送到小瑛就读的这所中学。小维从小身体虚弱,有小瑛在身边照顾,父母会比较放心。小瑛确实也像一个称职的小家长,事无巨细地照料妹妹的生活与学习。
有一天夜里,小维突然肚子疼得厉害,不住地在床上呻吟。望着被病痛折磨的妹妹,小瑛却无法在三更半夜把妹妹送到镇上就医。心急如焚的她不停地安慰着妹妹,让她坚强一些。这一夜,小瑛没有合眼,一直守在妹妹身边。第二天天一亮,小瑛便急匆匆地带着妹妹来到镇上的卫生院。医生诊断说,小维有可能患上了急性盲肠炎。由于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她们到城里的大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
小瑛当机立断,为妹妹雇了台滑竿,把她送往十几公里外的家里,她自己则跟在滑竿旁边一路小跑。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自打上中学起,她不止一次这么跑过。她把家里给的坐黄包车的钱,省下来买爱吃的花生糖,自己却跟在同学们的黄包车后面跑。遇上下雨,她就拎着鞋子,光着脚丫踩着烂泥跑,就这么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可这次非比平常,她心里除了担心,就是焦急。抬滑竿的轿夫,对这个跟在身边一路小跑的小姑娘赞叹不已。
到了家里,父亲正在上班,母亲赶紧把小女儿送到了医院。医生为她做手术时说:“幸亏送来得及时,病人的阑尾已经穿孔了。要是再迟来一两个小时,转为腹膜炎,人就没救了。”
见妹妹转危为安,小瑛那颗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从父母望向自己的目光里,她读出了他们对自己的赞许。小瑛却想,妹妹就像另一个自己,妹妹的健康快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那一年,小瑛才15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人们载歌载舞欢庆抗日胜利的时刻,成都许多原本疏散到远郊的学校再次迁回市区,小瑛转学到离家较近的另一所教会学校华英女中就读。
校长郑元英献身女子教育,颇有建树,她主张因材施教。对小瑛在音乐方面显露出的才华,郑元英校长颇为欣赏,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学校排练舞剧《狄安娜》时,音乐老师成嘉祜让小瑛担纲男主角,还指挥大家唱马赛曲,那可是未来指挥家的第一次角色尝试,小瑛学得认真投入,演出时许多不明真相的师生竟没有分辨出扮演这一角色的是个女生。


1947年夏成都华英女中高十五班毕业合影(后排左四为郑元英校长,前排右二为郑小瑛)


这又是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小瑛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汲取着世界钢琴音乐的精髓。她用优秀生的毕业证书和在毕业典礼上为学校师生演奏的肖邦《圆舞曲》,为自己的高中时代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这些年的求学之路,虽然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迁徙,却没有影响她健康茁壮地成长,反而使她的心灵和思想更加成熟与进步。
虽然小瑛喜欢音乐,然而父母只希望她把音乐作为一种爱好,报考大学时,他们决定让女儿报考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因为“医生被人需求,而不用去求人”。
小瑛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轻松地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按照校方规定,就读“协和”本科之前,要在“协和”认定的教会大学里先读三年生物系作为医预科。小瑛遵照父母的选择,来到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与南京相距不远,为了能经常看到女儿,郑维和妻子决定举家回到上海。小瑛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回迁途中,她要求在重庆作短暂停留,去探望已成为人妻的昔日好友李铮惜和小学音乐老师穆义清。他们在她成长的路上,都曾留下过深刻的记忆。
那真是一次难以形容的会面。在一间阴暗的充满霉味的屋子里,小瑛见到了他们夫妻二人。曾经那么朝气蓬勃充满锐气的李铮惜,去年大孩子不幸夭折,现在怀里又抱着一个幼女,看到她已被不堪重负的生活压抑得难露笑颜时,小瑛非常难过。
在对他们夫妻二人的同情与理解中,小瑛含泪与他们挥别,而她的人生也将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郑小瑛在华英女中音乐楼的琴房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engxiaoying/202212195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